走出课堂教学,践行生活教育
2023-11-15王小梅
王小梅
那一次,我带了一群初中的孩子到社区踏查与户外写作。我真正认识到,带孩子到户外学习真的可以学到很多在家里、在教室学不到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不论初中还是小学,孩子对户外活动的喜爱远胜于课堂。基于这样的规律,身为师长的我们,如果能用心设计一些户外课程,或许真的可以给孩子带来丰盛的收获,并且一辈子受用。
就拿那一次的初中营队来说,我们走进了一座庙宇,同学们按照各自感兴趣的主题来记录事物。我发现,有一个孩子对着庙宇的对联左看右看,他说自己对国学很有兴趣,所以正在检查对仗是否工整,以印证课本所学的国学常识。
还有几个同学走到碑文前,一字一句地读着这座庙宇的由来。他们说,自己对历史很有兴趣,从明朝、清朝到民国,对历史上著名的大事件了如指掌。尽管碑文密密麻麻,他们依然很有兴趣地研读着。
还有看签诗、观察别人持香祭拜、欣赏建筑雕刻、研究天干地支正冲偏冲的孩子,也有几个孩子在榕树下看蚂蚁爬行。其实,多看、多感受就是一种学习,对此我没有干预。
我常跟家长分享,多让孩子接触生活,不设过多限制,一切皆是教育。很多东西只能从生活中觉察,课本上是读不到的。例如,让孩子自己规划一段旅程,从中可以学习如何掌控时间、如何搭乘公共交通、如何探索地域特色以及如何运用手中的资源完成一趟任务,这些都考验着孩子的生活能力。孩子到菜市场走一回,可以认识琳琅满目的食材,也会知道市价行情,才不会“吃米不知道米價”。他们会看到别人怎么辛苦赚钱,学习如何和陌生人互动,也能受到隐性的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是学习,只要师长引导得当,万物静观皆自得,处处留心皆学问。对教学一线的老师而言,这就是最真实的教学素材。
我也跟家长分享,孩子现在拿到的教科书,其实是三年前就已经编纂好的,但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短短三年已有无数的信息更新,若孩子一直死守课本,如何能和时代接轨?我们都知道,课本知识无法囊括大千世界,唯有接触生活,才能真实感受、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
不仅如此,现在我们常感叹孩子写作能力低下,其实大部分原因在于生活接触面太窄。如果孩子生活经验匮乏,失去感受生活的能力,就无法写出真实且能感动人的作品,渐渐便失去了写作的感觉。
这两年来,教育界当红的字眼便是“素养”一词。素养,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学术名词,而是希望孩子真正从心出发,发自内心地感受生活,回归到自己生长、生存的原点,让孩子知道,原来在这块土地上处处都有生命,处处都可以学习。
(责任编辑/孙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