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惠昇教授采用经筋透刺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思路

2023-11-15马惠昇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鼓腮牵正经筋

周 霄,马惠昇,2*,马 虹

(1.宁夏医科大学 中医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2.回医药现代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 银川 750004)

周围性面瘫又称呼Bell麻痹或面神经炎,是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面神经麻痹,在我国每年发病率为 26~34/10 000,患病率为258/10 000[1]。其主要表现以面部与表情相关的肌肉组织的运动障碍为特征,一般可见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完全,鼻唇沟减退或消失,口角歪斜,鼓腮漏气,示齿口角向健侧偏移。其病因目前尚未有定论,但多数医家认为其病因是因面部局部感受风邪夹寒或夹热或感受病毒邪气,导致面部组织缺血、水肿,压迫相关神经而致面部肌肉萎弱不用。中医学一般将周围性面瘫归属于痹证类病,根据其特殊的临床症状,又可称之为“ 口蜗”“口僻”及“口眼歪斜”等。中医学古代文献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描述有很多,如《灵枢·经筋》言:“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再如《诸病源候论》言:“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筋,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喎僻,言语不正,面部不能平视。”[2]

马惠昇教授多年从事针灸推拿学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脊柱推拿与理筋疗法基础与临床研究,临床上擅长使用针灸、推拿、理筋、脊柱微调手法、针刀、注射等多种治疗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思路独到,治疗方式复合繁博,现介绍马惠昇教授采用经筋透刺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思路,以飨同道。

1 辨病辨证思路

1.1 周围性面瘫病因

遵照“三因学说”,目前公认对于周围性面瘫的病因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因、外因及其他原因。

内因方面主要责之于正气不足,难以拒邪于外,故而导致发病,如《灵枢》云:“邪之所在,皆为不足”,素体虚弱、正气亏虚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内在原因。现如今多静少动、饮食不节、作息混乱等现代不良生活习惯易导致湿、热、痰邪凝聚,损耗身体正气,故此身体易于感受外邪而成病。

外因的重点是病机变化中的“风邪入中”。李学智等[3]通过检索发现,医著多将周围性面瘫归入风邪相关卷章;古人所起的病名,如“偏风口眼”等也体现面瘫与风邪相关;且古人多在著作中直接论述因风邪侵袭而发面瘫。因此,风邪是面瘫病的主要病因毋庸置疑,但究竟是“外风”还是“内风”引发了面瘫尚需探讨。“风为百病之长”,寒邪、热邪多依附于风邪入侵人体,即可理解为风寒、风热之邪侵袭脸部,使经筋气血阻滞,纵缓不收,故而发为周围性面瘫[4]。风寒之邪侵袭面部经筋所属经络,导致经络失用引起鼓腮漏气、口眼歪斜等特殊临床症状,如《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道:“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5]直至宋代这种学说均占据主流地位,在《圣济总录·诸风门·风口》中也有相关记载:“论曰……二经俱受风寒气。筋急引颊。令人口僻。言语不正。目不能平视”,亦是责于风寒邪气[6]。不论是风邪还是风寒、风热之邪均属于“外风”范畴。“内风”出现的症状与面瘫口眼歪斜的症状并不完全相符,且“内风”导致面瘫相关医著的数量也较少,可见面瘫病因并非“内风”仍被大多数医家所认可[7-8]。

另有其他原因患病者,如听神经瘤术后、三叉神经鞘瘤术后等合并周围性面瘫[9]。

1.2 周围性面瘫的病位

对于其病位在经筋各代医家皆有论述,如张介宾曾云:“口眼歪噼之证,必系足阳明、手太阳之筋病也”,又如《儒门事亲》认为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太阳、阳明经筋与口颊部肌肉有紧密关联,符合经筋理论论述。少阳之经筋与面颊部肌肉亦有紧密联系,如《灵枢》云:“足少阳之经筋……循耳上,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 ”“手少阳之经筋……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2]。

2 经筋透刺治疗思路

基于“经筋理论”及传统医学的透刺针法,当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提出了经筋透刺这一独特的治疗方法。面瘫多由于劳累汗出当风导致正虚邪入,使经筋受阻,气血瘀滞,面部肌肉纵缓不收,可采用透刺治疗,恢复经筋的气血功能,临床常采用“祛外邪、调气血、通经筋”的方法治疗此症。透刺可改善局部神经水肿缺血现象,可促进水肿吸收,减轻神经受压,增加局部微循环和神经修复,改善面部肌肉运动功能,疗效显著[10]。足太阳经筋“其支者,别入络于舌本”,牵涉肩胛舌肌、茎突舌骨肌,“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頄”,牵涉皱眉肌、降眉肌、眼轮匝肌;手少阳经筋“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于目外眦。本支者,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颔(额),结于角”,牵涉咬肌、眼轮匝肌;足少阳经筋“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络于目眦为外维”,牵涉甲状舌骨肌、下颌舌骨肌、咬肌、眼轮匝肌;手少阳经筋“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额),结于角”,牵涉二腹肌、茎突舌骨肌、咬肌、眼轮匝肌;足阳明胃经“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牵涉胸骨舌骨肌、咬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颧肌、上唇方肌、颊肌;手阳明经筋“其支者,上颊,结于頄。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牵涉咬肌、颧肌。根据经筋的分布和联结情况可知,经筋同肌肉系统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治疗时,可根据手足三阳经经筋在面部的分布,采用经筋透刺的治疗方法[11]。

3 推拿治疗思路

抓主症、循经筋是针对周围性面瘫推拿治疗的主要思路。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以面部与表情相关的肌肉组织的运动障碍为特征,一般可见面肌萎弱不用,例如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完全、鼻唇沟减退或消失、口角歪斜。病机以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入所致面部气血瘀阻,导致面部诸经筋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成本症[12]。运用推拿治疗面瘫时,应紧抓周围性面瘫的主要症状和主要病机,做到解决主要矛盾,梳理相关循行经筋的问题。手法以具有刚柔相济、柔和渗透为特色的推法为主,在面部灵活采用直推、分推、一指禅偏锋推法等推法,配合穴位按揉、轮指法及小鱼际揉法,达到“驱外邪、调气血、通经筋”的治疗目的。

4 中药治疗思路

牵正散方出自宋代著名方书——《杨氏家藏方》,是临床常用的经典古方。因病机以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入所致面部气血瘀阻,导致面部诸经筋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成本症,而风邪入中是病机变化的重点,故治疗当以祛风为先。牵正散由白附子、僵蚕、全蝎组成,其中以白附子为君药,白附子辛甘有毒,大热纯阳,阳明经药,能引药势上行,治面上百病;僵蚕辛咸微温,僵而不腐,得清化之气,故能治风化痰,散结行经;全蝎辛甘有毒,为祛风止搐要药,三药合用,力专效著,亦需根据患者体质各异,临床上辨证加减。“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风邪入中兼寒者,可用“辛温散寒”之品,以达温经解表、散寒通络之效,如防风可治上身之风、羌活引药入太阳、白芷引药入阳明等;正虚弱不足以抗邪外出者,可予养气调血之品,如以当归、川芎、白术、天麻等;通络不足者,加蜈蚣、地龙以增通络之功。

治疗周围性面瘫主以牵正散配合经方加味,以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为主,治风中头面经络。用热酒送服,血脉得扩,载诸药而至病所,疏风散邪,经脉通畅,气血充盈,则经筋得以濡养,故口喎眼斜得以复正[13]。

5 经典病案

患者李某,女,54岁,2022年2月18日初诊。主诉:右眼闭合无力、口角歪斜2周。现病史:面肌松弛,右侧口眼歪斜,右侧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无舌麻,伸舌居中,味觉减退,无耳后疼痛,无听觉过敏,流泪,纳食差,睡眠可,小便清,大便正常。舌色红润,苔薄白,脉左浮紧,右沉细。辨证:风寒之邪累及太阳、少阳、阳明经筋致面部气血瘀阻,导致面部诸经筋失于濡养,故见面部经筋失用。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瘫;中医诊断:面瘫(风寒外袭证)。治则:驱外邪、调气血、通经筋;取穴:以头面局部病变累及经筋为主,配合以特定穴。选穴:阳白、太阳、颊车、翳风、颧髎、地仓、人中、承浆、风池、合谷、太冲、足三里。操作方法:使用40mm毫针,阳白穴向鱼腰、睛明、丝竹空三穴方向透刺,太阳穴向颧髎方向透刺,地仓穴向人中、承浆二穴方向透刺,颊车透地仓,合谷、太冲开四关,足三里补法行针,1周5次,每次30min。推拿:采用推坎宫、开天门结合点揉作用于额部,一指禅偏锋推作用于眼轮匝肌,小鱼际揉法结合轮指法作用于颊部,1周5次,每次30min。方药:牵正散加味,白附子2g、全蝎6g、僵蚕10g、防风10g、羌活10g、白芷10g、炙甘草6g,每日1剂,早晚饭后黄酒25 mL送服,连服5剂量。

二诊(2022年2月25日):患者额纹微动,眼睑可闭合,鼓腮不漏气,口角微左偏,伸舌居中,舌边尖红,苔薄白润,脉细无力。针灸、推拿守上法继续治疗。改方药,遵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方用牵正散合四物汤为主方加减,药物:白附子2g、僵蚕10g、全蝎6g、生地15g、赤芍15g、川芎10g、当归15g、桑枝300g、鸡血藤30g,每日1剂,早晚饭后黄酒25mL送服,连服5剂量。

三诊(2022年3月4日):活动时患者面纹基本对称,鼓腮正常,二便可,舌红苔白,脉弦。症状消失,检查恢复正常,患者痊愈。

按:马惠昇教授认为周围性面瘫的病机多为经筋痹阻,该患者乃是典型的风寒外袭所致面部经筋失用,故采用经筋透刺、推拿联合中药口服治疗,以贯彻“驱外邪、调气血、通经筋”理念。经筋透刺作为针刺的一种,其对面部经筋的刺激更强,针对性刺激太阳、少阳、阳明失用的经筋,能够快速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以祛除风、寒等外邪,解决面部气血瘀阻的状态,加速面部肌群恢复,直中关键病位。应用推拿与牵正散亦可刺激面部经筋,经脉通畅,气血充盈,使得面部经筋恢复正常生理状态。三种治疗措施同步干预,可以更有效地恢复面部功能。

6 结语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因本证主要表现以面部与表情相关的肌肉组织的运动障碍为特征,一般可见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完全,鼻唇沟减退或消失,口角歪斜,鼓腮漏气,示齿口角向健侧偏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精神状态及日常工作,故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不容忽视。根据临床观察及相关医案,马惠昇教授采用经筋透刺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确有指导意义,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鼓腮牵正经筋
牵正散合大补阴丸对蛋白酶抑制因子I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牵正散结合针刺摩骨法治疗急性期亨特面瘫的临床观察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牵正散水煎剂对PSI诱导的体外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
老人常鼓腮有助消化
老人消化不好多鼓腮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闭唇鼓腮防脸塌陷
时常鼓腮帮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