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数控英才”苗俭:从技校生到国家级首席技师
2023-11-13越女争锋
越女争锋
在很多人眼里,航天是与女性绝缘的领域,技术工作也是女性最不愿从事的工作,苗俭却偏偏把这两项都“沾上”了。不过,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边工作边学习,练就出高超的技能,从一名技校毕业生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首席技师,把航天产品的重要部件打磨到满分。她说:“作为一名一线的技术工人,我或许并不知道自己精密加工的零件最终会用到哪个‘弹船星箭器上,但这并不影响我身为一名航天人的自豪感,因为我知道我的每一分努力最终都会映射在中国航天事业的改革发展上。”
本文主人公苗儉
走进航天,在学习中找到兴趣
1977年出生的苗俭在中考时发挥失常,进入技工学校的铣工班。报到那天,她发现班里仅有3名女生,人们常说的那句“铣工行是男性的特长,女孩子是学不精、做不久的”话不由在耳畔响起,消极情绪顿时涌上心头。
开学后,带班老师朱红新发现了苗俭的小情绪,便把她带到实习车间,向她展示了如何把一块粗糙的铝合金变成光滑的六面体。一通操作下来,苗俭对朱老师心生崇拜,虚心向他请教方法。见她来了兴趣,朱老师趁机开导她说:“女性有男性所没有的细心和耐心,通过练习一样可以拥有精湛的技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铣工。”
在老师的鼓励下,苗俭渐渐对铣工产生了兴趣,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1994年,计算机应用程度较高的数控专业在技校中兴起,成绩优异的苗俭被选拔到数控班。第一次接触数控,苗俭就发现数控不但能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还对操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经过3年学习,1995年,苗俭从技校毕业。尽管她手握数控、铣工、车工3张技术资格证书, 但在就业分配时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因为大部分用人单位都只招男生。幸运的是,上海航天局 804 研究所一直招不到一个合适的男生来做铣工,带班老师听到消息后,极力推荐苗俭,苗俭也信誓旦旦地对招聘人员表态:“男孩子能干的,我也能干。”
就这样,苗俭被分配到了一线的铣工岗位,虽然之前专攻的数控专业无法学以致用,但一想到在航天局工作,苗俭的骄傲感就油然而生。
工作之初,车间里没有空调,夏天在近40℃的环境中工作,热得像蒸桑拿。不过,这对苗俭来说还不是最难的。难的是,面对同一张图纸,老师傅很快就能加工出一件漂亮的零件,她却看上大半天仍不知从何下手,苗俭的自信心备受打击,耳畔也时不时传来声音:“女生果然不能胜任这种技术性高、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啊!”
听到这话,苗俭不服输的那股劲儿又上来了,她决定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上班时,她认真地跟师傅学技术;下班后,她翻阅资料加深对操作的理解,不弄懂不罢休。
一段日子后,师傅见苗俭那么好学,就主动把自己总结的小技巧也悉心传授给她。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苗俭不仅掌握了航天产品的操作技能,还目睹了航天人的敬业精神。
工作一年,苗俭大有进步,师傅开始让她独立操作机床,并交给她一项艰巨的任务——加工航天产品中一个叫“翼板”的零件。以往这种高难度的工作都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来完成的。熟知难度的苗俭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经过反复琢磨,再结合书上的理论知识,苗俭一一攻克了难关,产品合格率从10%提高到100%,出色地完成了师傅布置的任务,成为车间生产技术骨干。这次的成功不仅让苗俭收获了一致好评,还激发了她对技术攻关的兴趣。
顺利换岗,边工作边学习
干一线铣工,对体能、毅力、技能都是莫大的考验。可苗俭是个认准目标就不会轻言放弃的人。她亲手操作重达几百公斤的超大零件、搬运重达几十公斤的机床压板。她说:“很多个绝招,师傅说的时候,我没觉得特别难,但当自己动手做的时候,才发现很难入门。”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苗俭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目标是拿到数控专业大专文凭。确定目标后,她报考了上海机电职工大学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大专班,边工作边读书,每个周末的清晨5点她都背着书包赶往学校,虽然很辛苦,但她却甘之如饴。班里有四十多名学员,苗俭作为唯一的女生,每次测验的成绩总让男同学汗颜。2000年,苗俭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大专文凭。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2002年,单位引进了第一台龙门数控加工设备,设备上的英文标志及关于设备的厚厚的软件资料吓退了不少操作能手,苗俭隐隐觉得这是她着手从事数控工作的一个机会,于是她主动请缨。鉴于她有长期的岗位学习实践和扎实的理论功底,领导决定让25岁的苗俭独立承担操作数控机床的任务。苗俭就这样结束了7年的铣工工作,走向了一直向往的数控岗位。
凭着勤奋好学,苗俭成功地度过了换岗期,加工出多个用于国家重点型号的各类产品零件,不仅为研究所节约了大量外协费用,还大大地缩短了制造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
2004年,苗俭被破格晋升为“铣工、数控加工”双工种高级技师,是航天局里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同年,她参加了上海航天局组织的“赴德先进加工技术培训班”的学习。德国之行,开阔了苗俭的眼界,航天数控领域的精密加工课程带给她很多启发性思考。回国后,她悄悄给自己制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拿到本科文凭。11月,苗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同济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本科班,开启了“拼命工作、疯狂求学、倒头即睡”的模式。
通过持续不断的“充电”,苗俭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练就了复杂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和精湛的技艺,在男技师扎堆的全国技能数控大赛中捧获一座座奖杯,给自己应聘时的表态交出了最佳答卷。
攻坚克难,突破技术封锁
2012年,国家为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率先建立了5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苗俭的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她是工作室的首席技师兼负责人,也是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唯一的一位女性。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苗俭谦虚地说:“我还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习,一切还得从零开始。”于是,苗俭又为自己制定了第三个“五年计划”: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合格的数控操作人员,还要在编程、设计等方面努力学习,成为一流的智能型人才,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此,苗俭学习了软件编程,并在工作中思考如何用所学来解决实际难题。因为航天技术在全世界属于战略级保密技术,没有国外成熟技术和经验可引进,而且航天产品精度要求高、难度大,容不得半点误差,身为技术工人的苗俭严格要求自己潜心钻研、解决难题。
航天产品照射器天线模胎是个庞然大物,超出了数控机床的加工范围。经过仔细测算,苗俭打破常规思维,大胆采用了多刀具分段加工的方法。同时,苗俭又将多个软件结合使用,编制出高效的加工程序,保证了模胎曲面的精度,达到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此外,苗俭还开发运用多款软件系统,解决了国家航天大型件的高精度加工问题,使研究所的制造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从一线铣工,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首席技师,中国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苗俭不断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她一次又一次实现自我突破和全面提升。2016年,苗俭入选“上海工匠”。
“航天人既要‘抬头问天,也要‘低头钻研。”这是苗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对工作室同事们的要求。苗俭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先进的数控加工专业为主要方向,集结了14名航天技术型能手,承担着我国航天控制系统的精密机械加工任务。苗俭深知这群人的技艺代表着不断更新换代的航天加工技术,因此她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进行职场规划,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技术攻关、竞赛比武。
2022年5月2日,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航天战线全体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并向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信件上的一字一句激勵着心怀梦想的苗俭,她心潮澎湃,骄傲地说:“作为铣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双料高级技师,我将一直致力于基础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技术封锁。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我将不断探索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联动式技能人才培养方法。”
2023年6月,“航天数控英才”苗俭应邀参加在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在被问到“什么是工匠精神”时,苗俭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应该是敬业和认真这两个词。一个人无论被放到什么样的岗位上,把敬业和认真做到位了,‘出头就是早晚的事。”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