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25(OH)D在急性荨麻疹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2023-11-14何沅莉罗家昂易清玲
李 燕,何沅莉,罗家昂,易清玲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1,免疫科2,四川 绵阳 621000)
急性荨麻疹(acute urticaria,AU)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反复发生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伴或不伴血管性水肿,病程小于6周[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清楚,病情易反复发作,皮肤瘙痒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腹痛、腹泻、胸闷、气紧等系统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不仅在钙磷代谢、免疫调节、抗癌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还对食物过敏、哮喘、IgE介导的过敏反应等起到保护作用,而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等多种皮肤疾病的发生均与维生素D相关[2,3]。近年来,维生素D与荨麻疹的关系也成为研究热点。已有较多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的发生相关。然而维生素D与AU的关系报道较少,且仍有争议。因此,本研究拟分析AU患者与健康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并探讨AU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伴随系统症状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无明显诱因的AU患者67例作为疾病组,其中男18例,女49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38.00±13.80)岁;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健康组,其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9.00±9.50)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受检者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1]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半年内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维生素D类药物以及钙剂服用史;②湿疹、接触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等、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患者;③有全身严重疾病史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伴有心、肺等内脏疾病者。
1.3 方法
1.3.1 标本收集与检测 采集所有受检者3~5 ml外周静脉血,由我院检验科一名专业人员采用UPLCMS/MS技术进行血清总25(OH)D、25(OH)D2、25(OH)D3及游离25(OH)D的水平检测。检测仪器:美国AB公司生产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型号:Triple QuadTM4500)。检测试剂:购自山东英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2 总25(OH)D判断标准 缺乏:<12 ng/ml;不足:12~20 ng/ml;充足:20~100 ng/ml。
1.3.3 荨麻疹疾病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评分标准如下:根据风团数量<20个、20~50个,>50个分别评为1、2、3分;根据瘙痒程度评分:轻微瘙痒,心情不受影响,评为1分;瘙痒明显,心情受影响,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及睡眠,评为2分;瘙痒十分明显,无法日常活动及睡眠,评为3分[4]。将AU患者得分1~2分者分为轻度组,3~4分为中度组,5~6分为重度组。此外,将疾病组按有无合并系统症状(如胸闷/气紧,喉头梗阻感,胃肠道不适,头晕、心悸等)分为伴系统症状组37例和无系统症状组30例。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疾病组和健康组的血清总25(OH)D、25(OH)D2、25(OH)D3及游离25(OH)D的水平差异;②分析A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总25(OH)D、25(OH)D2、25(OH)D3及游离25(OH)D水平的相关性;③比较伴系统症状组和无系统症状组患者血清总25(OH)D、25(OH)D2、25(OH)D3及游离25(OH)D水平的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多组资料行Kruskal-Wallis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等级资料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组和健康组25(OH)D各组分水平比较 疾病组血清总25(OH)D、25(OH)D3、游离25(OH)D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5(OH)D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将疾病组与健康组按总25(OH)D水平分为缺乏、不足、充足3个等级,与健康组比较,疾病组血清总25(OH)D水平缺乏患者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60,P=0.008),见表2。
表1 疾病组和健康组25(OH)D各组分水平比较[M(P25,P75)]
表2 疾病组和健康组血清总25(OH)D水平分级比较[n(%)]
2.2 维生素D与疾病组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重度组血清总25(OH)D、25(OH)D3及游离25(OH)D低于轻、中度组,但仅轻度组与重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25(OH)D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将疾病组按总25(OH)D水平分为缺乏、不足、充足3个等级,与荨麻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呈正相关(r=0.353,P=0.003)。
表3 维生素D与疾病组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M(P25,P75)]
2.3 血清25(OH)D各组分水平与AU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 伴系统症状组总25(OH)D、25(OH)D3、游离25(OH)D均低于无系统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5(OH)D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血清25(OH)D各组分水平与AU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M(P25,P75)]
3 讨论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炎症和免疫功能的调控过程,其受体广泛表达于机体几乎所有组织和细胞中,并在许多皮肤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5,6]。已有较多研究证实与健康人相比,CU患者维生素D水平更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7,8]。但目前对维生素D与AU的关系研究较少。
研究发现[9,10],AU患者血清总25(OH)D低于健康对照组,但未进一步分析各组分差异。维生素D主要有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两种形式,两者均可从食物中获得,仅后者可由人体皮肤合成,两者在肝脏中分别被羟化为25(OH)D2和25(OH)D3发挥生物学效应。本研究发现,AU患者血清总25(OH)D、25(OH)D3及游离25(OH)D均低于健康组,而两组25(OH)D2无明显差异,疾病组维生素D缺乏状态患者比例高达34.33%,高于健康组的12.00%,本研究病例均为急性病程,由荨麻疹所致维生素D降低可能性低,因此推测机体维生素D缺乏状态可能更易发生AU。同区域饮食习惯类似,主要由饮食补充的25(OH)D2水平差异较小,而25(OH)D3大部分源于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由于日晒时间、防晒行为、体表面积不同等因素可能使25(OH)D3水平差异较大,25(OH)D3可能是参与AU发病的有效维生素D组分。也有学者认为[11],根据游离激素假说提出只有激素的游离部分才能进入细胞发挥其生物学效应测量维生素D代谢物的游离水平可能比测量总水平更能衡量维生素D的真实状况,但因其仅含量低、对检测技术要求高,临床大规模开展受限。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肥大细胞是荨麻疹发病中的关键效应细胞,而IgE是导致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的主要介质[12]。研究表明[10,13],AU患者25(OH)D水平与血清总IgE呈负相关,而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总IgE水平。其机制可能为维生素D促进CD4+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抑制Th2反应,使B细胞合成IgE减少,从而降低荨麻疹发生风险[13,14]。此外,有文献报道维生素D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在过敏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①增加肥大细胞维生素D受体表达;②维持肥大细胞稳定性;③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④促进IL-10合成[15,16]。维生素D在AU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显示,重度组总25(OH)D、25(OH)D3、游离25(OH)D水平均比轻、中度组更低,这提示可能维生素D缺乏达到一定程度发生重度AU的风险会增加。此外,疾病严重程度与维生素D缺乏程度呈正相关,提示血清25(OH)D缺乏程度越重,AU患者病情可能越重。这与研究报道[10]AU患者25(OH)D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的结论不一致,既往研究为维生素D浓度作为研究指标,而本研究是以维生素D缺乏等级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因此结果可能存在差异。易红等[17]研究认为维生素D3可通过与核内维生素D受体结合,抑制促炎因子如IL-6的释放,而补充维生素D3有助于控制荨麻疹,尤其是维生素D3严重缺乏患者的临床症状。另一研究发现在10例初诊为AU且维生素D含量极低的患者中有5例进展为CU,这提示维生素D水平可能成为预测AU慢性转归的一个标志物,但有待扩大样本量后进一步验证。此外,伴有系统症状组AU患者血清总25(OH)D、25(OH)D3、游离25(OH)D均低于无系统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低维生素D水平状态的AU患者可能更易合并系统症状。潘展砚等[18]研究发现,AU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减少者大多伴有系统症状,且多有呼吸困难合并腹泻,甚至晕厥、休克,可能与荨麻疹急性期血液中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被招募到皮肤和黏膜参与局部免疫反应有关。而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自发性激活释放炎性介质,这一反应可被补充维生素D抑制。因此,维生素D可能有望成为判断AU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测是否可能伴有严重系统症状的实验室指标。
综上所述,AU患者血清总25(OH)D、25(OH)D3及游离25(OH)D水平均低于健康人,维生素D缺乏程度与A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伴有系统症状的AU患者维生素D水平低于无系统症状的患者。但补充维生素D3是否有助于预防AU发生、减轻A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改善临床症状仍有待进一步大样本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