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武威市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SWOT-PEST 模型研究

2023-11-14李丽叶鸿雁芦雪袁秀玲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17期
关键词:武威市县域金融

李丽,叶鸿雁,芦雪,袁秀玲

(1.武威市金融服务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2.中国人民银行武威市分行,甘肃 武威 733000;3.凉州区下双镇财政所,甘肃 武威 733000;4.凉州区新华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

1 引言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转型升级、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支撑。论文以武威市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为目标,通过分析武威市县域经济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及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外部机会和挑战,同时对P(政治因素)、E(经济因素)、S(社会文化因素)及T(技术因素)等进行研究,得出符合武威市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径。

2 SWOT-PEST 模型介绍

SWOT-PEST 分析模型是结合SWOT 分析方法和PEST分析方法,以SWOT 分析中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4 个角度分析研究目标的核心竞争力,再以PEST 角度将SWOT4 个因素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等维度进行细化分析。SWOT-PEST 分析模型是从分析对象自身出发,研究自身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会、威胁,然后提出更合适自身的发展战略,扬长避短资源整合,形成多个组合发展战略。

3 武威市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武威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实施强县域行动,坚持三县一区联动合作、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优势互补来拓展县域经济规模。2022 年,武威市三县一区均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和先进县。凉州区近年来定位“城市服务型”+“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并成功入围2022 中国西部百强区。通过招商引资和建设项目推动产业发展,2022 年生产总值达417.7 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7 万元和1.95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6%。民勤县近年来定位“生态功能型+农业优先型”县域经济,加快构建“风光核氢火”绿色多元能源供给体系,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产业集群。2022 年生产总值约达108 亿元。古浪县近年来定位“农业优先型和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2022 年实现生产总值约81 亿元,农村居民达到人均可支配收入9 682 元。天祝县以“三新一高”为导向,贯彻实施“四强”行动,2022 年全县经济总量达到71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

4 乡村振兴战略时期武威市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概述

武威市下辖三县一区,自乡村战略实施以来,武威市把“一县一业一品”作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把信贷资金支持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把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坚持统筹衔接,“三点”一体推进,持续不断推动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 年4 月,武威市各项存款余额1 408.61 亿元,较年初增加67.79 亿元,同比增长17.28%;各项贷款余额1 040.56 亿元,较年初增加73.43亿元,同比增长5.75%。涉农贷款561.57 亿元,比年初增加49.82 亿元,增幅8.87%。其中,农户贷款219.47 亿元,小微企业贷款351.85 亿元。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余额3.77 亿元。扎实推动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和贫困村种养综合保险政策,充分发挥“保险保本垫底”工程效应。积极推进“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太平洋财险武威中支与凉州区、古浪县推进生猪“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常态化开展“普惠金融大讲堂”宣传活动,举办“园区行、乡村行、市场行”等融资对接活动。扎实推进稳经济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落实落细,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落实普惠小微支持政策,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5 基于SWOT-PEST 模型的武威市县域经济金融发展分析

5.1 武威市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的优势分析

5.1.1 政策性优势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农村人口规划了美好的发展愿景。作为国家重要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三农问题。随着《武威市强县域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 年)》和《武威市贯彻落实金融“四大工程”激发市场活力意见的实施方案》实施以来,认真落实金融“八大赋能”行动,推动实施金融“四大工程”,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县域经济工作,乡村振兴时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有着充分的政策保障。

5.1.2 经济性优势

武威市开展支持“强县城”行动以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持续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结合各县区特色产业下沉服务重心、下放审批权限、开放绿色通道、优化信贷流程,切实将新增可贷资金主要用于当地,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市民、小农户、返乡创业群体的金融服务,找准定位、积极对接,探索创新金融产品,持续加大对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家政等社区服务及疫情防控、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领域的信贷支持。2022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63.35 亿元,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01 亿元,增长3.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8 亿元,增长5.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9.23 亿元,增长17.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 244 元、15 899 元,增长4.3%、7%。

5.1.3 社会性优势

武威市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文化底蕴,武威辖区内有众多名胜古迹,境内包含高原、草甸、沙漠、戈壁及雪域的多样化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丰富。武威市在河西走廊沿线城市中地理位置靠近省会兰州,连接河西四郡城市,与西宁、银川、内蒙等相接,地理位置优势明显。武威市在西北地区有着重要的生态地位,是全国生态格局中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和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全市生态环境逐步好转。近年来武威市产业特色鲜明,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全省瓜果及肉类生产基地,沿山沿川沿沙“三大产业带”初步形成,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加速形成,区域经济的“四梁八柱”初步构建。

5.1.4 技术性优势

大数据时代技术更新更快更频繁,相应的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快。信息化系统和技术开发应用是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天马行“金融通”普惠金融平台、各商业银行推出的融资推介平台推出以来,在宣传金融知识的同时,切实围绕县域企业及个体农户金融服务需求,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搭建“古浪县绿色金融信息服务交流平台”,集金融政策宣传、金融产品介绍、资金信息披露、绿色项目储备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有效提高了资金供需双方融资对接的成功率。

5.2 武威市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劣势分析

5.2.1 政策性劣势

虽然政府部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但武威市经济总量较小,发展县域经济的财政统筹能力较弱,在政策落地过程中难免出现延迟和滞后。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武威作为西部小城市人才流失严重,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上涨缓慢。

5.2.2 经济性劣势

中小微企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规模小、资金少,整体实力弱,可抵押资产少,寻求第三方担保难度大,很难满足金融机构贷款的“硬条件”,致使企业“难贷款”,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金融机构鉴于小微企业贷款管理难度大、成本高、收益低,较贷款给大型企业而言,积极性不高。

5.2.3 社会性劣势

武威地处我国西北区域,相比于南方城市,对新生代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强,政策制定到落地见效需要的周期相对较长,专业人才资源匮乏,整体创新意识较弱,对国家出台的最新政策规定不能很好地及时把握住,导致丧失一些重要的发展机遇。

5.2.4 技术性劣势

科技创新能力弱,人才紧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明显不足。县域企业研发能力相对偏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致使产品技术含量低,增加值率和附加值也较低,达不到一些科技类贷款条件。

5.3 武威市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的机遇分析

5.3.1 政策性机遇

甘肃省针对县域经济发展出台《甘肃省强县域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 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经济稳中有进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甘肃省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等政策,县域经济发展政策落地过程中离不开技术、人才和资源的整合创新。

5.3.2 经济性机遇

随着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大力推行,武威市抓住政策性机遇,着力调整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以产业对接提升为支撑点,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武威县域经济发展。

5.3.3 社会性机遇

近年来武威市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村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使得县域经济发展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5.3.4 技术性机遇

“互联网+”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机遇。“互联网+”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化农业发展。

5.4 武威市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的挑战分析

5.4.1 政策性挑战

尽管近年来武威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的政策文件大力支持三县一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但是由于区域内经济具有相似性,竞争也相对明显,导致政策落地还有难度,实施效果较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5.4.2 经济性挑战

受经济下行、企业效益下滑、担保增信不足、不良征信等影响,部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难以获得贷款,而银行又反映没有更多符合放贷条件的企业,这样一种“两难”局面成为影响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5.4.3 社会性挑战

武威三县一区在发展中首先存在金融机构对于县域投资积极性不高,缺乏发展的内生动力的挑战;其次是县域经济体中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大部分企业经营缓慢,本身内生动力较弱。

5.4.4 技术性挑战

武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工业尚不发达。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但是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亟待升级。缺少技术类的专业人才,金融人才更为稀少。金融机构无法对县域经济中从事专业生产制造的企业的技术标准、生产销售状况等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导致对企业的风险评估不全面。

6 武威市县域经济金融发展路径

第一,搭建政银企信息共享平台,营造良好县域经济发展环境。通过政银企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不断优化融资环境。一是常态化开展“普惠金融大讲堂”宣传活动,政府部门就当地县域经济发展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地方产业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及时与银行和需求企业互通交流,确保银企信息畅通,努力破解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政府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供给,不断提升服务企业质效。扎实推进稳经济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落实落细,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落实普惠小微支持政策,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助推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逐步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激发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一是鼓励开发性、政策性的金融机构,积极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信贷资源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所需资金。二是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践行者”,建立支持县域经济长效服务机制,从业务流程上把好企业项目入口关。

第三,推广创新性的县域经济发展案例,打造县域经济发展重地。在汲取国内先进发达城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推出的特色成功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利用互联网及推介会等将最新政策和创新服务传达给金融机构和有需求的企业。

第四,加大金融人才培养,增加金融机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方面,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涉及较多的技术领域问题,发展农村金融离不开专业化、规范化的金融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地方金融机构适时建立员工内部激励机制,在乡村振兴时期激发员工干事作为的热情,积极投入县域经济发展中。

猜你喜欢

武威市县域金融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小刺猬的秘密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
P2P金融解读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