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培养初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以Unit 5 Wild animals为例
2023-11-13王金叶
王金叶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再次申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和目标,重新规划了课程实施路线。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不可分割,互相渗透。与此同时,这与教育部一直以来倡导的英语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主张一脉相承。基础性指课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实践性指发挥语言的工具性,内化运用。综合性指多方面综合发展。工具性指运用语言在生活中交流。人文性指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验他国文化,落实学科育人价值。从整个课堂来看,教学目标不局限于过去的基本词汇、语法等知识,而更多地在于学习语篇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探究主题意义,使其用英语体系学习与应用他国文化,并教会他们自我管理,包括学习和生活,自主选择人生的方向,承担社会责任,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青年。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基于各种书面和口头语篇开展学习活动,除了要学习语篇涵盖的语言知识外,还要学习语篇内容,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程晓堂 2022)。此外,学生还要涉猎各种知识、经验、智慧、文化等,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世界观、人生观。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和核心素养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聚焦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在认知领域,知识和领会为初级目标,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为高级目标。理解是浅层,只有拓展思维,通过实践内化形成能力,才能在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在情感领域,从接受、反应到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最终促进价值体系个性化发展为非认知性目标。从初级目标到高级目标,体现了学生从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到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质的变化,很好地贯彻了核心素养。在思维品质方面,学生在表达真实情感、观点和经历时,不仅要使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理解表层知识到发展创造性、实践性、批判性思维,深化文本解析,促进深度学习,成为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此时,英语课程不再局限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而是为其各学科的学习、未来的发展提供动力。另外,思维品质本身就是促进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媒介。梅德明、王蔷(2018)将文化意识分为认知、态度、行为三个层次,学习英语知识,解析文化现象,深化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归纳文化现象共性特征,以此逐步建构文化知识。学生文化意识的发展是由浅入深的过程。课堂不再局限于让学生简单地了解他国节日、文化习俗等低级的任务要求,而在于以知识为载体,以精心设计的活动为途径,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基础,促进其深度学习,深入分析文本,了解文章背后的人文价值和文化底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增强本国文化认同感,找出新的媒介,讲好中国故事。
二、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教学思路
Unit 5 Wild animals以大熊猫“希望”为主线,基于文本,深化文本,超越文本,根据学生认知、身心发展规律及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和任务,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其人文关怀、文化底蕴,促进其思维向高阶发展,提升其学习潜力(见下表)。
认知领域 主题语境 问题设计理解整合 接受认同 展示性问题内化应用 价值内化 参阅性问题迁移创新 个性化 评估性问题
(一)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融为一体。
首先,通过阅读,获取有关大熊猫“希望”的基本信息,形成知识结构图。
其次,重述大熊猫“希望”的故事,分析、判断为什么大熊猫处于危险之中,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以及大熊猫作为中国国宝的意义在于何处。
再次,推理论证保护大熊猫及其他野生动物的方法。
最后,谈论其他野生动物的困境。
(二)阅读教学设计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从6个教学环节进行分析。
1.热身活动
(1)向学生呈现一封自白信,内容如下:
Previously,I eating a lot of bamboo,lived very freely.
Latter,my bamboo grove(竹林)all got cut down.
I walk on and on.
But I can not find any chance to live.
I have no food,no habitat.
Now all my other fellow are gone...
(2)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Do you know who “I” am?
How do you know that?
How do you feel about it?
【设计说明】通过三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认知领域理解层面,以一首小诗开头,通过询问“我”是谁,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小诗,联系已有知识,激活图式,激发好奇心,为揭示课堂内容打下基础。从“竹林”“吃竹子”得知“我”是大熊猫。在情感领域接受、反应层面,通过询问学生的感受,使他们形成初步反应,体验大熊猫的困境,为实现学科育人价值打下基础。与此同时,设置问题情境,搭建思维训练的平台。本课的教学设计将会在结尾也出现这首小诗。
2.任务设置“产出导向法”
There are seventeen goals set by UN.One of them is protecting the wild animals.As the helpers to achieve the goal,the task of the class is:Report on one of the endangered wild animals.
【设计说明】提前创设情境,设置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明确学习目标,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思维铺垫。一旦学生明确了任务,就开始联系已有知识,发现自己存在的潜在的“信息差”,产生学习动机,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
3.解读文本基本信息
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How much does Xi Wang weigh?
(2)What does it eat?
(3)What are its problem?
(4)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m?
(5)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设计说明】在认知领域分析层面,通过前四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获取文本大意及文章结构,为深层次文本解读作铺垫,同时发展其抽象思维。在情感领域方面,通过第五个问题,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主题语境,与作者对话,为发表对文章的看法打下基础。
4.形成知识结构图(见下图),重述文章并提出问题
(1)Why does the bamboo forest become smaller?
(2)Why do we need to know that they are in danger?
(3)Why do we need to protect them,what is their significance to China?
(4)In which aspect does Xi Wang impress you the most?
【设计说明】根据 food、weight、problem、action等关键词,画出思维导图并重述文章内容。在认知领域,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进行重述,内化知识,提高其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以上几个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批判的能力。在情绪领域,学生内化价值观念,认同要保护大熊猫;层层递进,以思维品质带动文化意识,理解大熊猫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文化认同感,理解符号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后面几个问题无法在原文中找到答案,需要学生大胆质疑,扩展思维空间,形成个性化思维。在确保学生获取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追问讨论,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王春节、蒋京丽、刘雯 2015)。
5.迁移创新
(1)完成任务:The report of wild animals.
(2)提出问题:
Do you agree with the solution proposed by author?Why or why not?
Do you have better idea?
(3)角色扮演:Put the solution into practice,one is the panda,the other is the helper.
Dialogue:
I:Hi,you do not look well.
Panda:You make me suffer a lot.You...
I:We know that you are in great danger,so we think we can...
Panda:I hope you can do what you have promised...
【设计说明】通过(1),在认知领域迁移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举一反三。通过(2),培养学生创新、批判思维的品质。在情感领域,角色扮演活动与本堂课开头的自白信一脉相承,通过学生的帮助,使大熊猫能够“说话”,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就感。通过(3),形成个人价值体系,获得沉浸式体验感,发挥学科育人价值。学科育人价值即使学生除了获得学科知识和技能外,还实现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知识和思维作为英语课程内容的核心引领,涉及英语及其背后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实践意义,属于学科观念和精神等隐性内容,指向英语学科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王蔷、周密、孙万磊 2022)。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得到情感上的升华,无疑符合育人价值观念。
6.作业设计
(1)Find more information online about Xi Wang and polish your homework.
(2)Read the passage about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and think about whether you agree with the opinions of the author?If yes,tell my why?If not,tell me what better ideas you can think of?
(3)Polish your report about one of the endangered animals.
【设计说明】3个问题层层递进,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从工具性到综合性,从课堂语言知识点的内化到阅读课外濒危动物的文章,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本素材,使其潜意识里对这些文章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发散思维,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空洞说教,而是让学生在具体作业中生动、活泼地发展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再次迁移创新,完善有关濒危动物的报告。
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主题语境下的以情动人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情感领域与课程思政的目标不谋而合,坚持德育为先、素养为纲、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新时代培根铸魂的育人要求,反映英语教育国际先进经验和发展趋势。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建设同时进行,从接受到价值体系个性化,是英语学科中深入文章主题,促进单元主题意义建构的重要元素。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循循善诱,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维训练,探究形式、意义与逻辑之间的关系,感悟文本背后的人文情怀与价值意义。根据《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与主题语境下的以情动人不谋而合。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要让其知道一些文化现象和风俗习惯,而且要分析文化现象,使其知道背后的历史原因,并从价值观层面进行评价,洞悉文化内涵。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通过语篇分析,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
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设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其从梳理基本信息过渡到分析和判断关键信息,最终创造性地运用并实践。这些对于帮助学生构建主题意义,以及发挥学科育人价值具有关键性作用。过去,在应试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下,课堂只注重知识或技能层面,在听力、阅读课堂中,教学的目的是学习语法、词汇等,正确预测信息,设置一些从文章中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以此提高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的选择题的正确率。如今,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听力课堂、阅读课堂越来越注重带领学生分析文本,概括总结,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而非局限于文本表面意思,从而达到与作者对话的目的,使其创造性、批判性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写作课及口语课中,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传播中国文化,用英语思维有逻辑、准确地表达自己对话题的理解,让输入、输出更有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使其在活动中切实表达观点。
(三)遵循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多年来,教育机构层出不穷,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导致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一味追求“高阶思维”,实际上违反了布鲁姆认知领域思维发展的规律。“双减”政策使教育回归自身,使学生回归自身,从低阶到高阶,循序渐进,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稳扎稳打,有效发展其思维品质。学生分析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立新的理解,推断信息之间的联系,正确评判作者或者他人的思想观念,创造性独立思考和应用实践,激发创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程晓堂 2018)。在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及走出校门后的基本技能,与培养其学习能力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指引下,渐进发展学生批判、分析、概括、创造的思维品质,其学习能力自然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