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谱联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

2023-11-12祝金旭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

祝金旭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014)

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调整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1],形成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1 形成“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

高校在实践中要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教学过程[2]。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高度融合。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该校充分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特性,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逐步形成“三个面向、三个融合、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文化引领、专业融入、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示范平台。

2 构建“三三三”联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三三三”体系是指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三个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通过“三段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

2.1 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可以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和美学等通识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调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程”“面向未来发展”。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创新创业讲座,如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杰出企业家、成功创业的校友举办讲座,让大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2.2 构建“三个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2.1 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强调传承与创新并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把学科发展和学术前沿等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3]。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紧密结合,深入挖掘专业核心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课程内部融入创新创业知识,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医学专业为例,该专业在经济学、中医药发展史、心理学及社会学等课程的教学中,将创新创业知识深度融入专业知识教学,比如,将创业的成功案例、历史人物引入中医药发展史课程教学,把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对医药健康创业的影响等研究内容融入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分析创业的影响要素,将对创业进行自我绩效评估等内容融入心理学及社会学课程。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根据专业需要,增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多层面、多维度的深度融合。

2.2.2 实现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发展[4]。首先,高校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突破口,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及第三课堂的互动互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重视知识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高校将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调发展,在教学改革中重视知识的综合性、体验性以及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性[5-6],探索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方法,在人才培养评价方面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多样性发展。

2.2.3 实现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就业和创业是学生毕业后选择的两个方向,高校要立足职业教育,将其与创新创业教育整合,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建设[7]。同时,高校的团委、学生工作处等相关部门应协同推进,构建“一体多翼、多重保障”、全方位、立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2.3 “三段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

2.3.1 全面普及的创新创业理论教学

高校可采用“普及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教学目标[8]。“普及式”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设计方面,其注重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结合,通过创新创业知识和创新创业项目,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验证途径和专业能力的实践渠道。

2.3.2 分类施教的创新创业实训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面向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教师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培养创新创业人才[9]。高校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并通过测评软件遴选出具有创新创业意愿并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大学生,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创新创业培训,教师在其选择创新创业方向、确定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等前期筹备工作和实践运作阶段发挥指导作用。高校还应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搭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10]。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该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面向24 个本科专业,覆盖率达100%,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便利和保障。

2.3.3 重点培育的创新创业孵化阶段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培育,高校将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和创新创业项目引入孵化基地,积极扶持有孵化前景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生团队,帮助学生实现“三段式”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闭环。

3 构建“四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模式

高校要突出办学特色,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高校应结合产、教、研合作整体布局,全面更新教育理念,从机制和发展模式入手,做好顶层设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发展建设[11]。在实践中,高校可从师生联动、项目推动、平台带动、机制驱动四个方面,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工作发展模式。

3.1 师生联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高校“双创”教育应立足“学生全员、教师全员、干部全员”,使“双创”落实到日常教育工作中,形成全员参与“双创”教育的氛围[12]。高校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规划人才培养定位,推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全面融合,结合专业特点,开设系列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并将其纳入学分管理,整合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

3.2 项目带动,完善创新创业项目建设机制

高校要立足本校特色,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突出学校专业优势,通过“竞赛转项目”“科研创项目”“培训育项目”等具体举措,完善项目建设机制,结合各自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整合相应的资源,建立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外基地,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热情,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通过项目带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3]。

3.3 平台推动,形成校外创新创业加速器

高校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立足校内和校外两类资源,搭建校内外孵化平台,同时加强校地合作,实现与地方政府部门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14]。

3.4 机制驱动,确保创新创业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和高效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是理念的更新,重点是平台的建设,关键是机制的创新,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升级的前提。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和校长办公会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分阶段、有重点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组织保障。例如,山东中医药大学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规章制度,对学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工作量计算办法,鼓励有实力、有精力、有能力的教师申请成为创业导师,开展优秀创业导师的评选,在职称晋升评奖评优上给予倾斜,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4 结语

该文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逐步构建“广谱联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期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