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英语单元复习课教学策略

2023-11-15江苏省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赵雅蔚

家长 2023年26期
关键词:词汇支架情境

江苏省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赵雅蔚

复习是温故知新的过程,上好复习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已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在实际的复习课多为各种练习,变成语言的简单重复,成为应付教师检查的“无奈”,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导,复习效率低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低,综合应用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将“做”放在教学的中心环节,强调在“做”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即事情怎样做你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都要根据做的方法。而许多教师片面地将“做”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做题、考试,沿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复习效果低下。实际上,“教学做合一”中的“做”,指复习要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提升综合能力。本文结合2021 年南京市英语复习课赛课活动,结合陶行知先生“做中学”教育理念,探讨如何基于“做中学”理念提高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并提出做前激趣,创设儿童化情境;做中突破难点,搭建复习支架;做中表达,设计互动性活动;做后升华,浸润人文教育的教学建议,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复习效率,让复习课“活”起来。

一、做前激趣,创设儿童化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导入环节承担着吸引学生兴趣、揭示主题的作用。在导入环节中创设情境,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做前就产生兴趣,有一个良好的开始。教师可以创设符合儿童年龄特征、贴近儿童生活的儿童化情境,让儿童沉浸在英语环境中,明确复习主题,并激活该主题下的语用意识,在复习课之初就“动”起来。

(一)创设游戏化情境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发现,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导入时就“精力充沛”,引发强烈的学习期待,使学生在“玩中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复习主题采取不同的游戏方式,为学生快速融入情境奠定基础。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Unit5“Helping our parents”复习导入时,教师巧妙地设计了Speaking Shadow 游戏,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语言和动作。学生不仅回顾了I’m walking... I’m cleaning...正在进行时结构,迅速抓住了helping 这一主题,并且降低了与老师的陌生感,为后面的师生互动奠定基础。而在四年级下册Unit8“Dolls”复习导入时,为了帮助学生感知“描绘一个人”这一主题,教师引入Super eyes 游戏,要求学生如果认为老师说的信息是对的,举牌并说“Bingo!”,如果认为所述有误,举牌并说“Ah oh!”有趣的游戏激活了学生脑中关于“描述”的图式,教师金黄色的假发、夸张的表情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这些游戏具有目的性、全体性和趣味性特征,紧紧地围绕复习主题、复习重难点,使游戏服务于复习课堂,且让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发挥了主体性,让学生体验了在游戏中运用英语知识的快乐,从而爱上英语。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做中学”理念来源于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育,即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复习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多媒体技术、师生对话等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语用平台,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之与目标语言相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也能正确运用语言,降低他们对复习内容的陌生感。

例如,四年级下册Unit5“Seasons”谈论了四季,考虑到学生生活在南京,教师创设了“南京的四季”这一情境,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南京的四季美图,并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What can you do/see in Nanjing?由于本单元只提供了四季活动类的表达,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真实语用能力,教师还用视频补充了What can we wear/eat...in Nanjing’s seasons?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表达在南京我们如何度过四季。学生也说出了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描述。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复习为现实生活服务。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学生,他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注意力被吸引,这为后面写一写南京的四季做了铺垫。

无论是游戏化情境还是生活化情境都符合儿童的特征,能让复习课“活”起来。

二、做中突破,搭建复习支架

复习需关注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难点,并着力突破。“做中学”的主要内涵是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知识,还要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一理念与英语核心素养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不谋而合。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应当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而不是“读死书”。在单元复习中,多数学生对如何记忆单词、如何克服写作存在的困难等复习难点困难重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复习支架予以突破。支架能清晰地呈现思维结构,使思维可视,并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归纳。这有利于解决学生词汇、写作上的难点,培养发散思维、概括思维等高阶思维品质。

(一)善用思维支架,适时拓展词汇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但往往又多又散。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复习词汇,能够帮助学生归类记忆,联系新旧单词,产生视觉刺激,从而更容易记忆单词。在复习教学中,常见的思维导图类型有圆圈图、气泡图、树状图、流程图、桥型图等。在本次市赛课中,不少教师运用了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搭建词汇支架,不断刷新已知词汇,让学生脑中该主题下的词汇量如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并总结词汇学习方法,让学生记得轻松。

例如,五年级下册Unit8“At Christmas”词汇教学时,教师呈现了思维导图中的圆圈图,帮助学生不断刷新与圣诞有关的词汇,并让学生自主体验圆圈图的用处。本环节师生对话如下:

T:“Let’s get ready for Christmas. First,we need to go shopping. What do we need to buy?”

S1:“I want to buy some presents.”

S2:“I want to buy some food and some Christmas cards.”

S3:“I...”

T:四人一组,选择一个中心词,尝试写出更多的词并贴在黑板上吧。

圆圈图就是把一个中心思想逐层展开,最里面的圆圈代表中心主题,外部圆圈的内容是围绕中心主题进行发散而得。在本课中,教师给出一个中心主题“Go shopping”,学生依据“要买什么”进行发散思考,有效联系已知词汇,让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圆圈图也教会学生如何整理一个主题下的词汇,提升词汇学习的意义。

(二)依托写作支架,提升写作能力

“写”是学生语言输出必不可少的一环,对学生综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写作范文支架、写作活动支架、写作评价支架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写作范文支架指学生写作的模板,包含教师想传授给学生的写作策略、遣词造句等;活动支架指在赏析完范文后,依托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内化,为学生独立写作做好充分准备;评价支架指在学生初步完成写作后,教师应给出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反思、修改作文,以达到更好的写作效果。

例如,在一节四年级写作教学时,教师创新地搭建了“雪球”范文支架,引导学生用雪球中的句子逐层描述一个人。之后结合“雪球”支架搭建活动支架,让学生先绘制自己的“雪球”,再依据“雪球”口头描述一个人,并相机搭建评价支架,告诉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描述。逐层递进的支架为学生最后的写作做了充足准备。

教师利用“雪球”支架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布局进行分析,使其能够更快明确写作重点,“雪球”也使思维形象化、具体化。随着“雪球”变大,学生已有的语言储备被激活,思维也越来越发散。而之后的评价支架为学生独立写作提供了明确的要求,为修改习作提供依据,提升学生自我反思能力,促使学生创造既标准又精彩的文章。

总之,依托思维、写作支架,学生能突破复习中的难点,提升思维品质,让复习方法“活”起来。

三、做中表达,设计互动性活动

“做中学”的落脚点为学生能学以致用。“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必须做得好”,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活动的方式复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做事情,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互动性活动主张通过师生、生生、学科之间等交流互动,促进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在不断运用语言的同时,使经验重构,实现真实践“做中说”。

(一)在学科互动中,丰富表达

各学科的融合能够为英语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提供新方法、新思考。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可以和音乐、美术互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和科学融合,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理性思维;可以和劳动融合,接受劳动教育。在各学科的互动融合中,复习内容会更加饱满、立体,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认知水平,使复习内涵更丰满。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Helping our parents”教学时,教师融合了劳动知识和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学科融合活动中运用英语,部分教学过程如下:

T:“In foreign countries,a student should do some housework at different ages. Let’s watch a video.”看完视频后,教师带着学生梳理国外不同年龄学生的“家务树”。

T:“In China,a student should do some housework like this.(教师展示中国劳动教育纲要)Please make our housework tree.”

T:“Let’s help these children do housework with the iPad.”(iPad 上有三名学生正在介绍自己的家务活动,但视频没有声音,学生需要选择其中一人,利用iPad 完成配音)

通过向学生展示外国学生的“家务树”,将不同的家务按照年龄归类,推动语言的输入;通过展示中国的劳动教育大纲,渗透劳动教育,明白我们这个年龄段应该做的事,到最后呈现制作“Our Housework Tree”任务,活动层层递进,很好地融合了英语与劳动,达到在做“家务树中”回顾语言的目的。

影音媒体生动、形象,iPad 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手段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利用iPad 配音让学生综合运用本节课复习的语言知识进行创造性表达,使英语与信息融合,达到在配音中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在生生互动中,创新语言

在本次复习课中,不少教师用到了“making picture books”这一小组互动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自己组的picture books 这一手工制作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的整体输出。同时,学生能够在小组内充分合作、交流,获得共同成长。小书制作与汇报的过程也是学生回顾与总结本单元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实现“做中说”。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Unit8“At Christmas”输出环节,教师设计“Make a How-to Book”的任务,每组选择一项圣诞主题活动,让学生依据步骤排序、粘贴、并汇报本组的圣诞节的活动,最后将各组的任务订在一起,一本“Christmas How-to Book”跃然眼前。

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并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思维会迸发出令人惊喜的火花。“Make a How-to Book”任务为学生搭建了表达语言的舞台,发展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小书凝结了小组成员的智慧,也是课堂评价方式的创新,激发了学生小组合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体验、理解、运用语言,使语言能力在“制作”中提升,提高复习效率,让复习语言“活”起来。

四、做后升华,浸润人文教育

陶行知先生提出“爱”的教育应该贯穿在整个人的教育中,要培养“完整的人”,培养“真善美的活人”。因此,复习教学需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养成,培养“有美德”的学生。在“做中学”理念引导下,情感不能强行灌输给学生,应该是学生自主感受,是在活动中或者是在师生交流中无痕渗透,这样才能使学生印象深刻。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Helping our parents”情感提升中,让学生感受做家务带来的好处,不仅是帮助父母,也是为了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提升生活技能,为了实现Better self。师生交流环节如下:

(在教学中)

T:“Do you like doing your housework?Why or Why not?”

S1:“I don’t like doing housework because I don’t like dirty things.”

T:“But after you doing the housework,will your room be dirty?”

S1:“No,it will be clean.”

T:“So try to do some housework to make your things clean,Ok?”

S1:“Of course.”

(在教学最后)

T:“Do we do the housework only for parents?”

S2:“No,it can make our things clean,and we can learn a lot from it.”

师生之间的很多交流是现场生成的,比如一名学生说讨厌家务,教师抓住此教育契机,引导其尝试做家务,保持室内整洁。可见,情感教育并不是口号式地喊一喊,或是居高临下地说教,而是润物细无声,在师生的交流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在教学最后环节,教师更是向学生再次强化了单元主题意义,并带着学生探讨:做家务仅仅是为了帮助父母吗?引导学生感悟家务的另一层含义:提升自我。可见,复习教学不能仅聚焦语言,还需关注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让情感“活”起来。

五、结语

综上,基于“做中学”理念的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课,需创设儿童化情境,做前让复习的兴趣“活”起来;在做中,聚焦支架,突破写作、词汇的复习难点,让复习的方法“活”起来;在做中,设计互动性活动,提升儿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复习语言“活起来”;在做后,关注情感升华,让学生成为“真善美的活人”。

猜你喜欢

词汇支架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