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2023-11-15潘玉涛

今日财富 2023年33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流程事业单位

潘玉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事业单位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撑。本文旨在从内部控制视角,探讨事业单位如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进而为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提供相关的思路和方法。

一、内部控制及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为保障事业单位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提高运营效率,防范和化解风险而采取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安排。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沟通与交流以及内部监督五大要素,它们相互作用、互为支撑,构成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对于事业单位的稳健运行、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合规运行等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其公信力,同时也可以预防内部不端行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是指在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从而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和稳健运行。具体来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识别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二是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行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发生的概率和频率;三是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或者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四是对已经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总的来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事业单位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和稳定运行。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关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具体来说,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发挥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内部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了基础性保障,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帮助事业单位识别和评估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和非财务风险,为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了支撑。再次,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等措施,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减少财务损失。最后,内部控制可以对风险进行监控。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实施内部审计、定期风险评估等手段,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监控和处理,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事件。

三、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途径

在財务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起着关键的作用。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等手段,有效地防范各种财务风险,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的安全和稳定。具体来说,内部控制可以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以下方面的支持。

(一)风险预测和评估

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事业单位预测和评估各种财务风险,及时发现风险点并加以控制。通过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风险程度,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在风险预测和评估中,事业单位需要制定明确的风险评估流程和方法,例如建立评估模型,评估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以及制定风险控制和监测措施。事业单位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加强财务风险预测和评估的精度和可靠性,从而有效应对各种财务风险。

(二)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控制中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流程进行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应该具备专业性和独立性,对审计对象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确保财务管理流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此外,内部审计还应该与其他内部控制组成部分进行协作,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实现财务风险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三)财务管理流程

财务管理流程的规范化是内部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通过建立财务管理的标准化流程、规章制度和审批程序等措施,以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准确性和合规性。财务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可以有效防范和降低各种财务风险,避免人为错误和管理漏洞的出现,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事业单位可以将财务管理流程规范化,使各项财务活动在遵循标准流程的前提下进行,减少非法或违规的操作,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是保障财务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手段之一。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事业单位可以规范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的过程,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范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内部控制还可以为财务信息的审核提供支持,包括审计、检查、比对和调整等。同时,内部控制还可以加强财务信息的保护,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和安全性,防止信息被篡改、泄露或滥用。

四、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内部控制可以为预算控制提供有效的支持。内部控制中的预算管理部分可以帮助单位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明确预算指标和执行责任人,通过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调整措施。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和审计,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执行。财务报表也是预算控制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对比实际执行情况和预算数额的差异,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二)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实施环境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环境对于保障其正常运转和管理的高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合理设置岗位方面,可以考虑优化内部管理模式,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人员职责,提高管理效率。同时,通过制定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内部管理模式向更为完善和规范的方向发展。其次是进行权责分离。在实践中,可以制定明确的流程、标准和规定,明确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和滥用,从而保障单位业务开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最后则是要着重提升单位内部控制意识。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机制,具有预防风险、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明显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和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规划内部控制建设的步骤和方向,重视内部控制理论基本知识的相关培训和学习。另外,还应该定期举办内部管理研讨班,加强各层级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内部控制建设的发展动态,以便从被动执行内控到主动改进内控。只有在本单位人员思想意识一致、内控建设得到广泛认同的情况下,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提升财务绩效考核功能,构建风险评估机制

财务绩效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单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励内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资金节约和支出管理。因此,财务绩效管理成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首先,财务绩效管理可以将个人利益与公共资金使用效果评价挂钩,从而让员工深刻意识到财务资源的重要性和珍贵性。通过对员工绩效的量化考核,可以提高员工对财务资源的责任意识,从而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控制,确保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其次,在财务绩效管理方面,需要建立适当的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绩效评估,从而更好地进行目标管理。同时,需要对绩效评估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整,以逐步提高绩效水平。最后则是要在单位中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事业单位建立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履行职责时所遇到的风险,维护内部控制框架有效性和适应性,把握财务风险管理的重点方向,保障正常经营活动。此外,对于财务风险评估体系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更新。随着组织的运行变化,财务风险评估体系需要进行周期性的调整,保证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四)加强预算管理,保障资产安全

全面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预算管理的关键在于预算执行。事业单位应制定详细的预算执行计划,并落实好计划的时间安排,通过内部控制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全面强化预算的执行效率与质量。此外,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事业单位还应当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当重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首先,事业单位应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产购置、验收、入账、计量、折旧、清查和处置的规章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制度化。其次,事业单位应注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做好资产档案管理和使用记录工作。及时进行相关物品或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发现和解决设施故障,保证其正常运转。同时,要定期清查固定资产,保证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再次,要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条形码等,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精度。最后,事业单位应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优化固定资产处置程序和管理方式,严格执行事业单位有关固定资产处置的规章制度,确保固定资产处置的规范化和合法化。同时,对于不再使用的资产及时进行处置,以避免闲置和浪费。

(五)全面开展监督工作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工作是防范与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渠道,加强内部控制,从而确保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规范性。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起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将内部监督工作纳入单位运营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包括对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人员、财务等各方面的监督。此外,还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内部监督人员,对内部运营活动及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其次,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内部监督渠道。事业单位还应当建立内部监督举报制度,确保内部员工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监督举报。此外,对于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确保其独立性,以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效能。外部监督渠道方面,事业单位应该通过接受上级机构的监管、财政部门审计等方式,提高外部监督的有效性。

(八)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可以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和水平,还能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保护资产安全。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将财务管理系统、审计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财务管理系统应具备基础信息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资产管理等功能,实现对资金、成本、收入、支出等方面的全面掌控。审计管理系统应能够快速检测出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为内部控制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風险管理系统应具备风险识别、评估、监控、控制等功能,及时预警潜在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应能够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保证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实施财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财务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在财务管理系统中设置自动化和数字化的管理流程,减少人为干预,降低操作风险。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实现账务数据自动采集、录入、处理、存储和输出,自动生成财务报表,有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结语: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单位实际开展相关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及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查漏补缺,并进行持续性的优化,以此为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营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流程事业单位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