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2023-11-12张彬彬刘素慧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劳动思政

尉 辉,杨 毅,孙 淼,张彬彬,刘素慧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新时代背景下,为培养大学生劳动意识,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是主要渠道,思政理论课程则是主要阵地。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促进大学生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通过采取具体的劳动实践,培养劳动意识,纠正劳动态度。同时,在各种劳动过程中,大学生逐渐加强对人格、社会和自然的理解,将科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劳动实践,提高劳动教育的效率。新时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的人才储备力量,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者的相互融合,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理念、实现优质教育要求、实现国家教育政策目标的必要条件。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关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是对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呼唤。

1 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现状

劳动教育不仅体现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理论课上,还应体现在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的诸多方面,如日常管理、学生社团、资助动机、创业教育和学术指导。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可以锻炼强壮的体质,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培养互助、团结、进步的精神,促进自身心智的健康和成熟,这是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任务。其次,“大学生既是劳动教育的对象,也是巨大的劳动力资源”。诸如实践活动,勤俭、在校实习等,不仅让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解决大学生的生活困难,还可以改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工作条件,弥补公共教育资金的不足,这也是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最后,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道德教育功能,学生通过编制校报、校刊等活动,弘扬“学校精神”;通过设计的引文、书法和绘画,营造丰富的文化氛围;学校管理人员带领全体学生检查纸屑、烟头、塑料袋等公益劳动,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这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文化建设中强调劳动教育的内容。

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发展课程体系中的劳动教育和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还要注重学生日常工作中劳动观念的发展。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确定劳动教育形式,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

2 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课程问题是导致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软弱无力的问题之一。首先,思政教育的灵活性不强。在整体课程设计上,教材过时,创新不足,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内容保持不变。思政教育专业课程创新性不高,脱离现实,效果不佳。使劳动教育的载体无效,阻碍了劳动教育的发展。其次,劳动教育的重视度不够。虽然思政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纳入了劳动教育的内容,但劳动教育课程尚未正式纳入课程,教学时数和学分计划也没有适当安排,师资队伍短缺或者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劳动教育重要性尚未得到认可。最后,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内涵未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

2.2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实践教学难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如在“毛选”实践培训课程中,对劳动教育课程缺乏相应的关注度。第二,实践教学过程中,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内容陈旧等问题,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三,实践与教学内容之间缺乏整合。课堂实践只是学生要完成的一项简单任务,很难达到劳动教育要求。

2.3 日常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3.1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有客观的理解和认识,就不可能深入研究这一问题,课程设计和教学也变得不那么乐观。日常思政教学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忽视劳动教育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教学习惯自由,课堂教学理论分散等,限制了劳动教育有效性的发挥。

2.3.2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对脱节

在教学方法上,劳动教育与实践教学不匹配,导致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对脱节。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缺乏深入的实践活动,未采用灵活的教学实践方法,未有效培养勤劳求学的精神,导致大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阻碍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

2.3.3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学校专业的发展和教学实践的扩大,教育经费的短缺普遍存在,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教育设施和资源的需求。实际培训活动的资金在不同活动之间分配不均,专项教育资金占比相对较小,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只能通过临时资助的方式,发展思政教育实践课程。

2.4 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劳动教育的有效性离不开家庭、学校、政府甚至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提高劳动教育也需要社会实践的检验。

2.4.1 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足

首先,评价目标不准确。评价的目的不仅包括劳动教育的效果,还包括大学生在参与劳动教育整个过程中与之相关的所有要素。其次,评价过程保障不足,劳动教育缺乏灵活性。评价过程中应不时地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新的评价方法,如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设立意见箱,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效果反馈给老师,高校相关部门进行研究,协调学习新课程,从而改变教学方法。

2.4.2 评价原则应注重多样性

以人为本,在多媒体实现的条件下,思政教育课程作为面向所有不同专业学生的公开课,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了节约学习资源,将多个班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举办“大班”教学,任课教师不能和每个学生更好地互动交流。

2.4.3 缺乏适当的反馈系统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生活中,学生、老师的反馈只是一个方面,家庭、企业甚至社会各界的反馈都要融入整个系统,如此,大学生面临的每一个角色以及与劳动和道德有关的行为才可以得到改善。

3 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径

3.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

劳动价值观是劳动教育的本质,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劳动教育过程目标体系的核心。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不仅决定其对劳动实践的态度,也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对于劳动教育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只有达到这个目标,劳动教育才能发挥作用,更好地融入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

3.2 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陶行知教育理念提倡:“行是知之始”,“行”是实践基础。在日常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类劳动实践中的劳动观念、劳动情感以及劳动意志,都体现在普通劳动习惯中,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习惯的发展又受到劳动教育的影响,一方面他们是否在意识形态上正确理解劳动,另一方面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机会形成有意识的劳动行为。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提高认识,把劳动实践与自我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劳动和自我的认知,在日常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3 促进大学生发展创造性的劳动技能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既是劳动教育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培养大学生创新态度,提高劳动技能创造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劳动技能应该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劳动技能练习是一种心理活动,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手脑结合,只有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同时发展体力和智力。另外,随着劳动技能的不断提高,创新思想的不断产生,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产品不断被创造,进一步促进形成社会劳动的良性循环。

3.4 帮助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劳动道德

3.4.1 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作用

劳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劳动质量,使他们有机会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在劳动实践中公开思考和表达意愿,更重要的是,在劳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教育包括思想教育、道德素质等要素。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觉遵守道德理论规范,培养健康的品质和良好的个性,真正理解劳动的作用和意义。在劳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勤劳工作的优良品质,不断提高劳动品格,实现自己的价值。

3.4.2 发挥学生党团群组织作用

加强学生劳动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基层组织的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做好劳动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在组织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团体的力量,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同时,要结合党的组织优势和影响,发挥模范作用,发挥精细影响作用,加强党员先锋队引导作用。首先,必须定期在学生会和其他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其次,合理依靠班级、社团等组织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最后,发挥学生干部的力量,把各部门联系起来,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劳动教育是一个微妙的过程,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要有长远的规划,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劳动性格中的作用。

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使他们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和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也是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劳动教育并将其融入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融合途径。当然,这些途径需要适当的环境和土壤,必须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其有效性。

猜你喜欢

应用型劳动思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热爱劳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