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体也能测量长度?
2023-11-15捌元
捌元
周末上午,爸爸和妈妈带着宁宁一起去公园游玩。宁宁非常高兴,因为她在公园里看见了好多漂亮的小花,还给树上的猴子扔了它们最喜欢吃的香蕉。但是爸爸一直让她和猴子保持距离,因为怕猴子会抓伤宁宁。
宁宁偏过头,疑惑地问道:“爸爸,您说的保持距离,是指我和猴子之间要相距多远呢?”“我认为,至少要相距10米。”爸爸答道。
宁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我没有带尺子,怎么确定10米有多長呢?”这时,妈妈像变戏法一样从包里拿出了卷尺。但遗憾的是,卷尺的长度只有5米。
迈步量路
爸爸拿起卷尺,胸有成竹地说:“足够了。”说完便带着妈妈和宁宁走到一条平坦笔直的小路旁。爸爸让宁宁拿着卷尺的一端停留在小路的一侧,然后自己沿着小路边拉长了卷尺。等卷尺拉到了尽头,爸爸也停住了,这时爸爸拿起旁边的小石头在卷尺终端对应的路面上画了一条直线。
爸爸对着宁宁喊道:“现在我们之间的距离是5米,你从卷尺那头以正常的走路方式走到我这里,同时要数迈出的步数。”宁宁点了点头,然后一步一步地向爸爸走去。但是离终点只有一小段距离时,宁宁发现最后一步并非一整步,所以,当爸爸问起宁宁的步数时,宁宁的回答是10步加上半步多一点儿。
爸爸沉思了一会儿,说道:“那我们把这半步多一点儿按照一整步来计算吧。如果小于半步,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宁宁点点头,又有些疑惑:“那我们计算步数有什么用啊?”
“距离=总步数×平均步幅。你刚刚计算的是走了5米用的总步数,用5米除以总步数就可以得到平均步幅,这是我们需要牢记的数,这个数可以使我们更方便地测量距离。”爸爸开始给宁宁上起了数学课,“如果我们想测量10米有多长,就要用10米除以平均步幅,得到的结果便是走过10米长的小路所需的总步数。”
宁宁似懂非懂地计算了一下:“我刚刚走了5米一共用11步,5÷11≈0.45(米/步),那么以同样方式走完10米需要10÷0.45≈22(步)。”爸爸笑着说:“对,你也可以用11×2=22(步)来计算,但用平均步幅来计算更精确。这个方法就称为迈步量路法。”
人在走路时,有可能大步地走,也有可能小步地走,迈的步子并不完全一样。但一般情况下的步幅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只要了解自己的平均步幅,就可以用迈步量路法了。
徒手测量
从公园回家的路上,宁宁的脑瓜里一直藏着一个疑惑:在没有尺子,也没有米、厘米这些单位长度的时候,古时候的人们是怎么用语言来描述长度的?
一到家,宁宁就向爸爸说出了自己的疑惑。爸爸夸宁宁善于思考,然后说道:“虽然古时候的人们没有我们现在用的尺子,但他们有手和脚呀。就像迈步量路法那样,古人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以标准的肢体长度为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腕尺】
古埃及人测量物体长度,主要以腕尺为标准,也就是从肘部到中指指尖的长度。腕尺这一术语也广泛应用于希腊和罗马,一个希腊腕尺近似于46.38厘米,而一个罗马腕尺则大约为44.37厘米。
【一拃】
与古埃及不同的是,古时候的中国人常用一拃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单位。一拃是指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后,两端之间长约5寸的距离。
没有现在的尺子,古人也能想出多种测量距离的方法。看了这些方法,你是不是特别佩服他们的脑洞呢?感兴趣的你,还可以挖掘更多有关长度测量的方法,分享给我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