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生活化课堂中色彩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3-11-13张倩茹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

流行色 2023年9期
关键词:色相生活化色彩

张倩茹/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

0 引言

1 小学美术生活化课堂价值

1.1 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观察能力是学生在参与小学美术学习中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但受传统学习方式影响,部分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意识,难以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影响色彩教学的顺利进行。生活化课堂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当中,学生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够在生活中学习,获得更贴合生活情境的学科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将会逐渐消除对色彩学习的抵触心理,尝试在教师的提示下发现生活中的各种色彩,感受色彩之美,进一步体味美术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觉地参与到对生活的观察之中,强化审美意识[1]。

1.2 降低色彩教学难度

色彩知识包含了色彩的基础理论、色彩的应用等内容,对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且对其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通过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模式,教师可以将大家难以理解的色彩知识以生活的角度出发,向学生讲解色彩的具体应用,使其通过合理的想象与联想建立色彩知识与生活的实际联系,顺利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并理解重点知识,为美术创作奠定基础。

2 小学美术生活化课堂中色彩教学的应用策略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对学生色彩学习具有重要价值,为发挥生活元素在小学美术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对具体应用策略进行总结,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借鉴。

2.1 挖掘生活素材,发现色彩之美

在色彩教学期间,教师需要以提高学生色彩感知、造型以及观察能力为重点,考虑到小学生经验有限,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尝试建立学科知识与生活的链接。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色彩之美,拉近色彩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开展创作活动做好铺垫[2]。

以人美版四年级上册《四季的色彩》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了解绘画作品中的四季与大自然四季的不同,并能独立完成关于四季的艺术作品创作。基于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顺利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教师可以从教材中挖掘生活素材,根据《金秋》这幅作品(图1),将画面中的景象与校园内秋天的景象相连接,让学生分析作品中描绘的秋天与现实世界中的秋天有哪些区别。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大家补充秋季校园内的景观视频,或采用指导学生前往室外进行观察活动的方式进行,指导学生在分析色彩构成的过程中激活思维,为色彩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切入点。其次,教师可以出示不同季节的图片,邀请学生根据图片中的相关信息对季节作出判断,如:画面中以白色为主色彩复现了大雪纷飞的景象,因此根据生活经验可以判断美术作品中的季节为冬季。这样,通过训练的方式能帮助大家形成细致观察生活的意识,从作品中挖掘色彩之美,初步建立正确的色彩运用能力。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大家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创作,拉近美术色彩知识与生活的实际距离,锻炼学生用色彩表现美的基本能力。

图1 金秋(中国画)

在挖掘素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兼顾学生理解能力,尽量选择贴合教材内容并且便于学生理解的材料,这样才能发挥生活对美术课堂的积极影响,保障学生能沉浸式地参与到学习环节当中。

2.2 创设生活情境,感受色彩之美

如何激发学生色彩学习积极性,是摆在小学美术教学面前的一道难题。借助生活化课堂的建设,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情境创设的手段,将抽象的色彩知识与真实的生活景象相关联,带领学生感受色彩之美,提高对色彩学习的重视程度,并在情境的作用下逐渐形成对生活的观察意识,培养学生对生活以及艺术的热爱之情[3]。

以人美版五年级下册《提袋的设计》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提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能掌握提袋的设计技巧,在色彩、造型创作中将情感融入其中。首先,为帮助学生理解提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大家分享自己在街拍过程中大家手中拿的提袋图片,邀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提袋的作用进行分析。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对情境线索的观察,大家提出提袋在生活中不仅能方便购物,同时还能展示商品的品牌形象。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依次向学生展示提袋在外形、结构、装饰以及色彩搭配方面的特点,邀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此进行思考,尝试运用不同色彩搭配的形式设计提袋外部图案。接下来,教师还可以从提袋的外部造型着手,创设生活情境,邀请大家以“蛋糕店开业,全场八折”为参考,分析如何利用提袋突出商品的信息,进而感受生活中外观色彩之美,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意造型表现能力,利用色彩加以优化,形成更具艺术美感的提袋作品。

生活情境的应用能有效增强美术教学的真实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并帮助大家顺利建立色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创作方式加深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一些家长的功利心理作祟主张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知识。然而,调查情况表明,就学习成绩而言,一年级阶段不少提前学习过小学知识的孩子比没上过的成绩好,但这种优势是暂时的。从二年级开始,两者间在成绩的差距就逐渐缩小,成绩的高低就不在取决于是否提前学习,而在于学习习惯是否良好。有些提前学习的孩子由于对学过的内容没有新鲜感,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危害长远。

2.3 设计生活问题,理解色彩知识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在生活化课堂中,为保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阶段适当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判断,感受色彩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加深对色彩知识的思考,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理解、内化的目的。

以人美版五年级上册《色彩的色相》一课教学为例,色相是色彩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本课学习当中学生需要掌握色相环,并能在具体实践中巧妙运用色相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考虑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现实需求,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先是为大家分享自然世界中的缤纷色彩,邀请学生通过观察的方式感受色彩所带来的丰富联想与视觉美感。在指导学生辨别色相期间,教师可以借助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1)与同伴说一说,丰富的色相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2)想一想,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儿童用品、民间工艺品、运动服装等都喜欢用丰富而鲜艳的色彩,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3)你喜欢什么色相?你认为这种色相与你的性格爱好有哪些密切的联系?谈谈你的看法与感受。上述问题围绕色相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蕴含了生活内容,学生需要回忆生活景象,然后对问题做出正确判断。

这样,在生活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将通过讨论认识色相的基本特征,体会到色相搭配的技巧以及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对色彩的全新认识。

2.4 组织生活实践,体验色彩应用

实践是色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常规教学中,部分教师可能会选择直接布置主题指导学生参与艺术创作,这种机械性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对色彩的把控。因此,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教师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尝试设计与生活相关的实践主题,帮助大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增强情感体验。

以人美版三年级下册《有趣的生肖邮票》一课教学为例,在本课学习中教师带领大家了解了生肖的起源以及不同生肖动物所代表的特点,引发学生对生肖的喜爱之情以及创作生肖邮票的积极性。在基础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结合生肖的寓意以及邮票的基本形式,尝试进行艺术创作,从色彩、形象、纹样等方面突出生肖的神态,力求邮票作品的写实逼真。在创作开始前,为保障大家能顺利完成作品创作,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开展简短的讨论活动,首先教师可以邀请大家观察教材中提供的邮票作品,分析邮票的组成部分,然后对各部分的作用进行说明。然后,再根据邮票中呈现的动物与生活中的动物形态进行比对,总结二者之间的变化以及区别。最后,由学生尝试结合生活经验,或选择自己喜爱的生肖动物进行邮票创作,在班级中表达自己的创作心得与色彩运用意图。例如,学生选择以生肖“龙”作为素材,通过自主查找与龙相关的视频资料,了解龙的形态与特点,再根据生肖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等特点,在创作中利用代表喜庆、吉祥的红色为主色调描绘龙的躯干。为突出邮票主体中生肖的形象,学生还选择利用红色的对比色“绿色”作为底色,凸显龙的尊贵。在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大家展示自己的邮票作品,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换邮票,增强大家的情感体验。

利用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的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邮票的具体作用,使大家在运用美术知识思考、体验色彩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充分实现美术课程的育人目标。

2.5 补充生活常识,拓宽色彩视野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艺术语言,也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教材中提供的学习内容有限,无法满足部分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探究热情。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尝试为大家补充生活类常识,并将色彩教学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色彩的应用技巧,增强大家对色彩的敏感度[4]。

以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暖色》一课教学为例,当学生在完成色彩知识学习后,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色相环的组成,为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向大家分享马蒂斯的作品(图2)。

图2 红色的房间(油画)

指导学生通过对画面中色彩的观察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想法。基于学生的回答教师顺势补充暖色知识,邀请学生自主结合生活经验,分析生活中有哪些景象以暖色为主,并尝试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以夕阳为主题,但在色彩的搭配方面只会采用红色,导致整体画面过于单调。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大家补充生活常识,指导学生明确“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从而帮助大家意识到在应用暖色绘制夕阳时还需要根据光的反射适当加深或减弱色彩,使得呈现的作品更加具有真实以及美感,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

考虑到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在补充资源分享生活常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尽量选择易于理解的内容,避免学生因学习内容难度较高出现厌学情绪,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关于小学美术生活化课堂中色彩教学的几点反思

完成生活化课堂建设后,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分析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确保教学活动的完整性:首先,在活动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生活素材不感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前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对素材进行甄别,选择贴合学生生活实际且能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内容,这样才能发挥生活对色彩教学的影响,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其次,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拘泥于课堂教学形式,可以尝试带领学生走出班级,前往室外,亲身感受自然界中的色彩,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灵感,帮助其认识到色彩学习在美术中的重要地位。最后,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内容太少,感觉不尽兴”的这一需求,教师还可以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补充拓展,兼顾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能力,帮助大家拓宽文化视野,逐步提升对色彩的应用水平。通过以上内容的反思,在后续实践中教师可以及时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保障生活化课堂的顺利建设。

4 结语

综上所述,色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为促进教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师可以采用建设生活化课堂的方式,深度探寻生活与色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素材开展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在观察、实践中感受色彩、运用色彩,逐步形成良好的色彩运用能力,在美术学习中取得深层发展。相信在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小学美术教育质量将实现飞速发展,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真实作用。

猜你喜欢

色相生活化色彩
苏联八色相环由来考述
——兼论八色相环的内涵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色相、心相与舞台造型——民国京剧批评中的“扮相”品评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