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干预联合民族医外治疗法治疗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2023-11-14龙荔玲
龙荔玲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儿科, 广西 南宁, 530201)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出生后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占早产儿死亡原因的50%~70%[1]。临床上通常给予气管内注入外源性PS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2],减轻呼吸窘迫的症状。中医认为早产儿禀赋怯弱[3],固有五脏不足之分,易发此病当责之肺虚。早产儿疾病治疗及养护过程中可采用民族医外治调理五脏六腑的方式进行干预,常以穴位按揉和补气养血进行施治,疗效好、安全可靠。中西医结合干预在促进患儿发育成长,减少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等方面有良好作用。本文总结1 例常规干预联合民族医外治疗法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出生体质量1 080 g,胎龄30 周+1天,因“生后窒息复苏22 分钟”入院,给予气管插管下球囊正压通气下转入。孕母有“胎膜早破,单胎活产/孕6 产3 孕30 周+1 天,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妊娠期糖尿病”病史。外院产检时,发现“胎儿偏小”,遵医嘱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患儿出生时呼吸弱,刺激反应差,皮肤薄嫩、紫绀,四肢稍屈曲,羊水清,1 分钟、5 分钟及10 分钟Apgar 评分为6分、8 分、8 分。气管插管复苏囊正压通气下自主呼吸不规则,可见三凹征,两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湿啰音。入院查体:体温36.0 ℃,脉搏142 次/min,呼吸76 次/min,体质量1 080 g,血压65/37 mm Hg。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pH 7.27,血常规白细胞13.5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3.40%,CRP>5 mg/L;胸片提示两肺透亮度减低。
患儿入院后即给予暖箱保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酚磺乙胺联合维生素K1预防出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预防感染、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改善循环。气管滴注PS后继续有创呼吸机支持;第2 天经皮胆红素156-173 umol/L(头-胸),给予蓝光治疗,茵陈蒿汤熏洗全身;第4 天改鼻导管给氧(0.5 L/min),枸橼酸咖啡因兴奋呼吸中枢;第7天停氧;第8 天患儿偶有憋气伴全身皮肤紫绀,伴血氧及心率均下降,给予鼻导管(0.5L/min)吸氧改善低氧血症;第17 天予箱内吸氧(3L/min),第23 天患儿病情平稳,箱内吸氧下给予点穴疗法、五行音乐治疗;第24 天患儿停氧,继续给予点穴疗法、五行音乐治疗;第28 天从鼻饲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经过46 天的治疗与护理,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体质量增至2.04 kg,准予出院。
2 护理
2.1 PS给药护理
入院后患儿胸片提示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PS 气管内注入改善呼吸窘迫症状。用药前评估患儿气管插管位置,充分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将PS 从冰箱取出复温至37 ℃。用碘伏消毒气管导管接头与气管导管衔接处下方0.5 cm 进针点,将抽吸有PS 的无菌注射器连接4.5#头皮针,以30°~40°角刺入气管导管内,均速缓慢滴入,同时给予复苏球囊正压通气,使之充分在肺内弥散,滴注完毕再抽1 mL空气将残余药液注入气管导管内,拔针后将无菌透明敷贴贴于针眼处保持密闭性,继续复苏球囊正压通气3~5 min 后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6 h内禁止吸痰。用药后该患儿呼吸窘迫症状明显缓解,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3%~95%。
2.2 体位管理
该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有窒息史,入院后将患儿置于自制鸟巢中,提高早产儿的安全感及舒适感,并采取鼻吸气体位,床头抬高30°,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第8 天患儿出现呼吸暂停1 次,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0%,给予调整体位,采取俯卧位于自制水床上(自制水床是将37 ℃温水灌注至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当1/3~1/2 满时放于床单下)。后期患儿氧饱和度稳定,未再发生呼吸暂停。
2.3 民族医护理
2.3.1 抚触联合点穴疗法:该患儿为30 周+1 天早产儿,机体免疫力差,第23 天给予抚触结合特定穴位的刺激(揉、按、捏、推),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可清热祛湿、健运脾胃、调畅气机。抚触联合点穴疗法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4]。该患儿点穴穴位包括清肺经、补脾经、清肝经、清大肠经、摩腹、分推膻中、脾俞、三阴交。具体步骤如下:①环境准备。操作前将环境温度调试至28~30 ℃,备好婴儿油,剪短指甲,清洗双手并涂抹适量婴儿油;②点穴时间。上午沐浴后或喂奶后1 小时进行,1 次/d,20 min/次;③操作。操作按照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顺序进行。根据上述穴位,以婴儿自身手指作为参照物,按照婴儿的手指同身寸法取穴,首先用拇指指腹从胸部的膻中穴向两边分推至乳头处,重复10~20 次,再合并食指、中指,用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揉按2 min,注意避免新生儿乳腺位置。其次摩腹是用掌侧指腹或小鱼际置于腹部顺时针方向回旋性摩动,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注意避免新生儿膀胱和脐部。肺经、脾经、肝经分别位于无名指、拇指、食指指末节螺纹面,一手托住患儿手掌,另外一手拇指螺纹面按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的方法旋转推动患儿各个穴位对应指螺纹面,每个穴位按揉2 min。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用拇指指腹从患儿的虎口直线推向食指指尖为清大肠,时长2 min。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按揉20 次。脾俞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用拇指指腹逆时针方向按揉2 min。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新生儿反应,若新生儿出现饥饿、疲劳、哭闹、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经过一系列中医辅助治疗,该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2.3.2 中药汤剂药浴联合腹部穴位按摩:该患儿出生后第2 天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足月儿发生率为60%,早产儿高达85%[5],应早期治疗,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中医治疗以“清热、祛湿、退黄”为法,给予中药汤剂药浴、腹部穴位按摩联合光照治疗。患儿进食后1 h,将中药汤剂调至38~40 ℃,给予擦浴,若患儿病情稳定则可给予盆浴,同时联合腹部天枢穴、中脘穴、气海穴按摩可刺激胃肠道,加速排便,减轻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胆红素。该患儿黄疸期间胆红素值有效控制,未发生胆红素脑病。
2.3.3 五行音乐疗法:陈璇等[6]研究结果表明音乐疗法可改变新生儿的精神状态,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加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和应激力,改善新生儿的睡眠[7]。中医音乐治疗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依据,以五音应五脏、五脏对五志作为辨证施乐的基础(见表1),利用五类调式对人体气机运行的影响,以达到平和阴阳、调理气血的作用[8]。五音因其演奏的乐器不同、主音不同形成不同调式,产生不同节律与声波,对患儿各个脏腑产生的作用不同[9]。该患儿中医证型属先天禀赋不足,出生有窒息史,可通过五行音乐疗法,刺激患儿大脑皮层神经,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第23 天,按照《针灸大成》中子午流注,肺经:3点~5点,脾经:9点-11点,肾经:17 点-19 点,分别给予患儿听商调-《阳春白雪》、宫调-《月光奏鸣曲》、羽调-《二泉映月》音乐。音乐音量控制在35~40 dB,15 min/次。音乐治疗期间,患儿未出现烦躁、抽搐、面色发绀等情况。
2.4 喂养调护
该患儿生后即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未能经口喂养导致喂养不耐受,吸吮吞咽功能不协调,第4日拔出气管插管后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五行音乐干预,刺激口腔黏膜感觉神经末梢,改善吸吮和吞咽协调能力,15 min/次,3 次/d。护士鼓励患儿母亲送喂母乳,每日对患儿进行初乳口腔免疫治疗,增强早产儿机体免疫功能。当患儿出现触碰嘴角会有寻找奶嘴的动作时,可进行以上操作后试用奶瓶尝试对患儿进行喂养。根据患儿吸吮能力及喂养耐受程度逐渐增加奶量。如吃奶时偶有血氧下降,可采用先经口喂养,余量以重力喂养方式进行鼻饲喂养。以上喂养方式缩短了本例早产儿经口全胃肠喂养条件的时间,第28 天患儿可经口完成全肠内营养,无呕吐、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的表现。
3 讨论
早产儿的机体发育不完善,易并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过对本案例的回顾分析,总结如下经验:①以输注PS 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可快速有效的改善早产儿的呼吸窘迫症状,合理利用水床及俯卧位通气利于呼吸、提高氧饱和度和改善肺通气功能;②各脏腑的养护尤为重要,结合民族医外治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抚触联合点穴疗法,通过各种手法刺激穴位来达到调理脏腑功能的目的;③中药汤剂药浴联合腹部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早产儿肠道功能,辅助退黄和增强喂养耐受性;④五行音乐疗法结合非营养性吸吮,有助于改善早产儿进食功能,尽早恢复吸吮能力,缓解喂养不耐受的情况,进而更快达到全肠内营养。临床患儿存在个体差异,护理实践中应辨证施护,针对性利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技术,开展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快速有效地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增强免疫力,提高喂养耐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患者知情同意:所有个体参与者或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开放评审
专栏主编点评:本文为护理个案,整体结构较完整,建议进一步精简病例陈述部分,突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