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多极化

2023-11-11田德文

人民论坛 2023年20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田德文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世界多极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在世界多极化过程中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顺应时代潮流、引领发展大势,成为建构“多极联通”新世界格局,维护经济全球化,践行真正多边主义,与世界各国携手维护多极化时代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大国担当。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多极联通”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成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尽管美国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还有一定优势,西方集团在国际舞台上仍然表现强势,但是美西方对世界的影响力持续衰退,新兴工业化国家综合国力快速上升,地区性大国、强国的独立性增强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么,多极化世界的未来是否会重归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那种一超多强、群雄并起、相互倾轧的局面?如果是那样,人类可能会重蹈两次世界大战的覆辙,甚至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这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关乎人类命运的核心问题。

中国给出的答案是,世界各国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完全可以避免重演此前百年间的历史悲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在多极化世界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中国在此倡议下提供了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得到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认可。据中国政府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新时代中国外交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基础,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倡议为方向,以“一带一路”倡议为重要实践平台,最终目的是与世界各国携手为多极化世界打造一个互联互通、共谋和平与发展的新愿景。新时代中国外交在世界格局层面上的价值取向可概括为“多极联通”的新模式,强调世界各国在多极化世界中维护和平与发展时代主旋律的联通与共同行动。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世界走向“多极联通”新模式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带一路”推动世界“多极联通”,呈现出两个基本特点:

第一,将“多极联通”建立在各国共同意愿基础上。中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创之国,但此项倡议绝非某些国家认为的以中国国家利益为中心或中国单方面推进的国家战略。目前,国外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负面评价可以概括为一种臆测和一种误读。臆测的主要内容是“中国霸权论”,如美国官方就认为“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倡议既是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蓝图,也是一个试验场”。误读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战略论”,将“一带一路”倡议理解为中国的“大战略”,与战后美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在国际上形成这两种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理解,根源是“冷战思维”在多极化世界中还拥有很大影响。按照“多极联通”的新世界观,多极化世界不需要霸权国家,更不应重蹈霸权更替的覆辙。这些责难都建立在美西方所习以为常的“国强必霸”的逻辑基础上,而中国外交的前提是不称霸。只有从丝路精神出发,才能正确理解“一带一路”这项开放的国际合作倡议。

第二,“多極联通”是世界各国共谋和平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涵正是在多极化世界中推进国家间互联互通来共谋和平与发展。在以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但是也有两种比较常见的负面认知。一是将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视为中国介入地缘政治博弈的新动向。二是美西方媒体不断渲染“债务陷阱论”,主要指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操纵性全球战略的一部分,通过不可持续的贷款为发展中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然后利用债务来获得对这些国家政府的影响力。这两种负面评价的根源同样源于以过时的“冷战思维”来看待形成中的“多极联通”新世界,前一种的结果是加剧地缘政治经济对抗性,后一种的目的是增加中国实施国际发展合作的困难。事实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建立在各国共同意愿基础上共谋和平与发展的,“多极联通”是有利于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时代发展新方向。

“一带一路”倡议与“多极联通”助力经济全球化

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发展进入高潮期,其实质是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在全球较大范围内重新配置生产要素,布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经济全球化在给参与其中的国家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程度不等地造成行业收益不均、阶层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尖锐等问题。以2011年9月发生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为标志,美西方国家先后出现较大规模的“反全球化”运动,各国政府程度不等地采取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国际经贸合作、减少移民流入等措施来回应民意的变化。近年来,美西方进一步以维护“经济安全”为口实,不断扩展以政策法规“堵”经济全球化的幅度和范围。

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造成的问题只有通过改革全球化才能解决,靠各国政府来“堵”不可能解决由于全球“通”所带来的问题。要下大力气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新时代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建设性推动经济全球化走出困境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区域发展平衡,“多极联通”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动力。例如,制约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封闭的内陆位置。历史上,中亚地区的兴衰正可以诠释经济上“通”则兴、“堵”则衰的客观规律。作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中亚成为中国互联互通合作的重点方向,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同实施一系列大项目,广泛惠及各国人民。展望未来,随着中亚国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不断完善“多极联通”国际合作新格局,中亚回归经济全球化主流的前景可期。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为走出经济全球化困局提供了精神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源自资本和其他经济要素打破主权国家边界进行配置的客观需要。如果对经济全球化片面实行“自由放任”的立场,容易在主权国家内部形成经济与社会、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国际社会中形成受益不均、贫富分化加剧的问题。但即使如此,退出或限制經济全球化也只能产生双输的结果。要突破这个怪圈,需要为经济全球化赋予更强的精神引领。在这方面,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创新,“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倡议是各个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行动,其秉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发展、国际合作、消除国家间、民族间和宗教间的冲突开辟了新的前景。

“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合作的国际公共产品

多边主义是推进“多极联通”国际合作的必要条件。中国以实际行动积极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多边主义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所支持的是以开放与合作为特征的“真正的多边主义”,与美西方以排他和对抗为特征的“多边主义”形成鲜明对照。“真正的多边主义”绝不仅限于在多边场合达成“原则共识”,新时代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体现真正的多边主义精神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的鲜明特征是开放合作。“开放”指的是任何希望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可以参与,“一带一路”平台上的国际合作不设任何政治条件。“合作”指的是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只要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的原则,就可以取得互利共赢的结果。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坚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此平台上,中国推动建立“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强化对国际合作的多边金融支持。同时,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越南“两廊一圈”、东盟“互联互通规划”等多边合作构想的良性对接。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使参与方贸易增加4.1%,吸引外资增加5%,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2012年—202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占全球份额提高3.6个百分点。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2015年—2030年,将有760万人因此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将摆脱中度贫困。

在“一带一路”倡议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美西方国家基于“冷战思维”表现出日益增长的焦虑,试图在其排他和对抗的多边平台上采取共同行动,通过战略对冲、政治批评等来遏制“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多极联通”已经成为有益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势所趋,“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广泛欢迎,美西方的负面应对恐怕难以取得令他们满意的效果。

第一,战略对冲需要巨额投入。为对冲“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影响,美国提出把中国排除在外的“印太经济框架”,欧盟公布“全球门户”计划。2021 年,“七国集团”在美国推动下推出“重建更美好世界”(B3W)计划,摆出要与“一带一路”倡议竞争基础设施投资的架势。其宗旨是和其他“有相同想法”的伙伴展开合作,动员私有资本在气候、健康和健康安全、数字技术、性别平等和公平四个领域投资,促进“民主国家引导的以价值驱动、高标准、透明的基建合作”。也就是说,想分食这张大饼的国家必须经过美西方筛选。据估计,“B3W”将帮助发展中国家满足在基建上超过40万亿美元的需求,这张大饼何时“上桌”还有待观察,从美西方国家的财政困难看恐怕不会很快。因此,美西方在多极化世界上建构排他和对抗性国际合作平台已经明显力不从心。

第二,政治批评缺乏事实依据。与美国相比,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倾向于施加更低成本的政治批评。一是指责“一带一路”项目违背了“市场规则、透明度、可持续性和国际标准”,“与欧盟的贸易自由化议程背道而驰”。二是担心“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中国巨大的钢铁生产能力充斥世界市场”,威胁欧洲工业基础,弱化其就业、增长和国际竞争力。三是怀疑“‘一带一路将权力的天平推向受补贴的中国公司”而欧盟国家无法获得更多投资机会。归纳起来,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政治批评的真正原因是怀疑中国“追求国内政治目标,如减少过剩产能,创造新的出口市场和保障原材料的获取”,以及中国公司承担大部分“一带一路”项目。这些批评明显缺乏事实依据,“一带一路”合作项目都是经过参与国平等协商的,不存在历史上西方殖民者强加于人的可能性。反观欧盟,在坚持“贸易自由化”原则方面,欧盟近年来越来越多地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干预国际经济合作,贸易保护主义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世界多极化中的中国担当

新时代中国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是在世界多极化浪潮中提出的,是构建“多极联通”新格局,推进各国共谋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冷战结束后,走向多极化的世界又一次“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人类面临两种截然不同的取向:一种是重拾冷战思维,挑动分裂对立,制造集团对抗;另一种是从人类共同福祉出发,致力团结合作,倡导开放共赢,践行平等尊重。两种取向、两种选择的博弈和较量,将深刻影响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取得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建构“多极联通”新格局方面的大国担当。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是更具开放与合作精神的国际合作平台。一是参与其中的国家和地区众多。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二是合作领域广泛,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金融、社会、海洋、电子商务、科技、民生、人文等领域。三是有效推进国家间“互联互通”,在充分政策沟通的基础上,各国构建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管网为依托,涵盖陆、海、天、网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显然,这些成果绝非中国凭借一己之力可以取得,而是与相关国家平等协商实现的互利共赢。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以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为重要合作目标。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覆盖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和非洲。截至2022年10月底,中国海关已与3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签署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安排,助力沿线国家、地区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据统计,2013年—2022年,中间产品出口占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比重由49.8%升至56.3%。中国的纺织品、电子元件、基本有机化学品和汽车零配件等商品在沿线国家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增长迅速,对拉动沿线国家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取得这些成就,根源在于中国始终正确认识本国发展与世界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多极化时代表现出的大国担当有目共睹,得到很多国家的赞许与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很多国家赞扬其所体现的丝路精神和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国际社会中也不乏唱衰抹黑“一带一路”倡议的声音,部分西方媒体和智库杜撰的“一带一路”“债务陷阱论”“环境污染论”“数字威权论”时常聒噪。究其原因,无非是担心中国从“一带一路”合作中获益多,或者抱怨自己从“一带一路”合作中获益少,二者经常是相互连带的关系。

事实上,“一带一路”框架具有足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只要以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为目标,任何国家都可以随时以任何形式平等参与相关国际发展合作。也就是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从来就不是要为国际发展合作“包打天下”,更不是要谋求本国的霸权地位,而是要建构一个开放合作的国际发展合作新平台,通过建构“多极联通”新格局与各国共谋和平与发展。这种胸怀天下的开放胸襟,正是多极化时代中国担当的精神基础。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注: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工程重大项目“习近平‘文明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意义及其国际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9mgczd004)阶段性成果】

责编/于洪清 美编/王梦雅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大学精神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