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我国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生态体系
——温州模式研究

2023-11-13韩凤芹杨小强

当代经济管理 2023年11期
关键词:温州高质量融资

韩凤芹,杨小强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7)

一、引言

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2012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中小微企业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2013年7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给出了总的指导方针和措施。2021年工信部等19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和梯度培养的目标,为进一步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于2022年6月出台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中小微企业管理、培育、扶持工作机制。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政府主要职责和考核指标,这足以证明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最活跃和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主体,推动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解决“卡脖子”技术和建立科技强国的重要途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中小微企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占GDP总量超60%,税收贡献超50%,提供的就业岗位占比超80%。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同时,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促进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供应链产业链自主可控、“补短板”、“锻长板”的需要,也是践行“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将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例如“双碳”“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都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积极构建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生态体系,探索中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中小微企业发展优势的研究

中小微企业具有经营规模小、人员少、管理体系简单和业务单一等特点。因此,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优势是能够灵活调整生产经营决策,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速度[1]。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虽然存在自身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且容易受到资金短缺的影响,但管理机制灵活、市场反应迅速等优点使其在一定环境下能够缓解市场的冲击[2]。与此同时,中小微企业作为最活跃和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主体,与大型企业相比,其创新能力更强,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更高。市场上超过60%的技术创新出自中小微企业,对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做出了重要贡献[3]。中小微企业是我国主要微观经济主体,在稳就业、促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为我国提供了超过80%的就业岗位,贡献了超过50%税收收入,GDP总量占比超60%。此外,中小微企业具备灵活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其产品更加贴近生活,更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4]。

(二)关于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境的研究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手,社会各界对中小微企业发展问题也一直非常关注,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融资的需求方面,有学者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分为四类,通过增信、担保等手段可以扩大中小微企业的有效需求,但现实生活中,融资也因一些中小微企业的无效融资需求而被夸大[5]。如果中小微企业能够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在现实融资中它们在贷款利率上就更有主动权,并能获得比基准价格低的利率[6]。在融资的供给方面,如果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越信任,那么银行就更愿意提供融资服务并给予更高的利率优惠[7]。同样,如果中小微企业同时与多家银行保持业务往来,那么它就更容易获得银行的信任和信贷等金融服务[8]。近年来,随着普惠金融政策的落地,越来越多的大型银行设立了普惠金融部门,也逐步向“长尾客户”和“下沉市场”提供金融服务,同时越来越倾向于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9]。随着数字技术与金融的深入融合,在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的同时,也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降低融资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提高贷款市场效率[10],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缩短运营资金周期,促进企业创新[11]。部分学者也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角度对如何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进行了研究,发现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提高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发挥了普惠金融的效应[12]。然而,通过分析政府补助与小微企业融资之间关系发现,通过政府补助等财政政策并没有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并容易造成资源配置失效和社会福利受损,因此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时,中央、省、市和县各级政府要避免依靠财政补贴方式,而应该通过数字金融等市场化的措施予以支撑,避免出现“挤出效应”的产生[13]。还有学者从企业自身出发,探究解决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境的方法。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在现金管理、融资管理和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和长远的战略目标,导致企业只关注短期盈利,忽视财务管理[14]。中小微企业一般通过高管的社会网络关系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创新投入,推动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15]。与此同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且财政政策比税收政策作用大,同时财税政策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且财政政策比税收政策缓解效果强[16]。

(三)关于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主体,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不断推进,如何推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受到学界、社会和政府的关注。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17],同时中小微企业应与政府、金融机构、大企业建立稳定的关系网络,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创新发展[18]。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满足绿色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抗击外部突发性风险、“专精特新”、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开放发展、改善供给侧结构,以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要求,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财政金融协同机制,通过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来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19]。一些学者从企业的内部治理角度研究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认为中小微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和发展壮大,从而实现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20]。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发展也是最优质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的作用是制定和维护市场环境,其他应交由市场[21]。

目前国内学界和政界已经认识到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并就中小微企业发展优势、发展困境和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也认识到财政、金融、科技是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上述研究并没有认识到“财政+金融+科技”的协同是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创新点在于基于对温州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构建温州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生态体系,以期为探索我国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三、温州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一)规模以上小型企业数量不断壮大,大中型企业数量增长缓慢

根据温州统计局数据,截至2021年底温州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7 819家,其中小型企业7 392家,中型企业381家,大型企业46家,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99%以上。2018—2021年小型企业数量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其中2019年增长率达到19%,由此反映出温州的中小微企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小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将为中小微企业的梯度培养提供支撑(见表1、图1)。

图1 2018—2021年温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率

表1 2017—2021年温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 单位:个

(二)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高于大型企业

2021年温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6 928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3%。从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来看,2016—2021年温州中小微企业工业总产值平均贡献率保持在80%以上,远高于大型企业。2020年受疫情影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放缓,其中大型企业工业总产值下降了9%,而中小微企业仍保持6%的增长率,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表现出了一定韧性,这反映出了中小微企业管理机制灵活、市场反应迅速、抗市场冲击的优势(见表2)。

表2 2016—2021年温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同比增幅

(三)中小微企业税收贡献远大于大型企业,且未来呈现增长趋势

2016—2021年,温州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每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26.13亿元,其中大型企业的平均税金及附加只有4.35亿元,平均贡献率17%,而中小微企业的平均税金及附加为21.85亿元,平均贡献率高达84%,远超大型企业;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小微企业的税收贡献率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这与温州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密切相关(见表3)。

表3 2016—2021 年温州规模以上企业税金及附加与税收贡献率

(四)中小微企业负债率相对大型企业较高,中小企业融资难得到缓解

2016—2021年温州大中型企业资产负债率较为稳定但在2021年出现反弹,而小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逐年增加到保持稳定。从平均资产负债率看,2016—2021年温州大、中、小型企业的负债率分别为36%、50%、58%,大型企业资产负债率最低,而中小企业的负债率比较高超过50%,这可能与温州出台相关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相关,说明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得到了缓解(见表4)。

表4 2016—2021年温州各类型企业资产负债率 单位:%

四、温州构建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的主要措施

温州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代表,截至2021年拥有民营企业近40万家,总资产超过4.5万亿元人民币,员工人数超过250万人。与此同时,温州作为全国首批金融改革试验区、财政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在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取得显著效果。温州经过十年的金融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在有效解决了当地中小微企业融资等发展困境的同时,也提供了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

(一)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构建政策资源“普惠共享”新机制

普惠金融的供给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以提高普惠金融供给的主动性。通过构建政策资源“普惠共享”机制,推动各部门协同发展普惠金融新模式。发挥财政支出“杠杆”作用,财政要主动作为、超前谋划,完善财政服务、撬动、增信多项机制,推动“财政+金融+产业”高效协同,提高普惠金融供给的主动性。

第一,构建“财政抓总+多方联动”的靠前服务机制。通过建立有财政部门牵头抓总,金融管理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参与的靠前服务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在经济建设中“指挥棒”作用,强化政策事前绩效评估,合理调整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方向,释放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第二,构建“综合招标+专场招标”的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机制。通过建立金融机构支持普惠金融发展获取财政资金存放的竞争性考核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更多信贷资源,提高了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供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综合招标+专场招标”的财政项目招标体系,打破了中小银行难获财政存款的现象,推动了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供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

第三,深化“上下联动+市级核心”政府增信机制。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重要原因除了企业自身财务、抵押物等“硬性”信息不健全和缺失外,还包括企业家的自身素养、创业精神和声誉等“软性”信息的缺失。因此,根据中小微企业的属地性质和“软”信息收集的难易,建立以市级融资担保为中心,国家、省级和县级机构为两翼的三级融资担保合作体系,从而实现中小微企业的增信,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

(二)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助力共同富裕

第一,技术产权证券化。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探索以技术产权价值为标的的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对企业优质技术产权进行估值和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增信,以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形式向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既体现了技术产权知识价值的导向作用,也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截至2022年年末,温州成功为65家企业融资7.5亿元,融资成本最低3.08%。

第二,“科创指数”融资模式。聚焦企业创新,建立以创新能力、创新产出、创新融合三大方面为主线,将企业的创新实践转化为具体的指标数据,精准评估企业的经营发展能力,为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能力评估提供有效途径。经过8个月的实践,温州成功为6 725户中小微企业获得了151亿元的融资。

第三,建立农民资产委托代管融资模式。普惠金融的主要特点是普遍性和易获得性,广大农村地区等“下沉市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一直备受政府和学界的关注。通过将农房、拆迁指标、农产品货物、收益权等非传统抵押担保的资产,以委托代管的方式转化为可贷资产,有效解决农民融资难点痛点,进一步扩大了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

第四,建立“共富工坊”定向支持金融工具。“共富工坊”作为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载体,为“共富工坊”提供金融支持也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职责。通过提供整村授信、项目授信等措施,有效加大对“共富工坊”经营主体和项目参与农户的普惠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三)聚焦数字金融,构建多样化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银行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融资双方供需无法有效对接的主要障碍。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

第一,“小微信贷”服务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将国家、省、市、县四级多平台数据集成协同,构建集供需对接、信用评价、银行审批、风险防范等功能为一体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快捷化发布、竞争性撮合、线上审批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第二,“信贷支农”便捷融资平台。建立生产端、销售端、信用端“三位一体”的信息实时共享机制,同时引入供应链融资平台为农户提供在线购买农资、农技服务等便捷融资服务。

第三,“政策红利”直达快兑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实现数据归集、政策集成、业务联办,将政策兑现由线下转到线上,实现政策资金直达快兑。

五、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引起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各种措施来缓解中小微企业的困境,涉及金融、财政和科技等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但财政、金融、科技协同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还存在众多障碍,相关政策亟待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1.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缺乏完整性和针对性

推动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政府各部门和金融机构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优化审批手续。为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减负纾困、恢复发展,推出了“双定三减”政策,最大限度下放登记许可权限,试行个体户营业执照直接转让,大幅缩短了行政审批时间;开通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继续提供财政支持。例如,加大对小微园区的建设支持,持续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等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补助措施。三是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大,信贷额度增加,利率降低。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温州全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 040.7亿元,较2019年增长91.3%;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9%,较2019年下降1.62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63.8万户。

通过现行政策来看,政府各部门和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且支持力度还在不断地加大,但现行政策也存在制度不够完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展、有效性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覆盖范围不够全面。温州是民营经济的主阵地,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是其主要经济主体,政策执行过程中过度注重“个转企”“小升规”而忽略后期的“小升中”“规改股”“股上市”等梯度培养的政策措施。从2016—2021年六年期间,小型企业增长了74%,截至2021年中型企业比2016年减少了13%。二是部分政策出台后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一些政策仅仅停留在纸面,没有可量化的措施。三是没有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进行支持,只关注中小微企业短期问题,忽视企业自身的内部问题,如企业的管理能力建设、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等,同时较少从市场开拓、技术合作、战略发展等角度去引导支持。

2.融资渠道还是比较单一,产业基金作用不明显

融资问题一直是限制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温州经过十年的金融改革,在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的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温州的中小企业融资仍然存在融资渠道较单一,资金周转时间短等问题。2016—2021年小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达到60%,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近年来,随着负债率的升高必然会增加中小微企业的利息负担,而且银行贷款一般审核周期长,贷款周期短,这势必影响中小微企业对科研和数字化转型的投入,进而影响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温州产业基金存在规模小,社会资本参与度低,以及撬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截至2022年年底,温州共参与设立12支政府产业基金,但平均到位规模仅4亿元左右,其中最大单只基金到位规模仅5.73亿元。

3.技术人才不足,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低

根据同花顺数据库显示,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中,科研人员占比为20%左右,其中博士和硕士人数分别达到0.8%和5%,而温州上市企业的科研人员平均占比为15%,低于平均水平,博士、硕士人数更低于全国均值。温州的中小微企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和研发团队的建设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普遍缺少自主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还是以“代加工”“贴牌”为主,较少有创新产品,自主品牌相对较少,主要以价格优势来获取利润。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中小微企业获取稳定的利润越来越难。因此,只有提高温州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产品,才能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2]。

(二)对策建议

1.深化财政金融科技协同,构建“财政+科技+金融”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加强财政金融的协同,提高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的联动,积极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活数据创新动力和活力,构建“财政+金融+科技”的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建设,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增加权益的融资金额,降低负债类的融资比例,减轻中小微企业的利息负担。优化便利华侨金融服务体系,以打造华商华侨投资洼地为目标,继续开展个人侨汇结汇便捷化试点,吸引华商华侨资金回归投资,推动侨资参与科技创新,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2.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推动创新能力建设

人才是创新的基石,无论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还是企业的技术创新都需要人才的支撑,人才是中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小微企业要转变理念,将人才战略作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吸引人才,特别是高端技术人才,形成专业的研发团队。与此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为企业的创新运用提供支持,推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3.继续推进金融改革试点,探索民间融资制度

活跃的民间资本是温州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如何用好、引导好民间资本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经过十年的金融改革,温州出台了全国首部地方性金融法规,推动了民间融资信息透明化,引导了民间“小”而“散”的资本流入实体经济领域,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也为全国提供了有效模式。因此,应继续推进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作用,探索“民营资本+政府资本”的投融资模式,调动民间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政府科创基金、产业母基金、子基金的组建,聚焦投资“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助力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温州高质量融资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融资
融资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7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