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的意义与策略
2023-11-12王倩南
李 冉,王倩南
(亳州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对现代化建设中的乡村衰落问题的积极回应。农村衰落是任何国家从“农业生产”转型为“工业生产”时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农业文明”转化为“工业文明”时的必然阵痛。党和国家为了推进现代化与工业化建设,率先发展工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伴随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农民通过参与工业生产的方式摆脱农业,离开乡村,造成农村地区的“凋敝”。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本质上是农村衰落问题,要想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因此,我党将三农问题上升到战略高度,制定出乡村振兴战略。而在我国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的视域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规范,各机关和政府部门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诸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积攒创业经验,提供创业机遇,进而发掘大学生的创业潜力,赋能乡村振兴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1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的意义
因长期受传统就业理念的制约,大学生就业后向往一线城市与沿海地区,不愿到边缘地区或乡村基层就业。十四五提出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方略,为农村经济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为推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并鼓励人才下乡。而大学生正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与关键要素。地方政府应结合发展实际,支持并引导大学生进入农村创新创业,为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能够为农村发展带来活力,重塑城乡关系,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具体来讲,大学生进入农村返乡创业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教育意义、社会效益等层面。
其一,经济效益。乡村经济无法得到高效、全面的发展其深层原因是缺乏就业岗位,造成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不仅导致农村人口流失,也在某种层面上加重了城市的就业负担。将乡村振兴与创新创业结合起来,能够推进城市劳动力转向农村,缓解城市的压力,保障农村人才的储备。并且大学生返乡创业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先进的理念和思路,激活农村活力,提高机械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效益的提升。譬如在充足的人才储备、先进理念与技术支持下,农业生产格局将得到优化,新要素的流入又为农业生产力的增长提供支持,进而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其二,教育意义。大学生返乡创业对推进乡村经济发展拥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能够统筹城乡经济关系,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资源,将城镇化资源转移到农村能实现乡村财富的有效积累。大学生进入农村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对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拥有一定的价值。大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到农村经济发展中,改善乡村环境,体现其社会责任意识,也为其它学生作出表率。此外,在双创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通过创业实践活动检验与夯实专业基础,将课堂知识运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以,返乡创业可以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提供了支持。最后是社会效益。我国当前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加严重,农村衰弱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乡村振兴战略还未获得持续的动力保障。而将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不仅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通过创建企业增加农村就业岗位,使农村居民回乡就业,均衡当地的人口结构,也有利于解决一批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问题。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进入农村创新创业的机会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机会有很多,大学生可以利用资金、人脉、技能、知识到乡村进行创业,积极发展金融业、花木产业、旅游产业、生态科技及创意农业。
其一,发展花木产业。大学生进入农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构建一批花卉苗木产业基地或产业带,促进花卉苗木的集约化建设。这样不仅能够响应乡村振兴对“生态宜居”的基本要求,美化乡村环境,推动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还能促进农业结构的科学调整,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赋能三农问题的解决。
其二,发展旅游产业。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乡村旅游属于一种“自发增长的模式”。通过支持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能够丰富内容、突出特色,规范管理与经营,指引乡村旅游提升品位与档次,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干净、温馨、舒适的休闲场所,能够开发出更多乡村文化资源,提升我国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提高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2]。
其三,发展生态科技业。大学生通过在乡村流转土地,集中优质的土地资源,构建生态农业生产、生态农业示范、生态农业休闲的科技产业园,创设生态企业来运作和经营,构建农业生态示范功能区、体验功能区、休闲度假区、教育功能区,可以提升农业科技化质量与水平,推进农业科技知识的有效传播。帮助农村居民在掌握农业科技的前提下强化生产工艺与流程,促进当地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四,发展创意农业。通常来讲,创意农业主要指将人文要素养与科技要素渗透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断拓宽农业生产功能、整合优质资源,将传统农业开发为集“生态”“生活”“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大学生学习能力强、学识丰富,可以借鉴美国、日本、荷兰、德国、法国等创意农业模式引入创新理念,利用文化知识,发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质量与价值。在创意农业发展中,大学生还应加强品牌建设,注重对乡土文化的融入,让文化元素与农业发展结合得更紧密,提高创意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是发展金融产业。我国大学生能够将现代服务业融入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形成“贸易-金融产业体系”。到乡村创设金融公司,构建商业商务综合体,加速乡村商贸产业的发展。通过引进一批品牌进入农村,实现消费人群的“集中”,满足乡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完善乡村的生活功能,推进农村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进入农村创新创业的问题
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指明了道路,为乡村建设勾勒了蓝图,也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但伴随乡村振兴与创新创业结合的深入,却面临着诸多层面的问题。
其一,创业政策还未完全惠及返乡大学生。政府部门不仅是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支持者,还是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服务者。当前我国政府对大学生进入农村地区开展双创活动的服务和支持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行为支持”的力度不足。由于大学生不了解市场环境,创业资源与创业资金相对缺失,造成大学生在创业中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风险。但政府部门却难以聚焦到行为支持上,强化帮扶政策,消除大学生创业的阻碍。譬如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创业领域的限制[3]。另一方面是扶持补助不够。即不能就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减免税费和租金。
其二,服务力度不足。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的服务支持有两点不足。一方面“重启动轻服务”。即注重“创业启动”,忽视“指导服务”。部分政府考虑更多的是通过创业带动就业,通常以解决农村就业问题为落脚点和出发点,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在培训、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了较多的支持,但在风险防控与后期经营上却缺乏相应的指导与帮扶。另一方面是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度不足,很多惠及大学生的创业政策,难以得到有效地落实,导致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热情受到影响。此外,部分地区的政策制定未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形势,致使大学生返乡创业无法全面赋能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4]。
其三,创业经验与技能不足。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还面临着创业经验、创业技能、创业资源等方面的困境、其中学校与政府已提供了充足的政策支持,弥补了学生在资源上的创业短板。然而在创业经验与技能方面,大学生还存在革新能力、社交能力、营销能力、决策能力及目标制定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需要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体系,集中精力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创业素养。最后是观念滞后与准备缺失。一是观念滞后。由于城乡差距明显,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导致社会大众对返乡创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创业观与择业观,致使大学生不愿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二是缺乏前期准备。大学生进入乡村地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只有做好前期谋划与准备,才能提高返乡创业的成功率。但很多大学生缺乏前期准备的意识,不了解返乡创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资源及素质,影响到返乡创业的成功率。
4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策略
其一,创业政策要向大学生倾斜。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在培训、税收、资金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特别在乡村对毕业生需求剧增的背景下,政府支持双创的政策要向大学生有所倾斜。首先是行为支持。大学生还不熟悉市场环境,创业资源与资金相对缺乏,导致他们在创新创业行为的选择上比较犹豫,渴望得到国家和政府的“帮助”。所以在返乡创业上,地方政府部门应放宽要求,简化创业登记流程,譬如准许集体注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切实实现一码一照。其次是加强扶持补助[5]。除了一般补助外,地方政府应结合实际情况,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农业发展等减免政策。譬如对大学生初办服务型、科技型企业,自注册登记日起,能吸纳多人就业并交纳社保的,应给予一次性的扶持补助。大学生进入农村产业园进行创新创业的,租用园区厂房创办企业的,应给予免租金或租金补贴等优惠。对于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政府应根据相关规定,提高贷款额度,缓解大学生的资金压力。
其二,工作重心应转向过程服务。政府部门除了在税收减免、启动资金等层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外,还要加强“过程服务”。首先是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政策倾斜,有利于吸引大学生进入农村创新创业、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但在政策制定或执行的过程中,我国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大学生能够享受到实惠,从而激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热情与积极性,指引大学生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为此,政府部门应加强部门之间协调,构建完善的监督与评估机制,提高政策辐射范围与质量。其次是加强风险防控与后期经营的帮扶。大学生的风险承担、社会阅历及抗挫折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应对各类创业问题,容易出现“后劲不足”“中途放弃”等现象。因此需要各级政府提供 “过程风险分析”“法律援助”“政策咨询”“资金运转”等帮助,帮助大学生破解各种创业难题。最后是政府政策应结合社会形势进行调整与优化。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地方政府应在创业服务、税收减免、贷款融资等层面,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帮扶与优惠,将创新创业引入乡村地区,助推乡村经济的发展。但在政策制定中,我们必须结合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式,及时响应国家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其三,学校应加强双创人才培养。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必然会成为“新潮”,学校应多推进、多举措引领学生理解、掌握、认识乡村振兴,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中。一是设置乡村振兴领域的学科专业。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既涉及农科专业,也涵盖通信、文化、经济、政治等展业领域。院校应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开设跨学科的、乡村振兴领域的专业,培育出一批拥有双创意识,热爱乡村的高质量、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奠定人才基础。二是将创新创业融入到培养方案中。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围绕双创教育开展专题论证活动设置双创教学板块,将双创内容渗透到人才培育的全过程,实现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效果。并在培养模式上逐渐形成全程化、递升式、立体式的教育工作体系,创设融资平台、孵化平台、校企合作及实践平台等服务平台,为大学生进入农村地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完善的创业实践与创业训练机会。此外,学校应围绕乡村振兴需求与创新创业,优化评价体系,从素质、能力、知识等角度出发,加强对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素质的评价,使学生培养植根于乡村振兴,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其四,提高认识与做好前期准备。大学生应把握好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就业观。综合考虑家庭经济、自身能力、专业特征、兴趣特长等因素,做好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规划。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双创素养,发掘自身的潜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但针对大学生的认识与准备问题,应做好如下两点: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一方面,我国政府部门应加强网络宣传工作,帮助社会大众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诠释返乡创业的前景与优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深化大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多开展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深入农村,发现农村的“美”和“好”,把握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加强大学生进入农村创新创业的信心。二是大学生要做好前期准备。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学生,应综合考虑家庭条件、自身能力、专业特征等因素,积极听取朋友、家长、教师等建议,多与拥有创业经验的人进行交流,经过深思熟虑再进行创业。而在项目的选择中,大学生不应盲目跟风,要长远考虑,综合分析创业项目的优缺点,提高发现创业的成功率,推动乡村 经济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扎实推进,乡村文化、经济、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乡村的创业环境与发展态势良好,大学生返乡创业将成为一种顺应时代建设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我们应全面梳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要求、路线及文件,明确大学生进入农村创新创业的方向,以返乡创业为抓手,强化政府、高校、学生之间的联系,努力打造一个资源集聚、政策支持、路线畅通的创业帮扶体系,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实效性,使大学生积极、自觉地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做好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