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管理现存共性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2023-11-13袁云飞杭州玺云贸易有限公司

现代企业文化 2023年18期
关键词:培训管理企业

袁云飞 杭州玺云贸易有限公司

企业管理是企业成功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妨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1]。并且经验证明,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并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才能为企业持续发展、稳定发展提供动力。因此,有必要探讨企业管理共性问题和应对。

一、企业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一)概念

企业管理是指通过组织、规划、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组织目标和有效运作的过程[2]。在宏观层面上,企业管理涉及整个组织的绩效、战略和结构等方面;而在微观层面上,企业管理与个人的领导、决策和执行等相关。

1.宏观层面的企业管理

在宏观层面上,企业管理主要关注整个组织的运营和成果。通常情况下,其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组织目标,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组织的目标,即企业需要结合自身业务需求,明确目标并使其具体且可衡量,从而驱动组织成员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共同努力。二是战略规划。合理的战略规划能够让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因此战略规划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其主要包含长期目标、竞争优势和资源配置等的规划决策。三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评估和监控组织绩效的过程,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它主要包括确立衡量标准、设定目标、监测进展和提供反馈等活动,以确保组织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并及时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四是组织结构管理。良好、有效的组织结构可以促进信息流动与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并为不同层级的员工提供发展和晋升的机会。因此,企业一般会基于任务分工、层级关系和协作机制设计适应性强的组织结构。

2.微观层面的企业管理

在微观层面上,企业管理关注个人的行为、领导和才能发挥。目前,常见企业管理的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企业文化管理。核心文化作为企业内部运行和外界形象营造的关键,一直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如绿色、可持续、智慧、安全、可靠等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其次,人才管理。人才管理涉及招聘、培训、奖励和绩效评估等方面。企业管理时,通常会借助多项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吸引和留住具有潜力和能力的员工,并为他们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如透明上升渠道、完善激励制度、提升报酬待遇等。最后,关注企业内部信息的横向和纵向流通。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常借助有效管理打造与时俱进的部门、上下级信息沟通方式,或相关应急沟通机制,以实现问题早解决,措施有效落地,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果[3]。

(二)企业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企业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企业管理涉及组织内各种决策和行为的规划、协调和控制,旨在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而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平衡发展的能力。首先,良好的企业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加市场份额。同时,企业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应对市场风险,提前进行战略规划和调整。其次,良好的企业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利,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良好的企业管理可以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遵循道德伦理,推动企业良性发展。同时,企业管理还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员工生活质量,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最后,良好的企业管理还能够推动企业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背景下,企业应当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企业管理可以通过优化资源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推动企业向清洁生产转型,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企业管理还应注重环境风险管理,加强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控,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总之,企业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良好的企业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责任履行,推动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管理应当从整体出发,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只有在这样的管理下,企业才能长久地生存和繁荣[4]。

二、企业管理现存共性问题

(一)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和繁荣的关键要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寻找新的商机和发展方向,这样才能让企业的管理模式适应市场环境,才能让企业的经营策略有效且可靠,从而获得有效发展。然而,一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常常陷入保守主义的思维模式中,即对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过于依赖,缺乏对创新的积极态度和意愿,对新观念、新技术和新市场的接受程度较低,对风险和变革的忧虑使得他们不敢冒险尝试新的经营方式和模式。如在更加智慧的办公环境下,部分企业为控制成本,未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引进更加现代的办公设备和软件,导致职工工作效率低。

(二)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有待完善

一是缺乏前瞻性的组织结构设计。目前,虽然一些企业在成立之初设计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构架,也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环境。但大部分企业的设计往往缺乏前瞻性,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因为,在市场环境影响下,企业的业务活动需要不断调整,这种调整活动又会驱动企业内部人员频繁调动,一旦企业未设计前瞻性计划,那么企业可能会疲于应对市场环境而忽视内部结构的有效调整,从而失去行业竞争力。二是部门职能不清。目前,一些企业在业务、服务、产品等要素影响下,成立了较多内部部门,有效提升了企业外在形象,然而由于部分部门职能划分不清晰,导致岗位职责和权限的重叠或者模糊不清。这便有可能使得沟通和协作变得困难,影响部门工作效率,如由于资源分配不公平,各个部门推卸责任,导致管理决策难以有效落地。三是管理层级过多。部分企业存在过多的管理层级,决策过程变得复杂且缓慢,信息传递和沟通变得耗时,导致企业无法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和做出灵活的决策。

(三)企业人才培养效能较低

企业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大部分企业人才培养管理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难以激发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职工对企业忠诚度。如部分企业在培养过程中,未坚持以人文本的培养理念,不会用正确的企业文化影响职工,导致企业与企业价值观相背离。二是培训形式单一。有效的培训形式能够进一步挖掘职工潜力,满足职工多元而丰富的发展需求,然而目前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的面对面讲解形式,缺乏多样化和创新性,影响了职工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三是培训内容浮于表面。目前部分企业只注重培训的表面内容,如好看有料,并未结合企业职工实际需求,如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要求等。四是部分企业并未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培训评价机制,导致员工的培训效果难以得到准确的反馈和认可[5]。

(四)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从整体上看,目前大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缺陷:首先,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如此便会导致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难以充分评估各种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其次,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导致企业在遭遇风险时往往不知所措,使得损失进一步扩大。例如,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未能确保条款明确、合理,并建立有效的合同履行跟踪和监督机制,有可能导致合同纠纷和经济损失。再如,企业未能及时评估营销管理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市场调整策略,可能导致产品滞销或者企业市场份额下降。

三、基于企业管理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围绕上述分析结果,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需求,不断革新理念,整合管理资源,优化管理措施,以提升管理的效能输出,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性基础。笔者结合国内外优秀企业管理经验,建议针对企业共性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一)改善理念和环境,强化管理效益

理念和环境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相关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执行力,并助力企业管理层形成“企业管理合力”,继而推动企业更好发展。首先,培养创新文化和氛围。企业需要结合管理的完善需求,鼓励员工提出新的观点、想法和建议,并积极支持他们在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进行管理的创新实践[6]。需注意,为保障创新思路与企业管理需求相符,企业要通过举办创新培训课程、组织创意分享会等活动,提高员工创新的针对性。此外,企业也可以以领导层为着力点,树立正确的管理创新导向,倡导并示范创新行为。其次,加强内外部创新合作。企业应整合现有管理资源,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开展合作,研究如何提升企业管理与企业各项要素的适应力,并共享管理资源和技术成果。如企业与其他同类企业进行信息共享、项目合作等,共同探讨如何创新企业成本管理措施、如何创新企业文化展示形式等。最后,企业要建立有效的创新管理制度。为改善企业管理创新环境,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引导制度,如在管理创新流程中,需要包括创新想法的收集、评估和选择、资源配置和实施、成果分享和转化等环节。再如,管理评估机制要采用多元化的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技术、市场、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因素,对创新项目进行评价和决策。如此便能为企业管理创新注入有效的动力,促使企业更快适应市场环境。

(二)完善企业组织结构

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和业务需求的不断调整,企业需要建立前瞻性的组织结构。首先,企业应该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竞争状况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包括组织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如此,企业便能在适当情况下及时调整内部结构,提高业务流程的灵活性和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其次,明确部门职能和责任。为避免部门之间的职责重叠和权限模糊,企业应该明确划分部门的职能和责任。每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应当明确定义,并与其他部门的职能有清晰的界限。同时,企业还可以引入跨部门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机制,促进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和信息共享。如在协作机制中,企业可依据内部部门职能情况,设计定期进行部门绩效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部门协作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并提出组织结构优化措施。最后,精简管理层级。过多的管理层级会导致决策过程的复杂、耗时和信息传递的不畅。因此,企业应该精简管理层级,减少组织结构中的冗余环节。要通过梳理管理流程和职能分配,将管理层级减至最低,以提高决策的灵活性和执行的效率。甚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企业还可以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鼓励下属员工的自主创新和决策权,促进组织的快速响应能力[7]。

(三)强化人才管理

首先,企业应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激发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企业在培养过程中应坚持以人文本的培养理念,通过正确的企业文化影响职工,使其与企业的价值观相一致。此外,企业还应积极推行员工参与决策和分享利益的机制,激励员工的创新和贡献,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认同感。其次,企业应创新培训形式,增强培训效果。传统的面对面讲解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职工多元而丰富的发展需求。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行在线培训、移动学习等形式,提供更便捷、多样化并具有互动性的培训方式。同时,也可以鼓励员工进行跨部门、跨岗位的学习交流,促进知识共享和协同合作,提高整体团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再次,企业应注重培训内容的深入和个性化。企业应通过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专业知识更新等方式,帮助员工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员工的特长和发展方向,制订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发展。最后,企业应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培训评价机制,为员工提供准确的反馈和认可。同时,针对定期评估结果,企业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8]。

(四)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助力企业快速识别、了解企业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保障企业稳定、有序地发展。因此,企业要重视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第一,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对可能出现的各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需注意,评估过程要考虑概率和影响,即准确判断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及时关注风险动态,通过市场调研、行情监测等手段收集信息,及时发现并分析新出现的风险。第二,加强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如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建立预算控制和资金流动监督机制。再如,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和客户隐私等。第三,要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企业应在培训和教育中融合风险要素内容,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同时,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风险沟通和反馈机制,让员工能够及时向管理层报告风险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不可忽视,企业要在对其予以重视的同时,主动梳理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主动提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优化措施,如改善企业组织构架、优化人员培训模式等。需注意,企业在优化自身管理措施时,要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基础,精准施策。

猜你喜欢

培训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