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血脂水平与延迟愈合的关系
2023-11-11李振东
李振东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骨科 (河南 开封 4750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指因骨质疏松原因,致使腰椎、胸椎、颈椎等椎体在轻度外力下发生的骨折。临床上多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具有创伤轻微、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恢复患者骨折的椎体和变性,解除骨折端对神经的压迫,缓解患者痛苦[1]。但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部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会出现骨折延迟愈合,这会导致患者骨折部位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2-3]。研究指出,血液循环是影响骨折患者愈合的重要因素,血运好的患者骨折愈合快,血运不佳患者骨折部位愈合缓慢,甚至发生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4-5]。而血脂异常患者常因脂质斑块易堆积在血管壁致使血运受阻,或可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延迟愈合有关。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开封市第二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前瞻性研究,选取开封市第二中医院骨科于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自愿参与。
纳入标准: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6]中的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临床症状明显;骨密度≤-2.5[7];胸腰椎骨折,愿意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首次椎体骨折。排除标准:受伤椎体数量≥2个;合并脊椎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正在接受血脂类药物治疗;对手术材料过敏;存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禁忌症;存在精神障碍。
依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合适患者140例。患者中男58例,女82例;年龄59-73岁,平均年龄(65.35±2.84)岁;体重48-74kg,平均体重(59.87±5.25)kg;骨折至入院时间2-10 h,平均时间(5.95±1.36)h。
1.2 研究方法
1.2.1基线资料收集方法 于患者入院时统计基线资料,内容包括:性别(男、女);年龄;体重;病程;骨折部位(前壁、侧壁);既往吸烟史(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有、无)。
1.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具体:(1)经正、侧、斜位的X线检查明确患者骨折的具体部位、骨折的严重程度、骨质压缩情况、椎管、椎间隙等基本情况;(2)麻醉方式:评估患者自身情况后,由专业医师评定给予静脉全麻或者局部麻醉。其中静脉全麻药物使用咪唑安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6;规格5mL);局部麻醉药物使用12%利多卡因(上海浦津林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244,规格0.1g);(3)手术步骤:患者俯卧位,在高质量的X线透视引导下,将穿刺针经椎弓根部进入患者椎体内,再用骨锤轻轻敲打穿刺针,使其向椎体内深入。待确诊穿刺针到达指定位置后,将调制好的骨水泥顺着穿刺针缓慢注入患者骨折的椎体中,注射过程中密切关注骨水泥注入情况,如有异常可暂停注射30s-1min,待骨水泥初步凝固后,改变穿刺针方向再行注射,避免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待骨水泥注射完成后,拔除穿刺针,手术结束。
1.2.3 椎体成形术后延迟愈合判定 根据《外科学(第9版)》[8]中相关标准对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延迟愈合进行评定。具体: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3个月时,经X线或者MRI检查提示患者骨折折断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患者骨折骨痂较少或没有骨痂生长,轻度脱钙;骨折线明显存在但无骨硬化表现即可评定为骨折延迟愈合。将术后3个时评定为骨折延迟愈合患者纳入发生组;剩余患者纳入未发生组。
1.2.4 术后相关指标及血脂水平检验 (1)血脂水平:于术后第2d,测量所有患者血脂水平。具体方法:所有患者于测量前禁食8h,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mL,经离心机(3000r/min;10min;半径10cm)离心处理后取上层清液,利用自动生化分析仪(爱来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BK-200)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TC正常值:2.33-5.17mmol/L,TG正常值:0-1.7mmol/L,HDL-C正常范围:1.2-1.68mmol/L,LDL-C正常范围:1.9-3.12mmol/L。(2)骨水泥量:由专业人员记录每位患者骨水泥注入量。
1.2.5 术后疼痛评分 于术后第2d,通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9]对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具体做法:取一张A4纸,在上面画一条长度为10cm的直线,直线一段为0,代表无痛感;另一端为10,代表疼痛剧烈。由患者在无干扰情况下在纸上做记号,记录每位患者VAS评分数值。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 25.0检验,其中计量资料采用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呈现,并进行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血脂水平对延迟愈合的影响;当P<0.05时,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延迟愈合发生情况治疗3个月时,1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延迟愈合发生组11例,占比7.86%;延迟愈合未发生组129例,占比92.14%。
2.2 基线资料及血脂水平对比发生组TC、TG、LDL-C指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骨折至入院时间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基线资料及血脂水平对比
2.3 术后血脂水平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后延迟愈合相关性经点二列相关结果显示,术后血脂水平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后延迟愈合呈正相关(r>0,P<0.05)。详见表2。
表2 术后血脂水平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后延迟愈合相关性
2.4 术后血脂水平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后延迟愈合的影响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TG、TC、LDL-C(均为连续变量)作为自变量,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延迟愈合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0=未发生;1=发生)。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TC、LDL-C升高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延迟愈合有关(OR>1,P<0.05)。详见表3。
表3 术后血脂水平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延迟愈合影响的Logistic分析
3 讨 论
一般情况下,骨折愈合时间超过同类骨折正常愈合时间的最长期限,而骨折端仍未达愈合标准即为延迟愈合。调查研究显示,椎体成形术后延迟愈合发生率在7.98%左右,若发生延迟愈合后即使针对病因及时干预,再愈合可能性非常高;若不及时处理,则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缓慢,出现骨头缺血、坏死等危害,甚至需进行二次手术[10]。因此,需及时分析并总结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改善压缩性骨折患者的预后。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发现,血脂水平与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延迟愈合发生有关,且血脂水平越高,延迟愈合发生可能性越高,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分析其原因在于,血脂水平是人体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可以参人体细胞的循环代谢,也是骨细胞分化所必需的物质[11]。而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其骨细胞分化本就缓慢,而长期的高血脂水平可通过干扰关键信号通路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使骨折部位的骨形成困难,从而诱发骨延迟愈合的发生[12]。此外,血脂中的脂肪组织可分泌一种瘦素,可直接作用于人体骨骼肌,通过神经来维持骨代谢的正常进行[13-14]。当骨质疏松患者血脂水平出现异常升高时,瘦素分泌也会紊乱,导致本就脆弱的骨折部位新生骨的有机物含量下降,基质退化,骨代谢减慢,骨折愈合速度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除上述两点外,血脂水平异常还可通过影响血流速度来延迟骨愈合时间。研究表明,血液流变学与骨折愈合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它可通过影响到患者骨折端的血液循环来影响骨折的愈合时间[15-16]。而血脂水平偏高的骨折患者,体内血液粘稠度较高,所以血流速度减慢,这极易导致骨折端口出现供血不足,成骨细胞生长缓慢,骨折愈合时间延长。所以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因重视对TC、TG、LDL-C指标的检测,如发现血脂异常,应及时通过药物或饮食干预,控制其在正常范围,或可降低延迟愈合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血脂水平与延迟愈合有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升高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需在临床中对其多加监测,降低延迟愈合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