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业的“减负增效”实践研究
2023-11-13林燕
林 燕
(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福建 福州 350015)
在新的教育发展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认真审视为谁培养人、培养何种人、如何培养人。通过观察分析以往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之后可以发现,初中生普遍存在课业负担繁重的现象,而这必然会对其学习积极性、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也会限制其全面发展与个性养成。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双减”政策。作为初中教师应对“双减”政策要求内涵进行深度解析,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创新,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的意义
“双减”政策是为了减轻青少年的学业负担,保障其健康成长所提出的教育政策,要求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而“减负增效”是“双减”政策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师教学内容创新、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
“减负”是指在教学中减少不必要的学习任务,将一些过时且繁杂的教学内容删减掉,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其能够自由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传统小学教学模式中为了凸显教育的丰富性,教师会为学生设置过量作业,导致学生压力较大。虽然这种方式能强化基础学习,但却忽略了兴趣指导和智力开发。在此背景下适时推出“减负”,可为学生智力开发、兴趣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使其在实践中探索学习的真正价值,感悟到学习的真谛。
“增效”是指将新的教育政策作为指导,对传统教育观念进行改变,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快速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基于“双减”政策展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并将“减负增效”作为重要目标,可给予学生更多空间自主学习、发散思维,使其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学习的真实价值,实现快乐学习。同时,这一政策的颁布,还可使学生课堂学习、作业压力得以减轻,不再背负沉重的课业负担,能有更多休息和玩乐的时间,发展个人爱好。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双减”政策落实不到位
虽然“双减”政策实施已有一段时间,但部分教师因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学生想要顺利升入高中,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绩,还必须要依靠努力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并未落实“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要求,而是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这必然会对减负教育的推进造成影响。此外,部分教师存在着曲解“减负增效”理念的问题,在课后并未结合学生实际科学设计作业,只是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复习、预习,对于一些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此种课后作业设置方式无法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活动缺乏
目前,很多初中教师在教学时采取的授课形式过于单一,主要是采用理论灌输式讲解方式,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往往会直接带领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学习。虽然这一方法能使学生掌握教材知识,但对于教材知识形成过程却难以明确,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此种单一的授课形式也会导致课堂趣味性不足,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下降,教师教学效率和质量也会下降。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将其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使其具备学习内在动力,同时还要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想要完成上述目标只是依靠单一匮乏的教学活动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丰富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掌握并学会应用知识,提升学习效率,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本质进行掌握并灵活运用,真正实现“减负增效”,这是目前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学生学习兴趣欠佳
兴趣是学生自主投入数学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若其对这一学科缺乏兴趣,必然会存在抵触心理。初中数学相对小学来讲比较抽象,在学习时也存在一定困难,这也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逐渐丧失兴趣,甚至会存在抵触情绪。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一是由于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感受到学习乐趣,获得成效感;二是由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思维发展有限,所以在一些知识学习时存在困难;三是由于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够和谐,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中会将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上,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这也会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效造成不利影响。但无论是何种原因所造成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都必须要能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要找出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优化改进教学策略,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化解学生的抵触心理。
三、“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堂“减负增效”的具体实践策略
(一)借助现代技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科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初中数学教学,如一些数学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在过去教师只能通过板书或口述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讲解,但借助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则能将这些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会更加容易,进而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尝试借助现代技术展开教学,通过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并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
如在《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因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在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时存在一定困难,这时候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引导学生走出思维固化的困境。教师可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引入到课堂中,也可参考这些教学课程以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将网络平台中的一元一次方程动画演示视频展现在课堂上、动画演示方式相对于口头讲解来说,学生在理解时更加容易。在明确一元一次方程内涵之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会更加容易,之后通过展开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训练,可使学生的解题能力逐渐增强,进而推动其数学逻辑思维发展,使其逐渐树立起数学学科学习的自信心。
又如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相关内容教学时,如果只是通过单纯理论讲述和板书,学生在学习理解时存在一定困难,而若能借助信息设备或是微视频等展开教学,则能使这部分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探究与学习。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图形“动态平移”的过程,使学生能直观地体会到图形平移方式及结果,之后教师再辅助以知识讲解,可使学生快速理解掌握。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课程内容、学生实际恰当融入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在课堂中形成正向循环,切实将“增效”这一理念落实下去。
(二)采取多种策略丰富教学方法
在“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教师要考虑如何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对课堂教学效率、质量进行提升,并要确保教学方法的丰富性、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教师可在网络中浏览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汲取其中能用在本班学生身上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如在《相似三角形》相关内容教学时,可在教学前为学生准备一定量的三角形,之后再在课堂上开展“寻找相似三角形”的游戏活动:每小组选出一名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来明确三角形是否相似,回答正确且完成速度最快的小组获胜。在完成游戏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再展开教学并设计快问快答的环节,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体会到数学学科的乐趣。
除游戏教学外,教师还可采取生活情境创设的方式展开教学。如在《轴对称》相关知识教学中,便可采取生活情境创设法展开教学。在课堂开始导入学科知识时,便要从生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投入学科知识,探究学习。可以如下生活话题引入教学:“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接触过剪纸呢?以往过年时每户人家都会在窗户上贴剪纸。那你们知道如何创作剪纸艺术作品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剪纸工具,接下来要为你们演示对折剪纸法,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导入课堂教学,可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在演示如何制作剪纸时,自然而然地引入轴对称这一概念,启发学生,使其能快速对轴对称图形概念有所了解。
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展开授课,可丰富数学教学形式,赋予课堂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积极投入到学科知识探究中,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之上,减轻其学习负担,真正将“双减”政策“减负增效”这一理念落实下去。
(三)作业设计要精心,有效缓解学生压力
初中数学教师还要对作业设计环节引起高度重视,这一环节也是落实“减负增效”这一理念的重要举措。所以,在作业设计时一定要对其形式、内容进行改革,避免设计大量机械性作业,而是要确保作业设计的质量,使其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这样学生才更愿意投入作业中,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有所收获。
如在完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内容教学时,便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并通过所学知识完整表现。在课外观察及思考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发现地球仪、棋盘、电影院座位排列都应用了这部分知识,之后可尝试利用积累知识将电影院座位几排几号设为坐标(a,b),再对电影院总牌数每一排座位数进行总结,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方式来进行座位排列和图像绘制。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不但能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使学生具备自主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作业设计时还要面向整体学生,每一个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在作业设计时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基础,有针对性地展开作业设计,可将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作业完成。必做题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完成的课后作业,其主要用以巩固知识,而选做题则用于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其能力,这部分作业内容设置要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此外,教师还可为学生设计实践类作业,使学生能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学会灵活运用,并能明确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学科学习的重要价值。如在完成《反比例函数》教学后,如果教师只是为学生设置常规练习题目,就会导致作业形式枯燥、学生完成积极性不高,而若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性作业,则能将初中生的自主探究积极性调动起来。如可结合超市购物来进行实践作业的设计:购物款一定的条件下,购买商品单价与数量成反比。超市中的自动铅笔一般质量的5 元一支,30 元可以购买此种自动铅笔6 支,但如果想要购买质量更好的自动铅笔,因其售价为10 元一支,所以只能购买3 只。这是反比例函数的一种体现,也符合初中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这一情境来为学生设计作业,可使学生积极在生活中完成调研,并在实践中对反比例函数有深入了解,快速掌握内化所学知识,并能学会通过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加强课后反思指导
课后反思环节十分关键,也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所在,教师想要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减少学生课后学习负担,就要关注其对思维活动和经验的反思。“双减”政策颁布以后,课后反思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学生会出现同一类题反复出错的现象,而为了能使学生这一现象得到改善,使其掌握必备知识技能,教师便要引导学生系统展开反思,将错题整理成一套完整的错题集,以红笔标出其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点或是应该注意的重点内容。教师应每周进行学生错题集的批阅,若发现某一错误学生出现两次及以上订正的现象,可单独对该学生进行辅导。一些学生多数会出现的共性问题,可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也可将其录制为短视频发送给学生,引导其在课后进行学习反思。借助此种方法,可使学生明确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反思过程中解决重难点问题,突破其对难度较大题目的恐惧心理,使学生能对重难点知识融会贯通,并学会举一反三,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五)善用情感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初中生处于学习发展关键时期,其学习行为与习惯还需教师加强情感引导,加之中考压力较大,所以一些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存在情绪波动,心态不够积极。而想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善用情感教育手段,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以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学会排解其学习压力,以促进其智力与心理素质的同步发展。如很多学生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学习过程中容易犯错,这是由于学生解题过程粗心或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所造成的,部分学生还可能会因此产生学习心理压力。这时,教师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而是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找出之所以出现问题的原因,再结合具体原因寻找有效解决策略,以对其学习效率进行提升。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放低姿态,与学生和平相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时才会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进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且情感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学生自信心。
(六)尊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初中生在学习能力和水平方面千差万别,而造成学生学习成绩有差别的原因又不尽相同,包括学习基础、习惯等多方面,而想要使数学教学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就要对传统标准化教学路线进行摒弃,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有所认同,并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基础等差异设计不同层次问题,课堂教学方案的组织也要具有差异化特征。学生数学学习存在困难,可能是因为其基础比较薄弱、兴趣欠缺,亦或是未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初中教师要做的便是结合学生情况对其合理分组,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与任务,以将不同层次学生求知欲调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真正地落实“减负”与“增效”,不断提升初中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结语
“双减”政策的颁布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教育改革要求,也是必然之举。而在此背景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探究问题的根源,并通过优化改进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学生能在课堂中对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和掌握,减少课后学习负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始终对学习保持热情,并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