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与江苏传统年画的兴起与传播

2023-11-12刘玉梅黄玉睿

档案与建设 2023年8期
关键词:大运河

刘玉梅 黄玉睿

摘 要:近代以前,大运河沿线就已形成了经济带和文化带。江苏作为大运河必经之地,区域内传统年画的兴起与传播大受裨益。隋唐大运河的畅通,促进了江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为传统年画的兴起提供了生产者、消费者和丰富的创作题材;京杭大运河更是江苏传统年画国内北上南下,国外远播日本、东南亚等地的重要通道。大运河对沿岸城市传统文化的发展及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大运河;江苏传统年画;运河文化

近代多元化交通未发展之前,水运一直是物流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因而大运河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运河区域形成了发达、繁荣的经济带和文化带,分布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年画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以江苏传统年画[1]为考察对象,从微观的角度管窥大运河在沿河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播中发挥的特殊作用。

一、 大运河江苏段的缘起与特殊地理位置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从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算起,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大运河各段有不同的名称,直到2014年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才获得一个相对统一的称谓。总的来说,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全长2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邗沟是后世大运河的滥觞,因而江苏也就是大运河的起源地。大运河江苏段从南向北,由部分江南运河、里运河和中运河组成。江南运河,又称江南河、浙西运河,是长江以南运河河段的统称,包括江苏南部和浙江西部的部分河段,北起江苏镇江,南至浙江杭州。隋炀帝重新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运河古道,形成今江南运河。里运河即古邗沟,隋文帝伐陈,对古邗沟部分渠道做了疏浚和调整,并命名为山阳渎。隋炀帝为了进一步提高山阳渎的航运能力,并与通济渠配套,又对其做了更加彻底的治理。中运河是指大运河江苏北段,北起山东台儿庄区和江苏邳州市交界处,南到淮安,在明清两代开挖的泇运河和中河基础上建成。

无论隋唐大运河,还是京杭大运河,江苏都是必经之地。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杭州,像一个“人”字,“人”字的一撇贯穿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初步形成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水运交通大动脉。京杭大运河在元代形成,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南到杭州。元代京杭大运河使隋唐“人”字形运河变为“一”字形运河,浙江段、江苏段运河变化不大,只是把从徐州往西北接安徽改为从邳州北通山东。从国内看,江苏段运河沟通五大水系,把我国东西南北各个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国际看,江苏段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把我国内陆与日本、韩国等海外国家,东南亚甚至欧洲等地区连接起来,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二、 隋唐大运河与江苏传统年画的兴起

隋唐大运河的开通,极大地带动了沿河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江苏传统年画的兴起。

隋唐大运河刺激了区域城镇的经济文化发展,从而为江苏传统年画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良好文化环境。尤其是江淮地区凭借南北航运的便利,沿河城镇建设渐具规模,码头、铺驿繁华,世俗文化逐渐兴盛。譬如,扬州因地处南北河运、东西江运与水陆交通的枢纽位置,发展成为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的著名城市。大批的漕粮、盐铁、茶叶、瓷器等在此中转运输,带动了扬州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经济文化的昌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到此谋生,为江苏传统年画培育了更大规模的消费市场;繁华热闹的城市生活、民俗生活为年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都进一步催化了江苏年画行业的发展。

跨区域的文化交流使得江苏传统年画制作技艺更加精进,加速了江苏传统年画发展繁盛。江苏传统年画最早在苏州桃花坞兴起,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等年画产地一样,也是较早发展起来的年画产地。借助隋唐大运河便利的交通,苏州和北方城市一直保持着频繁的物资、人员交流,使得苏州桃花坞年画受到北方艺术风格的影响。譬如,桃花坞的一些门神画和北方开封门神画在整体构图、细节刻画和审美风格等方面均具有高度相似性。如桃花坞年画《燃灯道人赵公明》(图1)与开封朱仙镇年画《燃灯道人赵公明》(图2),整体构图非常相像。一些人物形象的鼻、眼、手等细节也非常类似,多是“鱼钩鼻子蚂蚱眼”,手则整体短粗肥胖、指尖纤细。从审美风格上看,不似其仕女画、风景画等其他题材年画那样秀美雅致,桃花坞门神画同开封门神画一样,具有北方文化中粗犷豪放的表现特点。更重要的是,北宋靖康之变以后,工匠、手艺人大批南迁,开封地区成熟的年画刻版印刷技术也随运河交通而来,由此带动了江苏及其他南方各省年画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情况可从一些移民史、年画史等资料中窥到端倪。[2]

总之,得大运河之利,受北方年画技艺的影响,苏州桃花坞年画得以兴起,技术更加精进,艺术风格日臻多样,使其在明清时期得以蓬勃发展,并迅速向周边传播。

三、 元明清大运河与江苏年画的发展和传播

元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经过“裁弯取直”,使从杭州到京津的距离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常态化、制度化的漕运使运河运输功能之重要性空前绝后。大运河的辐射、吸纳作用不仅包括运河沿线区域,还延及一些非运河区域。如我国南部和西南部的物资也要从长江入运河,水路送往北京,或从京津经陆路运往北部或东北地区。不仅如此,欧美、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使团、商旅等也要在东部或东南部沿海登陆,到达运河区域城镇,经由运河进京。大量文献、碑刻记录了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商旅使臣等群体往来运河之上的情景。相对于陆路交通,水上交通是当时更便捷、更舒适、更便宜的一种交通方式,也是人们首选的一种出行方式,年畫艺人与商人自然也不例外。

(一)元明清大运河对江苏传统年画发展的影响

如前所述,隋唐大运河在江苏传统年画的兴起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大运河造就的繁华都市环境为江苏传统年画的兴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另一方面沿运河流动的人才、物资和技术促进了江苏传统年画的发展,使其闻名遐迩。元明清大运河贯通后,这些因素继续发挥作用,且范围更广、程度更深。16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开始进入中国,带来了讲究焦点透视、注重光影明暗的西方绘画技术——“泰西画法”。这种绘画技术虽然主要服务于宫廷,但是在传教士进入宫廷之前,他们首先要经由大运河进京,运河城镇的文人画家、年画艺人自然也会吸收借鉴这种外来技术,加之民间画匠、文人画家和宫廷画师之间的人员流动,也会带来技术交流与融合。这种新画法首先在苏州出现,扬州、无锡等运河城镇的年画也有使用。同时,经济文化的发达也造就了包容的地理文化心态,使得运河区域的人们更易接受一些新思想、新事物,产生了诸如《洋车美人书棋》等作品,进一步丰富了江苏传统年画的题材。

(二)江苏传统年画在江浙、江淮等周边地区及国内较远距离的传播

江苏各地年画多是在苏州桃花坞年画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桃花坞年画盛时有画铺50余家,年产量达百万张以上,行销江苏、浙江、安徽、山东一带。[3]桃花坞年画对扬州、南通、上海及安徽芜湖等南方各地年画都有显著影响。“据说开始时扬州年画系从苏州贩运,后来发展为自刻自印,销行于扬州、淮阴一带,年画中之神马、吉祥图(如《百子图》《寿字图》等)之类多与苏州年画相似,可见受其影响。”[4]南通年画始于清末,据说由南通袁桥人王金华引入,王金华先是在苏州学艺,后来回南通开设“王正顺”画店,南通年画由此兴起。上海的年画也是从苏州传播过去的,清光绪年间上海老校场有一些专门代销桃花坞年画的店铺。这些店铺经营状况良好,后来逐渐开始自己独立刻印年画,不再从事代销业务。上海年画的画样有的直接来自桃花坞,有的则请上海的画师绘制,都保留和传承了桃花坞年画的风格。

江苏传统年画在国内还远距离传播到北方地区。以苏州桃花坞与天津杨柳青年画为例,二者都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年画产地,有“南桃北杨”之称,但有学者考证,杨柳青年画是明朝永乐年间由江南年画世家戴氏先人携画业随漕运粮船北上传入,与大运河关系紧密。[5] 从艺术风格看,两地年画中的仕女娃娃画、社会风俗画的风格比较接近,都近似传统文人仕女画、风俗画。由于杨柳青靠近京城,受宫廷审美风格影响,其年画在制作上更加精致、细腻,如其门神画的堆粉沥金,仕女娃娃的开脸等工艺都使得杨柳青年画更加精美。从整体上看,桃花坞年画具有较明显的文人风格,杨柳青年画在过去文人风格的基础上发展了宫廷风。此外,“桃花坞年画的销售地区,除遍及江、浙、皖外,还远及赣、鄂、鲁、豫和东北广大地区”[6]。总之,通过大运河,江苏年画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三)江苏年画在国外的传播

桃花坞年画在清代康、雍、乾三朝发展到顶峰,在海外产生一定影响。以日本为例,“江户时代的长崎,输入很多苏州版画”,“开始應由于供应侨居长崎的中国人对年画之需要,随后因爱好者之留意而推广传至日本各地”。[7]苏州与日本长崎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桃花坞年画(日本学者称“苏州版画”或“姑苏版木板年画”)通过商船被带到长崎,起初只是在当地华人之间流传,后来又传到京都、大阪、江户等地,对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苏州年画传播到日本的路线应与江苏去日本的商船路线一致,即沿运河到海上丝绸之路著名三大港口之一的宁波,然后从宁波出海到日本、南洋等地。

四、 结语

大运河便利的交通刺激了运河沿线城镇的经济、文化繁荣,为各种文化艺术门类的发展提供了沃土。江苏传统年画在沿着自身规律发展的同时,外来人才和新技术的加入也助推了其自身发展。江苏传统年画以苏州为中心,不断壮大,并逐渐辐射到扬州、南通、无锡等地,传播到安徽、上海等邻近省市,还远播到天津和东北广大地区,乃至广大海外。细致梳理大运河在江苏传统年画兴起与传播中的具体作用,对于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其他传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民俗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2ZD06)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受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人才引育计划“运河区域文化艺术传承创新团队”、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聊城大学)、山东省运河文化研究基地资助。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文中提及的江苏传统年画是指民国以前江苏境内生产的年画,包括苏州桃花坞年画、扬州年画、南通年画等。

[2]相关资料参见任崇岳的《中原移民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页)和冯骥才主编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平阳卷》(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7页)等。

[3]李楠.中国古代版画[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153.

[4]薄松年.中国年画艺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35.

[5] 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柳青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7:14.

[6]陈其弟.桃花坞[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24.

[7]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上[M].北京:中华书局,2011:10.

猜你喜欢

大运河
让法治之光闪耀在大运河畔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大运河,行走山东
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中华智慧
大地史诗——大运河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滑县新篇章
运河博物馆:讲述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放歌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