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作用探讨

2023-11-15秦伟

今日财富 2023年33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

秦伟

一、引言

众所周知,国有资产的类型、数量、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多,管理难度较大。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国有资产管理需要依托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成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无疑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撑,其不仅提高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和精细化水平,推动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进步,而且提高了国有资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优化了国有资产的配置和流转。信息时代下,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应当加强信息技术在资产设备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图书馆、档案室、财务部门等部门的资产管理应用,促进国有资产全周期管理,培养专业人才,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实现国有资产大数据系统资源的实时共享。

二、信息技术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作用

(一)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

面对当前种类复杂、数量繁多的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难度系数逐步提升。原有的人工操作管理方式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审核批准手续繁琐,审核批准时间漫长,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难以保障,相关部门也难以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借助信息技术将国有资产管理以电子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优化相关部门的审批程序和监督管理流程,强化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显著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时效性。

(二)强化国有资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借助信息技术,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管理层可随时查看国有资产使用情况,落实国有资产日常使用监督检查机制。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投资决策者转变资产管理理念,从经验判断转变为智慧决策,提高国有资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同时,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也可提升信息数据衔接、整合、共享利用的有效性,为国有企业管理层提供统一的信息数据,发挥其应有的增值作用,以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水平,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

(三)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手段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国有资产早期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使上报的信息数据模糊不清,并且财务人员难以及时掌握国有资产使用状况,实地调研难度较大,国有资产管理较为粗放。借助信息技术,可将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紧密结合在一起,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实时了解资产情况,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可在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线实时查阅国有资产配置状况,有机结合国有资产管理和财务预算,以预算计划和按需分配为导向,严格管控国有资产购建与使用,保证账物相符,有效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此外,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和风险控制能力,通过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以采取措施尽快处理。

(四)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和流转

借助信息技术,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可从严从细从实精准管控国有资产,及时清查闲置已久的国有资产,并据此尽力盘活和合理调配国有资产,推动国有资产的科学配置和正常流转,显著降低国有资产的闲置率,可节约实地调研的时间,避免了国有资产浪费或者闲置。此外,借助国有资产信息化系统,可科学分析国有资产分布状态,完善资产分布,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三、信息技术在国有资产管理中作用发挥的主要策略

(一)推动信息技术与国有资产管理深度融合

在数字化时代,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已然不是由单个部门就可独立建设和完成的,而是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重构业务流程。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应当推动信息技术与国有资产管理深度融合,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实现真正的数据赋能。

第一,通过强化信息管理部门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联系合作,强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国有资产具体使用部门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三个主体之间的有效对接,强化资产管理人员与信息开发人员的有效沟通,建立统一的标准,来打通部门间的信息数据壁垒,保证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监管链条安全完整,实现信息数据共享畅通,实现资产管理部門和财务管理部门的完美对接,推动多个部门的融合交流,切实做到国有资产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

第二,通过搭建业务牵引和知识库,梳理分析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业务,规范业务流程,有机结合财务端口和业务端口,促进信息数据与业务活动的深层次融合,使其动态反映国有资产的使用寿命和维修保养状况,定期更新同类国有资产的历年增减变化状况、国有资产利用调配情况,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

第三,凭借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做好基础工作,清理核查国有资产,全面记录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实行动态监督管理,并且加强预算管理,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行为。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推行滚动预算之前,应当调研相关职能部门的需求,收集信息数据,完善滚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制定预算管理系统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对接的预案。

(二)开发或引入适合自身的软件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应当开发或引入适合自身的软件系统,构建统一的标准,完善国有资产软硬件设施设备,加强对信息数据的挖掘分析,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首先,构建统一的标准。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搭建数字化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时,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口径标准,完善国有资产闭环管理程序,对分散在各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数据提供统一的数据命名方式、编码规则、业务和技术口径等,畅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避免相关用语的混用,保证国有资产在预算管理、采购、调配、使用、处置、内部控制等过程的标准化。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需要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的信息数据采集要求、录入规则和录入管理等,明确相应的采集和录入标准,尽可能地防止产生业务间的信息数据壁垒,为后续信息数据统筹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全面提高信息数据的利用率。借助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标准,有助于第一时间掌握国有资产总体情况,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也为内部国有资产共享和配置创造良好的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还可引入专门的国有资产采购系统,相关国有资产采购业务融入到预算管理平台当中,使得财务会计人员快速查询各年各部门新增的国有资产信息数据,采集国内同种类型国有资产的分布状况和使用状况,避免国有资产的重复购置。

其次,創建全口径国有资产数据库。在搭建数字化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之后,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系统中录入自有的国有资产状况,搭建专门的国有资产数据库,对国有资产的分类序号、存放位置、资产使用人、资产使用状态等信息数据进行查询,掌握各个职能部门国有资产的占有利用和购置处置状况,优化调配国有资产,全方位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信息存储水平、处理水平和信息数据交换水平。在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硬件设备设施和网络配置层面,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既要关注成本效益,又要加强技术创新,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比如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可采取5G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丰富信息数据的采集途径,即搭建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数据库,全面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条形码、二维码、生物识别等技术,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实时盘点和对相关国有资产的动态分析。

此外,信息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数据的挖掘分析,从资产的采购途径、存放地点、使用次数、使用时间、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公允价值等方面来获取国有资产的相关信息数据,全面掌握存量国有资产的动态状况,全面提高自身数据治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还可借助数字化技术,收集内部和外部信息数据,从物理属性、环境属性和用户属性等方面来剖析国有资产,借助算法模型等技术来预测分析未来收益,并且对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行预警、评估和应对,推动国有资产数字化运营。

(三)促进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国有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顾名思义,是指对国有资产从前期的取得,到中期的使用,再到最后的报废处置环节进行管控。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国有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全维度大资产系统,纵向记录国有资产信息数据,全面记录和监督管理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促进国有资产全周期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是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内容,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准确评估国有资产价值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应当借助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细致记录国有资产的生命周期,建立基于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动态更新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情况,为预算管理和资金分配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流程化目标。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还可建立资产卡片使用制度,详细登记国有资产从进入到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所发生的事项,并且通过电子机械设备与资产数据库的对接,全面分析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中各环节的国有资产流失情况,找到国有资产流失的内外因,严格把控相关细节,实现对国有资产利用率的有效分析,最大限度地降低国有资产流失率,提升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减少自身的经营成本。在设计国有资产卡片时,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应当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完善国有资产卡片填写标准,确保卡片能够准确反映国有资产的全部信息数据,包括国有资产的基本信息、财务会计信息和使用信息等,并且开发国有资产信息查询功能模块,确保对国有资产相关经济信息的实时查阅和全面监控。针对权证手续尚未完成但长期占有使用并且自身已经实际控制的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和登记国有资产卡片,而针对短期租赁的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应当单独对其进行登记备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

(四)培养专业人才,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是充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根本保证。国家对资产管理加大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与支持,使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国有资产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水平。

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失无疑会制约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应当培养专业人才,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不仅需要引进具备国有资产管理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还需要引进和培养具备大数据信息化处理能力的人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需要严格把控国有资产信息化数据处理方式,全面提高国有资产价值的评判能力。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需要强化组织领导和整体规划。目前,在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有资产管理的应用工作中出现各自为政、互相掣肘的现象,而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应当主动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全体员工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确保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实时共享,并且加强顶层设计,兼顾关联方的利益,满足各方实际需求,从而主动配合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工程师和管理会计人员解决问题,提升各部门在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五)加强信息技术安全保障

当前,数据信息渐渐成为全新的核心要素,因此国有资产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应当以数字化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建设和完善为出发点,加强网络的安全防护,布设数字安全防护网,全面保障国有资产数据信息安全。

具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可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提高全体员工对信息数据的认识,定期开展信息数据安全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技术防护举措。国有资产管理技术人员不能一味采取传统的网络防护工具,而是应当积极创新信息安全技术,借助软件安全协议和双重认证等技术手段来全面提高管理平台的安全性,规范大数据国有资产信息化平台操作的流程,搭建以数据安全为导向的网络防护系统,铺开严密安全的国有资产信息防护网,第一时间应对潜在的网络风险,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相关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结语:

近些年来,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俨然成为发展的主流,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中国及各地电子政务领域,这些技术对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应当推动信息技术与国有资产管理深度融合进程,全面结合多年积累的国有资产管理经验和对当前我国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新要求,开发或引入适合自身的软件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安全保障,从而有效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效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国有资产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