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生态:困境、反思与治理
2023-11-11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2023年8月24日,不顾国际社会和本国民众的强烈反对,日本政府单方面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海计划;10月5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再度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第二轮排海。作为世界上唯一经历核爆炸、遭受核打击且发生核事故级别最高的国家,日本理应比任何国家都更能深刻地体悟到核爆炸、核事故、核污染对人类生态环境的重大危害和影响。但为了摆脱核污染水问题所带来的沉重财政负担,日本政府一方面对内依靠行政体系的结构性暴力推行狭隘的“国家理性”,另一方面则打着国际原子能机构背书的旗号,导演了一出“公地悲剧”。
日本以邻为壑、狭隘自私的行徑,必然会对全球海洋生态和人类福祉造成不可逆转且深远广泛的影响。毋庸置疑,源自政治短视的人为灾难将成为未来海洋生态安全的新挑战、新议题。密切关注当前海洋生态安全形势,重新审视人海关系,深入剖析全球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困境及其原因,探寻全球海洋治理的出路,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海洋是属于全人类的公共产品,但是,在气候变化与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全球海洋生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海洋荒漠化等问题不断加剧;海洋灾害与突发环境事故频发、海洋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全球海洋治理理念滞后、国际立法规则效力不足、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滞后于国际格局调整、一些国家国际责任缺失等……这些问题无不凸显了全球海洋治理的困境,使海洋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因素明显增多。
与此同时,国家主义在国际事务中大行其道,带有人类利益属性的海洋生态安全往往被置于所谓国家利益和集团利益之下。特别是一些国家一味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企图掌握海洋霸权、攫取海洋利益,更易加剧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引发人类生存危机。可以预见,人类社会将长期面临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和海上安全形势愈加复杂的双重挑战。
海洋的连通性、开放性、共享性,将人类社会连结成为一个环境共享、利益共融、命运相连的整体,同时也带来了需要各国共担的安全风险和共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从人与自然的维度看,海洋与人类是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人类依海而生、因海而兴,海洋哺育了人类文明,是生命的源泉、生存的空间、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从人与人的维度看,人类社会因海洋而结成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海洋无疑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公共资源,海洋生态安全是人类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过程中把握未来共同命运的关键。
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关乎全人类的生存发展。面对加速演变的国际形势和海洋环境的危机挑战,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携手合作,共同确保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共同维护海洋的和平与安宁。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从全新视角阐释了人类与海洋和谐共生的关系,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世界各国应推动国际海洋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摒弃丛林法则、强者自由、赢者通吃的逻辑,携手应对各类海上共同威胁和挑战,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保护海洋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不断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国际合作,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让海洋不再上演“公地悲剧”,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