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施策略
2023-11-11张旭邢菲
张 旭 邢 菲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唐山 063200)
引 言
现阶段,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仍旧不容乐观。在精准扶贫政策下,各地相关部门或机构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深入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鉴于此,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与研究精准扶贫机制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施策略。
一、“精准扶贫”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相关概述
2013 年11 月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不仅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各地要落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就业指导工作,要逐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实际上,我国城市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仍属于数量较大的群体,需要社会、高校、家庭的共同关怀与帮助。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逐渐呈现社会普及化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数量的增长十分明显,这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的严峻形势,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就业“两极化”的情况愈加严重。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2018)》,2018 年秋季学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125.80 万人,占当年报到新生总人数的14.70%。由此可见,我国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仍然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实际上,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顺利毕业及良好发展,不单单是大学生自身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关乎我国脱贫致富攻坚战能否胜利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进一步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困境,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通知》,明确指出了各地高校要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有效帮助他们快速实现就业创业。
二、新时代下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就业大环境的制约影响
实际上,相关部门在大学生就业政策内容上的不完善及其自身职能和导向性作用发挥得不充分,都会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得不到可靠的保障。因此,为了进一步有效保障此类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权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创业率,教育部和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大学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和规定。但目前,部分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性规定还未在具体制定或落实时上升至法律监管高度,使得此类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合法权益无法被有效保证。大学生就业创业立法层面上的缺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不够,同时财政部门给予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扶持不够,并且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机制并不完善,对于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落实监管不足,部分机构或人员利用大学生迫切需要工作、社会经验不足的弊端,在各类招聘网站及社交平台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使得本就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更为困难。另外,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条件受到影响,提供给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更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二)高校教育环境的制约影响
高校教育阶段是大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阶段,但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存在专业设置较为混乱、教学模式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模糊不清等问题,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专业能力不足,而且受高校教育环境的制约,部分大学生没有意识到个人职业道路规划的重要性。不仅如此,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与课程规划上具有同质化的特点,使得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大学生在进入社会或企业后,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另外,少数高校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知名度,存在盲目扩招的现象,导致专业特色和教育模式有所缺失,使得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就业市场中人才供需矛盾逐步加剧。而且,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落实不到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有限,相关就业创业课程大多形式化严重,无法科学地引导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不仅如此,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并不重视,使得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没有发挥作用,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困境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弱,无法及时解决与正确面对就业难题。
(三)大学生自身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
大学生自身家庭经济困难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经济的不允许使得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不得不考虑经济因素。众所周知,大学生在就业初期需要支出简历费、服装费、考试费、交通费、住宿费、培训费等,使得就业成本加大,导致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受到限制,没有办法与其他大学生获得同等的公平就业权益。不仅如此,受家庭经济困难的社会资本制约,在当前社会就业机制并不健全的情况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社会关系较为薄弱,不能为其就业提供具有帮助的社会资本支持。另外,部分家庭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与未来发展期望过高,加之家庭经济困难现象长期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
(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身个人因素的影响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出现就业困境的原因之一还有大学生自身的个人因素,过高的就业期望是其就业困难的通病。根据相关数据,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更愿意选择个人职业发展空间大和就业机会多的发达城市或是福利待遇优异的国企,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部分大学生并不会选择薪资待遇较低的农村或基层事业单位。为此,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错失了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与发展选择渠道更窄。再加上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不公平竞争的情况,就业更加困难。长此以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情况会有所下降,负面、消极的情绪会加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不仅会造成大学生精神紧张,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的一生。另外,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个人能力较弱,就业能力不高,使得其在工作团队中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创新能力等受到制约,降低了其就业的成功率。
三、精准扶贫机制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施策略
(一)完善与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保障与指导体系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难题不仅需要各地政府加强其调控的职能,通过各种合理的手段大力带动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环境,还需要各地政府制定与落实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逐步优化与完善就业市场机制,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构建良好的就业与竞争环境。一方面,各地政府要在宏观角度上强化调控力度,帮助各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稳步提升城市的经济发展,鼓励并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以此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各地政府要充分履行监督职能,监督与规范就业市场环境,维护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根据实际就业情况,搭建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与反馈机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大学生就业的监督与管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就业权益。此外,各地政府还应建立全面的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为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大学生提供精准的就业帮扶,根据大学生自身的实际专业能力和就业需求提供合理的就业岗位。各地政府还要搭建人才中介服务体系,借助数字化技术搭建企业、高校、大学生“三位一体”的就业平台,以此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二)搭建与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社会、企业共同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借助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与支持,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的均衡发展。各地政府要借助各类网络平台、电视、广播、融媒体、短视频及微信公众号等大力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风气。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和有关机构要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和企业主动加入教育慈善事业,可以在各高校设置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专项奖学金,以此扶持能力优秀的大学生实现就业。另外,企业要积极为高校应届毕业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或就业机会,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要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精准扶贫工作,为其搭建就业“绿色通道”,提供建档立卡、跟踪服务、“一对一”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建立合理的城市人才引进方案,以此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强化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困境需要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经济角度上对于经济困难的思想贫困,只有从思想上改变经济困难思想的制约,才能真正体现精准扶贫的核心目标。因此,各高校需要尽可能地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支持,鼓励和帮助此类大学生群体积极开展精准扶贫项目,构建优质的就业创业环境。通过定期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强化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技能,激发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潜力,帮助其尽快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抱负。不仅如此,各高校要积极举办校园招聘会,做好各类企业入校招聘的审核工作,在保障企业和岗位合格的前提下,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招聘信息。
(四)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欠缺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之一。为此,各高校应督促大学生将各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采用专业知识讲解和实训的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应用。另外,各高校还可以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扶部门,为大学生提供“一对一”帮扶咨询,让大学生更早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为毕业后的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与此同时,各高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针对就业、抗压、技能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心理辅导。比如,东南大学开展的“金钥匙计划”,主要是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所设置的免费的综合素质强化培训,通过定期的课程培训,开展大学生学业辅导、心理疏导、技能强化、就业指导等,以此落实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下“授之以渔”的政策。
(五)积极开展资助育人和就业创业教育结合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而言,各高校不仅要注重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还要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支持与帮助,如就业创业指导、专项资金等。但高校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帮助仍旧有限,因此各高校应积极尝试将资助育人工作和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提供更多的企业实习机会。高校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到地方重点企业学习和参观,为大学生争取与企业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以此让大学生了解就业现状,有针对性地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精准扶贫机制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仍旧是我国就业市场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政府、企业、高校应共同努力,发挥其自身的责任与职能,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就业指导帮扶,促进我国就业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