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素质模型的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23-11-13吕学松时东晓
吕学松 时东晓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1 引言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是适应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调整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加快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利于创新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深化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在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相关的企业及行业目前对网络人才需求量的增大、人才需求层次的复杂性,都促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进行探索和实践。在此过程中,研究如何构建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模型成为关键的一步,国内许多学者在该领域开展了研究与探索。郭伟等构建了运输投送指挥专业任职岗位能力素质模型[1];王昀对旅游人才素质模型构建进行了积极探索[2];谢永超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岗位群出发,构建了职业能力素质模型[3];刘欢等针对各层次典型的工作岗位,进行了能力素质模型的探讨[4];首珩等研究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素质模型,并探讨了如何构建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体系[5,6]。
目前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学生后续职业发展空间受限;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基本局限于企业教师到学校兼课这种单一模式。这些问题都促使计算机网络专业必须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专业团队需要与合作企业共同探索,确定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素质模型,从而进一步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本专业与企业A具有多年合作基础,致力于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确定了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职业岗位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建设专业课程。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职业能力素质模型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过程以及建设成效等,希望能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发展建设提供样本,提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及水平。
2 职业能力素质模型
2.1 职业能力素质
职业能力素质是企业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而对企业内个体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要求,能力素质包括:通用能力、迁移能力及专业能力。企业对岗位从业人员所要求的职业能力素质一般分为两大类:基本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其中,基本能力素质是针对组织中所有员工的、基础且重要的要求,它适用于组织中的所有员工,如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等;专业能力素质是指依据员工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或者所在部门的不同,是为完成某类部门职责或者岗位职责应具备的专业综合素质。在企业或者组织中,职业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能力同时还具备层级的性质,需要按照合适的基本能力素质等级、专业能力素质等级来进行选取和决定的。
2.2 构建过程与实践过程
在与企业共同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针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岗位需求,构建其职业能力素质模型。主要步骤如下:
(1)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及行业需求,确定其组织中的若干职业岗位,并确定核心岗位群;
(2)通过核心岗位群,分析其所对应的岗位职责,包括职业基本能力和职业专门能力;
(3)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水平要求不同,分析并确定职业能力的等级;
(4)根据所确定的不同等级的职业能力,确定所培养人才的规格,即包括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
3 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素质模型分析和构建
3.1 分析行业需求,确定核心岗位群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与A公司联合开展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对职业岗位及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研,并结合A公司实际情况及具体的岗位需求,确定了人才培养的三个核心职业岗位,包括:网络建设工程师、网络设计工程师、网络运维服务工程师等。本文将以核心岗位“网络运维服务工程师”为例来说明职业能力素质模型的分析和构建过程。
3.2 分析岗位职责,确定职业能力素质
对网络运维服务工程师进行岗位职责分析,得到该岗位主要职责可以描述为: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网络软硬件维护、更新,对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基础设施等进行安装、运行及升级维护等工作。据此,分析出网络运维服务工程师的胜任力模型中,包括了基本专业技术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总结报告能力、项目执行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素质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能力素质要求
3.3 确定能力等级
确定网络运维服务工程师的职业能力素质要求后,可以判断该岗位在同类岗位群中,属于中级岗位;该岗位同时包含了初级岗位的要求。做出此判断的依据见表2。
表2 岗位层级与能力素质要求等级的关系
由此,具体分析网络运维服务工程师的职业素质能力要求,根据素质类别及素质组成,得到具体的素质要求及其对应课程如表3所示。
表3 网络运维服务工程师岗位职业素质能力要求及对应课程表
4 基于职业能力素质模型的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4.1 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计算机网络专业结合行业标准及职业岗位需求,综合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对于网络专业人才岗位的要求,确定了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熟悉规范,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网络运维服务的相关专业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依据第3节中的方法,确定职业能力模型,根据所确定的能力等级及能力内容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需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确定专业课程体系。以网络运维服务工程师为例,在素质结构方面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形式与政策、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等公共基础课程,国学精粹、IT服务外包综合素质等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课程;知识结构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组网技术及工程、综合布线、交换网络技术、操作系统及运维、专业英语、项目管理等课程,主要是覆盖学生所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方面主要包括:高级网络应用、无线网络技术、职业资格认证等课程,主要作用是提升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技能水平。结合素质能力模型,重新构建上述课程的课程标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筑了基础平台,同时在课程中引入通用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如表4所示。
表4 网络运维服务工程师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表
(2)课程思政元素的引入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技术的不断创新,网络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特殊性,对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新知识、新动态的获取途径较一般大学生来说更加方便、快捷,使得他们会面临更多的无法定性的新事物、新观点。作为刚刚成年的年轻一代,他们的三观仍旧处于塑造、未完全成型的阶段。因此在专业教学中,从专业整体考虑并设计,在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融入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在网络设备介绍、信息安全等方面引入思政元素,如表5所示。
表5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思政元素
4.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
根据上述步骤确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课程体系体现了人才职业素质能力模型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合理规划,将知识结构内容、素质结构内容及能力结构内容融会贯通到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中均对职业素质能力模型起到了支撑作用。
具体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双师团队,采用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教学的方式,企业导师能充分结合职业岗位需求,引入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为学生最大可能还原工作场景,专业教师则注重相关知识的学习引领和提升、素质能力的提炼等,两者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契合所建立的职业能力素质模型,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及实践能力等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课程思政内容,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术的同时,逐渐理解中国科技自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学生在工作中坚持遵纪守法,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5 作用与成效
通过实践,基于职业能力素质模型所构建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5.1 人才培养体系有明确标准,有利于培养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按照文中方法,对于人才的四个职业岗位,分别确定了其所对应的职业能力素质模型,确定了职业基本能力及职业专门能力,从而确定所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人文与科学素质、身心素质)、知识结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职业拓展能力),为人才培养方案体系架构提供了岗位基础,形成了能力进阶的人才培养方案。据此所培养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技能人才,在毕业后能顺利胜任职业岗位要求,满足行业企业需求。
5.2 专业课程体系紧跟职业岗位需求,为学生职业规划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在所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架构中,按照四个阶段开展人才培养,依次为:单项技能培养、岗位技能培养、拓展技能培养以及综合能力培养,从而构建四个阶段所对应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对应于计算机人才职业能力素质模型,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路线基础,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职业岗位,并依次递进,在技术及管理两个方面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路线。
5.3 专业建设成果显著,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
在根据职业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在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多样化的成果,如建设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协同育人平台,专业团队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并实际参与企业生产等,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院各级部门共同协调,制定了专业发展、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相关管理制度,这些都为专业以及专业群建设添砖加瓦,有利于专业、专业群及整个学校的持续发展。
5.4 校企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达到双方共赢的作用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密切贴合行业企业所需的人才要求,能实现上岗即成为熟练技术人员,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才培养成本;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专业建设能紧跟行业企业的发展,专业教师通过参加实际生产项目,不断接受信息行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条件,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行业需求,从而保持专业发展前进的动力。校企双方通过人才培养的纽带,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克服了以往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缺陷,达到了双方共赢的目的。
6 结语
在与企业共建计算机网络人才岗位的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通过确定职业岗位、岗位能力分析、能力等级划分等步骤,构建了职业能力素质模型,从而确定基于职业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践表明该方案可以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取得有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