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德育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探析

2023-11-13刘灵芝山东省潍坊市实验学校261108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19期
关键词:生活化德育家长

刘灵芝 (山东省潍坊市实验学校 261108)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强调:“在教育中,若未同生活相结合,那么这样的教育则是不完整的。”当前,初中学生的生活体验比较匮乏,导致学习与生活有些脱节。面对这一情况,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价值,特别是在德育生活化方面,更需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指导。

一、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内涵

德育生活化教育是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密切关联的一种德育模式。它立足于学生实际生活、实际活动与实际存在,以实践性、感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各种生活化实践活动中去真实经历、深刻感悟,从而构建个人理想和价值观,进一步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知行合一”。

这一德育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一是主体性,德育生活化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做事,学会生活。它鼓励学生从适应、服从的层次逐渐升华到超越、自主的层次,积极探索、认知、体验和创造道德的过程,并不需要过多教师干预。二是开放性,德育生活化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整个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进行平等对话,高度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反馈。三是个性化,德育生活化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个性,尊重学生的需求、兴趣、创造和自由,耐心引导学生积极追求深刻的人生意义,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价值

德育生活化教育在素质教育广泛推行的背景下尤为必要。从宏观层面来看,它能够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微观层面来看,它能够提高德育课堂的效率和质量,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01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学校应积极开展德育,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德育生活化教育更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广泛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增强课堂实效的应需之策

传统的德育模式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建立在他人感受上,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意识。通过德育生活化教育引入生活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德育环境,激发个体思维和情感因素,促进学生在真实、形象的德育环境中提高道德素养。

3.引领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

初中生身心发展转变较大,他们已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他们往往需要面对生活中的道德抉择,容易陷入理性冲突和道德两难的困境。德育生活化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触动内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建立道德发展体系,提高道德判断力和情感认知能力。同时,德育生活化教育也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逐渐形成自主理性的道德准则,实现自我超越。

三、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策略分析

1.创建良好教育环境

在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中,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不可忽视。学校应该在物质和精神环境方面融入品德教育,用“意”创造,用“心”优化,营造安全有序、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在物质环境方面,学校可以选择明亮显眼的颜色来装饰建筑物,张贴一些文明标语或展示有关文明礼仪的手抄报或图画。在精神环境方面,教师应尊重、关心和善待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责任心、爱心和诚心。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用文明语言,外表朴素大方,以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接触学生。此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如引入值日生制度,让学生自主协商并分工完成值日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热爱集体的情感。

2.以现实生活为素材

德育生活化教育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认真备课,并将德育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不同于传统的“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方式积极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有助于学生轻松理解。例如,在教授“学会感恩”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感恩的真实故事或视频,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论身边的感恩例子。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有关不孝敬父母的视频,让学生评价这种行为,并讲述自己会如何做以及原因。这些真实的生活素材能够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的伟大爱心,唤起学生对父母的爱,引导他们成长为懂得感恩的人。

3.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

各地区拥有独特的发展历史和风土人情,学生对自己家乡怀有特别的情感。为深入开展德育教育,教师应当巧妙利用本土文化、人文地理等一系列独特资源,与德育内容相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强化他们对民族文化、历史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还能激发他们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例如,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名胜古迹、探访民间艺术传承人员、了解老红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民族自豪感,逐渐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

4.结合流行话题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思想。如果教师仍然采取口头式、灌输式的说教教学方式,很难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初中德育教师可以结合目前社会流行话题,将学生所关注的热点、时事作为课堂讨论的主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例如,《中国机长》这部电影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广泛热议,该电影以艺术手法还原了真实事件,塑造了一个临危不惧、高度镇定、高度负责的机长形象。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在课堂上播放电影经典片段,并展示当时事件发生后社会反应和媒体评论,引导学生结合电影、社会评论和自身感受,以“责任感”“职业精神”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观后感、书法、手抄报等,以此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通过将学生融入到社会流行话题中,德育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

5.参与生活实践

初中德育的覆盖面较广,大部分德育资源来自于真实生活。因此,教师应以“教育即生活”理念为指导,真正使德育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源自生活、高于生活并回归生活。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法律实践类活动,邀请律师、法官到课堂进行“以案说法”或参加普法活动等。同时,在开展节日主题实践活动时,可以汇聚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方资源,助力德育高效开展。我国历史文明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沉淀中形成了诸多特色十足的传统节日,如红红火火的春节、热闹的元宵节、细雨纷飞的清明节、粽子飘香的端午节等,这些传统节日为学生品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校可以从传统节日入手,设计具有突出主题、教育意义深刻、丰富多彩、感染力强且可操作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三八妇女节时,邀请妈妈进学校,开展学生成长点滴分享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妈妈的辛苦,送上感谢与祝福;在九九重阳节时,组织学生制作图画、泥塑等作品并送给爷爷奶奶等,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之情,促进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形成;在父亲节或母亲节时,指导学生制作小礼物并送给爸爸妈妈,使学生切实体会劳动的不易,从而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辛劳,懂得尊重并孝顺父母。

6.加强家校合作

在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工作中,学生是根本对象,学校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观念影响深远,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影响德育工作的成效。因此,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应该强调家校合作,积极搭建畅通、坚实的桥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成长,真正实现德育目标。

例如,设立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观摩课程教学,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与孩子一起体会和感受教学活动。在这一天,教师积极向家长展示活泼、愉悦的课堂教学,学生踊跃参与,大胆发言、专心游戏、细致聆听,触动家长的心灵。课后,家长积极发表意见,认为教师认真教学,学生轻松学习,与“寓教于乐”的理念相吻合。通过让家长走上讲台,如邀请学习习惯良好的妈妈做客“家长讲坛”,其他家长认真倾听,家长互相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受益匪浅。家长还可以参与活动,如运动会、开学典礼、节庆日等,切身体会孩子的成长。通过开展“角色对换”活动,要求家长和学生写下自己在角色互换这一天所做的事情和感悟。通过这一活动,家长可以理解孩子学业的实践,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辛劳,家长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宽容,学生也能感恩父母。

德育生活化教育使学生在轻松、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掌握和理解德育知识,并融入生活。德育并不是单纯、枯燥乏味的“说教课”,生活化教育创造全新的感觉:一个个鲜活的生活事例深深感染学生;一个个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个个生活难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生活化教育使学生拥有更具体、更有趣、更丰富的道德训练,在趣味性的社会实践中激发思维、触动心灵、唤醒意识,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塑造品德,实现自我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德育家长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