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研机制,促进幼小衔接
2023-11-14刘岩
文_ 刘岩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北京市大兴区以“优化教研机制”为着力点,成立业务部门相联合的幼小衔接专项组,聚焦入学准备,建立起以“拉手园校”为基本模式的长期联动机制,促进了区域内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建立区级联动教研机制,聚焦问题,形成共识。专项组先后走进小学和幼儿园,现场观摩研讨,发现:一年级教学方式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是相同的;一年级课标与幼儿园大班各领域发展目标对应且有联系性;一年级课堂常规要求与幼儿园集体活动相关;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形式、环境与幼儿园存在明显变化。这些发现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与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及小学课标间的联系点在哪?幼儿园各领域发展目标通过哪些活动才能科学做好衔接?幼小衔接如何在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进度上进行调整?大班是否要凸显集体教学的形式,协调一日活动的组织?基于此,学前教研室更加关注大班幼儿常规习惯、学习能力及学习品质的培养,同时更加强调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制定的全面、科学、具体。
二是建立园校联动共研机制,制定方案,多措并举。在联合教研机制的推动下,12 所实验园及拉手实验校共同制定详实的推进方案,定期走进双方现场,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具体举措包括:畅聊共议,围绕幼儿园入学准备、小学入学适应的相关内容,分享幼儿园与小学的工作内容与任务,探讨如何在内容、形式、材料上进行调整和优化;组建“衔接合作体”,幼儿园大班教师与一年级班主任组建合作体,在准备教育和适应教育期间互学、互助,共同做好衔接指导;“大手拉小手”,建立对口班级,以多种形式建立连接、沟通;参观小学,通过“小学大畅想”“幼小面对面”等活动,促使幼儿与小学生活零距离;定向交流轮岗,选派大班教师到小学一年级进行交流,集体研讨教学经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