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色及蓝色的精神性表达

2023-11-13李侥清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

流行色 2023年9期
关键词:蓝色颜色色彩

李侥清/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

0 引言

蓝色,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色彩,在中西方美术史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样貌,也显现出了某些同条共贯的方面。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蓝色在中西方的发展历史,探究人们在不同时期对蓝色产生的不同态度及背后的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等。对中西方蓝色的发展历程进行比较,阐释中西方对于色彩审美的形成与发展,明确了对于色彩的研究不能脱离当时历史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观点,为未来色彩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1 蓝色的定义与历史

1.1 蓝色的定义

蓝色作为自然界最基础的颜色之一,既是传统色彩学,颜料三原色(CMYK)之一,也是光学三原色(RGB)之一。蓝色(靛蓝)在自然界常以大面积出现,如晴空、湖面、海面等。在植物、矿物、动物之中出现的蓝色又极为稀少,高纯度的蓝色也难以提炼,这就使蓝色在艺术、绘画等领域的历史不如红色、白色等其他颜色久,但这并不意味着蓝色在艺术史中的地位不如其他颜色,相反,蓝色无论是在西方艺术史或东方艺术史中都是重要的部分。[1]

1.2 蓝色的历史

在史前壁画、装饰中可以发现红色、赭色、黑色的使用,而在这些颜色被大量使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出现了蓝色的身影。最早蓝色经常与绿色混为一谈,也有一种说法提出:是否以前人眼无法分辨蓝色?

从英语单词蓝色“Blue”的起源来看,可以了解到蓝色单独作为一种颜色进入人们的视野是较晚的:语言研究表明,颜色名称通常是从深色或浅色(如黑、白)开始,接下来是红色,蓝色则通常是最后一个被接受的颜色类别。(例如,“Blue”源于日耳曼语的单词,与Old High German单词“blao”有关,意思是闪闪发光、有光泽;在西班牙语、俄语等一些语言中,则没有一种单词是特指蓝色的,而是用其他单词来表示蓝色;在中国则有以“青”“靛”等指蓝色的说法。)

1.2.1 蓝色在埃及美术的运用

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蓝”被发明,这是已知最早的合成颜料。在这种颜料被发明之前,埃及人只能通过进口阿富汗开采的青金石来获得蓝色,用于绘制装饰品。由于进口价格过于昂贵,埃及人通过研磨含铜矿物,与石灰、砂子(二氧化硅)混合并加热,制作出了埃及蓝颜料。在埃及文化中,蓝色是一种非常神圣的颜色,可以保护死者不被邪恶影响。因此蓝色被大量运用在墓穴壁画、雕像和装饰品中(图1)。

图1 图坦卡蒙面具(图片来源:网络)

1.2.2 蓝色在西方美术的变迁

在西方中世纪前期人们认知里的蓝色是一种下等的颜色,在社会与宗教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白黑红三大色。虽然蓝色大量出现在日常生活,但它从来不出现在皇室,只有农民和下等人才身着蓝色。

12世纪之后,加洛林王朝的泥金装饰手抄本中蓝色作为背景色或天空的颜色开始出现,以表现君主或主教的威严,也可以象征神,有时还出现在人物服饰上。12世纪末,法国卡佩王朝国王使用了蔚蓝底色金色鸢尾花图案作为纹章,并将蔚蓝作为王朝颜色以致敬守护王朝统治的圣母玛利亚。法国王室对蓝色的青睐极大地推动了蓝色的普及,大量出现在了各类仪式、加冕礼、节日庆典中。

这股蓝色风潮流行的背后必然少不了经济活动的推动(蓝色洗染商、蓝色染料植物原料种植、蓝色颜料矿石原料的开采与进口贸易)。首先是以青金石为原料制成的群青,这种深沉丰富的蓝色制作和提纯难度很大,且进口价格昂贵,堪比黄金。还有群青的代替品—石青,一种带有绿色调的淡蓝,是德国画家丢勒最喜爱的背景色。另一种常见的蓝是钴蓝,是由蓝色钴玻璃研磨成细粉与媒介剂混合制成,但在油画中的光泽表现不够好,常用于壁画。在植物染料方面则体现在法国菘蓝与印度靛蓝之间的较量:由于对蓝色染料需求的不断扩张和蓝色洗染商为了利益不断地吹捧,菘蓝带来了密集的贸易,形成了种植、处理、贩卖、制作的产业链,甚至形成了一些相关产业的聚落,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中世纪末期以来,进口的印度靛蓝逐渐威胁到了菘蓝的经济地位。很长一段时间,为了保证本地菘蓝产业蓬勃发展,很多地区的政府都禁止进口和使用印度靛蓝,甚至抹黑靛蓝为“魔鬼的染料”“印度毒品”。但由于黑奴制度下生产的靛蓝价格极低,且质量极高,即使最上等的菘蓝染色效力也不如靛蓝,菘蓝产业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新靛蓝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后来19世纪人工合成的靛蓝又将天然靛蓝推下了历史舞台,这是社会秩序和思维认知的变化的体现,也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新秩序取代旧秩序的体现。

到了17世纪蓝色虽然已经成为一种十分受追捧的颜色,但蓝色在绘画中的表现仍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尤其是表现大面积的蓝色,无论是矿物颜料还是植物颜料都不能呈现饱和、稳定的蓝色。18世纪一种化学产物被发现并命名为“柏林蓝”进行贩售,在其配方的秘密被发现后改名为“普鲁士蓝”。由于普鲁士蓝没有毒性、染色力强,且在光线下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大规模运用在装置艺术中。尽管这种蓝不够稳定,但由于与其他颜色混合后会呈现透明色调,深受印象派画家的青睐,不仅用于塑造光影,还通过蓝色营造氛围。

20世纪以来,著名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目睹了一同在巴黎艺术界闯荡好友的死亡,彼时又逢西班牙战败后社会动荡,人民生活艰难,给毕加索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心理创伤,于是他开始使用蓝色调主导画面,使他的作品传达出来非常浓重的忧郁色彩。20世纪另一位不得不提到的蓝色艺术家就是伊夫•克莱因,他创造了著名的“克莱因蓝”并申请了专利。克莱因认为只有最纯粹的色彩才能唤起最强烈的感受,他的作品往往以强烈的标志性的蓝色贯穿—只有克莱因蓝的单色绘画、放飞1001个蓝色气球的“空中雕塑”、以裸女身体为画笔的表现艺术,给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这种强烈的蓝色也被誉为“绝对之蓝”。

即便到了21世纪,蓝色发展的脚步也从未停止,出现了由钇、铟和锰等化学元素组成的一种全新的颜色—“YInMn”蓝。

颜色不仅仅是颜色,社会赋予了颜色意义和价值,颜色史就是社会史,人类社会不断进步,颜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不断发展,就像蓝色在宗教、政治、经济、科技等条件的影响下不断发展,正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1.2.3 蓝色在中国美术的运用

蓝色在中国的发展不像西方那样充满冲突与挑战,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在战国时期就受到儒家审美的影响形成了成熟的青、赤、白、黄、黑五色体系。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图2)可以看到此时的帛画就已经使用了十分丰富的色彩,且它对蓝色的运用十分亮眼。

图2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图片来源:湖南省博物馆官网)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风俗环境及佛教文化的引入传播,大量工艺技术高超的石窟壁画得以出现。青金石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在北朝壁画中就已经普遍使用,尽管北魏时期的壁画造型还十分稚拙,但色彩鲜明浓郁,独具特色。

魏晋时期浓烈的蓝色逐渐变为灰蓝、浅蓝甚至蓝绿色。绘画方面,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也是一幅以青绿描绘的山水画卷,作为最早一幅青绿山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绘画形式。[2]

由于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在绘画方面,花鸟和山水画的色彩愈加浓烈,如李思训的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卷《江帆楼阁图》和张萱的人物画《捣练图》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蓝色的频繁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开始使用了中国本土出产的石青来大量取代昂贵的进口青金石,在壁画、绘画、工艺美术广泛应用。

宋代绘画色彩纯度整体降低,色调偏向于冷色,集中在蓝、绿、紫红、褐色。花鸟画在宋代达到顶峰,分出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风格,其中“院体”花鸟设色富贵艳丽。山水画方面由重色转向了重水墨淡彩,在蓝色运用方面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最为出名。

元代对于蓝色最突出的应用是青花瓷的发明。受到蒙古贵族统治的影响,元代崇尚青白色彩,开始使用钴蓝绘制白瓷上的青花图案,青花瓷在元代风头无两,甚至大量出口到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都深受追捧。

明代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又称“珐蓝”)技术的发展在明代景泰年间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其颜色多以蓝色为主,故又称之为景泰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君主专制王朝。清统治者崇尚奢靡的艺术风格,喜好鲜艳的色彩,对于蓝色更是情有独钟,不同的蓝色在冠服中的使用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服色体系。此外由于对蓝色的热衷,首饰的点翠技法也在清代达到了顶峰。[3]

中国的艺术美学讲究色调相和,以色彩入调为美,且不是像西方绘画注重于表现光色,而偏向于描绘物体的固有色。中国的色彩发展在五色体系的影响下比较平衡,长期以来也形成了我们自己独有的色彩审美。

2 蓝色的精神性表达

2.1 蓝色与宗教

蓝色在基督教中也有其独特的符号学意义,蓝色代表了天空,是上帝对人类的启示。文艺复兴之父乔托通过用蓝色覆盖整个教堂的拱顶来描绘天堂的景象。在宗教中多以蓝色为圣母玛利亚的代表色,其中以基督教和天主教最为盛行:13世纪以来,蓝色成为了圣母玛利亚长袍的传统颜色。直到14世纪提香将蓝色从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将蓝色运用到了除圣母之外的人物服饰上。

蓝色饱满高贵,象征天空与河流,在印度教中与毗湿奴和湿婆相关。毗湿奴和他的化身通常都是绀青色皮肤,而湿婆则是因为在神魔战斗中以利众神而吞下毒药,皮肤由“洁白如樟脑”变成了蓝灰色。印度教的三相神梵天、毗湿奴、湿婆的其中两位都拥有蓝色的皮肤,可见蓝色在印度教中地位之高。

佛教以青、黄、赤、白、黑为五正色,分别有不同的宗教功能,佛教五色旗帜中蓝色代表普世慈悲的精神。受到印度佛教影响,藏传佛教中也有蓝色身的药师琉璃光如来。

2.2 蓝色与两性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不断分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以颜色区分性别或群体的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

最初,由于白色衣物漂洗方便,大量用于婴儿的服饰,这时白色并不含有性别暗示。二战后,社会对性别认同问题更加重视,资本家发现区分男性用品或女性用品能带来更大的销量,于是通过颜色将童装分为男童装和女童装,在当时以阳刚热烈的红色衍生出来的粉红色代表男童,而安静优雅的蓝色用于代表女童。20世纪40年代首次被确立为男性性别的象征。20世纪60年代,女性运动兴起,许多女性运动的推动者认为不应该以色彩定义性别。女权运动的高潮过后,在资本家营销的推动下开始广泛以粉色代表女性,蓝色代表男性,随着广告带来的暗示效果,颜色代表性别的意识不断被强化。现在仍有很多平权运动者拒绝用颜色代表性别,但在强大的资本营销形成的社会认同下这种现象并没有改变。

2.3 蓝色与阶级

除了前文提到的法国蓝色纹章,西班牙贵族以白皙的皮肤上的蓝色血管标榜自己为“蓝血贵族”来与皮肤黝黑的奴隶划清界限。蓝色在阶级中的体现更多地体现在服饰方面,尤其在封建制度时期的中国,讲究尊卑有别,有非常完备的冠服制度,不同颜色用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阶级都有详细的使用规定。在夏商时期就有“旌之以衣服,衣服所以表贵贱,施张乃服明上下”的说法。例如在蓝色当道的清代,就有皇帝祭天仪式着天青色、秋分月坛祭祀着月白色(青白色)等规定。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呈现出以浓郁明亮的纯色为尊贵和阶级对色彩的垄断的现象。

2.4 蓝色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

蓝色的符号内涵不仅表现在宗教、阶级、性别,也能在政治、心理等方面体现。其政治隐喻表现在用蓝色代表“右派”“保守”等,由于蓝色长期以来展现出的弱攻击性,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维和部队、欧盟等国际性组织也为了凸显其和平中立性而使用蓝色作为徽章和旗帜的颜色。色彩也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蓝色与水和天空逐渐被强化的联系使蓝色带有令人平静和引人遐想的心理效果,大量出现在医疗领域,例如以蓝色作为医院环境色、把药品做成蓝色和蓝色在色彩心理学中的运用。人们之所以能看到五彩斑斓的色彩,归根到底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色彩背后的意识、象征、符号往往是社会赋予的。

3 结语

色彩带给观众直观的感受和观众鉴赏一件艺术作品的模式是非常相似的。通过一种媒介引发观众的联想甚至是思考,观众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对作品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和解读,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我以蓝色为媒介将观众带入色彩的精神性表达语境当中,唤起观众的联想与想象,感受色彩的力量与可能性。

猜你喜欢

蓝色颜色色彩
蓝色的祝愿
蓝色的祝愿
蓝色的五月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特殊颜色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