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日报》舆论斗争研究与启示
2023-11-12刘亚青
刘亚青
摘 要:1925年6月4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创刊。《热血日报》牢牢把握舆论斗争主动权,引导舆论走向,团结各界人士,极力推进全国反帝爱国运动,在中共党史和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其在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宗旨、树立党的权威、扩大党的影响中展现的舆论斗争策略和方法,对当下的工作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热血日报;舆论斗争;五卅运动
1925年6月4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在上海创刊,至6月27日被迫停刊,共出版24期。作为党的喉舌和利器,《热血日报》存世虽短,但因其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针锋相对的舆论斗争,为推动五卅运动的发展和进一步掀起全国范围内的反帝爱国高潮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 《热血日报》创刊背景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因上海租界的特殊地位和环境,各阶级、阶层、利益集团难能置身事外,又心态不一,纷纷借助新闻媒体发声,或歪曲事实,或混淆视听,或息事宁人,或发声谴责,一时间上海新闻界舆情混杂,导向不明,其情状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被帝国主义操纵的英文报纸,有英国的《字林西报》《上海泰晤士报》,美国的《大陆报》等。这些报纸为西方列强代言,站在反动立场,极尽颠倒是非之能事,妄图把控国际舆论、带偏知识精英阶层舆情。
一类是代表军阀政府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上海地方报纸,有《申报》《时报》《民国日报》《商报》等9家大报。[1]这些大报大多明哲保身,反应冷淡,表现软弱,倾向于息事宁人,不愿秉公发声。
一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向导》《中国青年》等爱国进步报刊。虽立场鲜明,报道客观且具有鼓动性和革命性,但因皆为周刊,对于突发时局和紧急事件的实时报道以及相应舆论的发声发力,时效上明显不足,且势单力薄,影响力有限。
基于上述舆论情势,5月30日深夜,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行动委员会领导五卅运动,同时决定出版《热血日报》,打破舆论封锁,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为进一步掀起全国范围内的反帝爱国运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2]
二、 《热血日报》舆论斗争特点及成效
《热血日报》甫一问世便全方位吹响号角,以其鲜明的舆论斗争风格,唤醒民众意识,唤起爱国热忱,掀起反帝高潮,配合行动委员会完成党赋予的特殊使命。
(一)“反帝”主题鲜明,占领舆论高地
《热血日报》因“五卅惨案”而生,其主旨鲜明——反帝,使命唯一——为反帝斗争极尽红色喉舌之能,构建并占领舆论高地,助推反帝爱国运动。
形式上,《热血日报》日出一张,4开4版,栏目设置步步为营,层层渲染,反帝宣传声势一气呵成。先以“社论”直奔主题振聋发聩,紧接着是本地和国内外要闻,更以“外人铁蹄下的上海”披露事件真相,再摘选各报谬论开展“舆论之裁判”,最后以“呼声”续力,灵活地运用“小言”“杂感”针砭时弊,通过“来件”“通信”“诗歌”等栏目为民发声,且充分利用每版报边,刊登反帝斗争口号,呼应上述栏目,以擂边鼓,进一步加强了视觉冲击力。时效上,最近的“今日下午”,稍远的“前日”,最多的“昨日”,甚至具体到“昨日上午八时二十分”,第一时间报道客观事实。内容上,每期万余字,篇幅占比前三的是“各界爱国行动”“列强及帮凶行径”和“言论”类,紧紧围绕反帝主题,直面时局,鞭辟入里,深得民意,舆论影响力与日俱增。[3]
(二)及时揭批罪行,聚焦舆情热点
“五卅惨案”发生后,帝国主义并未就此收手,而是变本加厉地对中国人民进行血腥镇压。对此,《热血日报》不吝版面,及时跟进。如具实披露西方列强在黄浦江泊陈24艘军舰并纵容水兵欺辱市民、调戏妇女的事实,及时公布帝国主义制造的各地惨案真相,全方位揭露列强及其帮凶的罪恶行径,让更多的民众认清了帝国主义的强盗面目。
(三)据实判定是非,引导舆评风向
针对上海复杂的舆论环境尤其是西方媒体的恶意舆评,《热血日报》刊发多篇评论,为民众深剖“这班外国强盗的宣传家”的本质。例如,批驳《上海泰晤士报》恐吓上海罢市商人、《字林西报》喊话北京当局压迫爱国运动、《大陆报》颠倒黑白反诬学生围攻巡捕等一系列恶毒行径;怒斥《时报》删改上海市民大会的通电,故意去掉惨案肇事者“公共租界工部局巡捕”以混淆视听。同时,旗帜鲜明地批判所谓“高等华人”的荒谬立场和“大国家主义”的极端排外观点,使民众明辨是非,进一步确定了反帝思想和立场。
(四)厘清敌我阵营,打破民众幻想
在反帝斗争中,受不良舆论蛊惑,有民众认为“五卅惨案”仅与英日有关,寄希望于所谓的“六国沪案调查委员会”公正审判,还有民众幻想通过北京政府的外交努力讨来公平正义。对此,《热血日报》通过文字提醒民众,要认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民众加入反帝阵营,壮大反帝力量。如发表《怎样我们便可以只反对英日》《国际公判些什么》等评论文章,逐一指证西方列强罪状,阐明决没有请杀人的强盗来做审判官的道理;《五卅交涉的危机——注意亡国的外交政策》《五卅交涉中之民众要求——谨防外交当局的狡谋》等社论,点明北京政府到沪特派员企图息事宁人的态度,痛斥官僚政客献媚外交,警醒民众认清军阀政府的卖国嘴脸并号召民众反对这些帝国主义的刽子手;《上海总商会究竟要的什么》《全中國都要受外人屠杀了——上海总商会却还要反对民众的团结》等社论,严厉揭批上海总商会置民众利益于不顾,篡改交涉条件,企图单独开市破坏“三罢”斗争。
(五)语言通俗易懂,凝聚民心力量
《热血日报》价格低廉,每份仅售1枚铜元,文字风格上多白话,通俗易懂,易传播。报纸还面向社会征集诗歌、唱词、小调等平民作品,刊发《五卅纪念曲》《国民团结歌》《罢市五更调》等内容,吸引更多底层受众。
三、 《热血日报》舆论斗争借鉴和启示
以史为鉴,察往知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学习汲取《热血日报》在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宗旨、树立党的权威、扩大党的影响中展现的舆论斗争策略和方法,或可为当下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舆论形势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保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热血日报》之所以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究其根本,是其作为党之喉舌、民之号角,始终秉承党的宗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关切国家前途命運,站在人民的立场,为民族解放运动摇旗呐喊。
《热血日报》旗帜鲜明地宣传党领导五卅运动的政治主张,《发刊辞》即表示“民族自由的争斗是一个普遍的长期的争斗”,“创造世界文化的是热的血和冷的铁”,指明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方向。[4]先后开辟“我们的要求”“我们的目的”栏目,在报刊名称左方予以醒目刊登,强调赔偿死伤损失、应允工人罢工条件、废除自通商以来一切不平等的条约等主张。通过一篇篇战斗檄文体现党的意志,宣传党的方针,将党的斗争策略融入实际斗争行动,并潜移默化地为之后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播撒了革命火种。
事实表明,当新闻媒体致力于办一张“人民的报纸”,当舆论斗争始终秉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理念,人民也必以热情回应,拥立前行。《热血日报》“出版十期,销数即达三万,投稿、亲来接洽者日以百计”,有为报纸捐款者,更有登报愿以十倍价求缺者。[5]来稿来信者中,既有工人、学生、商人,也有警察,甚至还有日本海员,觉醒的被压迫民众汇聚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反抗力量,融入反帝爱国的统一战线。
(二)把握先机据实亮剑,牢牢掌控舆论斗争走向
“五卅惨案”发生后仅四天,《热血日报》应时出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版这样一张报纸,即便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热血日报》创刊即先声夺人:“洋奴,冷血,这是一般舆论所加于上海人的徽号了!可是现在全上海市民的热血,已被外人的枪弹烧得沸腾到顶点了……”[6]三言两语表明与人民站在一起的反帝立场,又长篇刊发5月30日至6月2日上海外国巡捕屠杀市民的事实情状,迅速点醒在可疑事实和不良舆论之间彷徨以求真相的市民。社论、时评凡有驳斥必附事实依据,揭批帝国主义罪行必列举事发具体时间、地点、当事人乃至指证人,要闻和消息注重以数据为证,如在报道电车工人回应号召罢工时,详细列举开车、卖票、修理工人罢工具体人数。
时代在变,舆论战也在变,但变的多是外在形式,其斗争本质未变。《热血日报》的舆论斗争策略表明,“被动应战”“坐等‘背锅’”绝不可取,要把握先机,主动出击,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揭穿谎言谣言,用事实展示中国的发展成果,用事实让世界了解一个从不避讳不足、始终向往美好并不断创造美好的当下中国。
(三) “斗争”“团结”双管齐下,巩固扩大主流舆论阵营
《热血日报》创刊伊始,反复强调我们的敌人是一切世界的帝国主义制度,也包括杀戮逮捕爱国运动者的刽子手、媚外的官僚、军阀奸商等。在连发社论讨伐一众敌人的同时,也注意寻求帮手,团结大众。对代表大多数民众的上海反帝统一战线组织工商学联合会的主张要求,不遗余力地宣传报道,吸引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民众加入反帝爱国阵营;对民族资产阶级则尽力团结,重视其意见和建议,刊登来函《商人之言》《如何振兴中国实业》,让其畅所欲言;借助中外名流影响力,刊登萧伯纳、于右任等反对大屠杀的言论,争取文化界民主人士中的同盟者。
在一阵高过一阵的反帝浪潮中,在《热血日报》等进步报刊的舆论斗争配合下,越来越多的工人、学生、商人加入“三罢”反抗斗争,包括外国人在华机构职员和在华企业工人,更有来自世界各地工人平民的声援和捐助,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
(四)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打造新闻舆论战线精锐之师
《热血日报》在舆论斗争中取得的成效战果,离不开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能打胜仗的精锐队伍。瞿秋白临危受命,担任主编,又抽调郑超麟、沈泽民、何味辛(何公超)等,共同组成编辑委员会。[7]瞿秋白是主要撰稿人,为《热血日报》共撰写社论、时评21篇,杂感、小言23篇,并经常撰写编者按。[8]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工作量令今人也望尘莫及。其时,瞿秋白身染肺病时常吐血,仍不肯休息片刻,几乎不分昼夜地撰写文章、听取汇报、商量选题。[9]郑超麟、沈泽民、何味辛写文章,同时编辑新闻稿。沈泽民英文好,负责看外文报刊资料,了解西方媒体对五卅运动的报道及舆论导向,并从中找出谬论,写文批判。稿子编好后,郑超麟要送到印刷厂,校对后才能回到租界的宿舍睡觉。[10]就是在这样艰苦紧张的环境里,报社成员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齐心协力,完成了撰稿、组稿、编辑、印刷、发行等一系列工作,谱写了光耀中共党史和中国新闻事业史的不朽篇章。
四、 结语
“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11]《热血日报》的舆论斗争实践为此作了最好的注脚。百年来的世界风云变幻证明,舆论斗争这根弦一刻都不能放松。中国正站在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既要强化正面宣传,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更要主动发声,敢于亮剑,打好打赢舆论斗争主动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寸步不让、寸土不失。
注释与参考文献
[1][2]宋新桂.评析瞿秋白的《热血日报》社论[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1.
[3]罗婧,方玲.浅析《热血日报》的办报特色[J]. 《新闻世界》,2012(5):158.
[4][6]发刊辞[N].热血日报,1925-06-04(1).
[5]本报启事[N].热血日报,1925-06-16(1-4,中缝).
[7][10]郑超麟,希丹.回忆党的早期报刊[J].中共党史资料,2009(3):70.
[8]李美玲.热血沸腾的二十四天——兼论瞿秋白对党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的贡献[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4):67-68.
[9]方石.五卅运动中的《热血日报》[EB/OL].[2023-08-02]http://news.sina.com.cn/c/2007-05-11/170212966698. shtml.
[11]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