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成就与未来展望

2023-11-10文丨查静林青宁

中国农村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科技农业发展

文丨查静 林青宁

农业科技示范园植物工厂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大为创新驱动与自主创新战略奠定了基调。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科学谋划下,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等方面制定了系列部署,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显著提升、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不断跃升。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伟大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的伟大成就

(一)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跃升

自2012 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思路、新技术不断涌现,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动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分子设计育种、 节地节水节能等资源节约型农业科技、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科技、农业信息化和精准农业科技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取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技术不断涌现。截至2022 年,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超过9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已攀升至62.4%,农业科技创新已逐渐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核心。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总量迈上新台阶,2022 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1.04 亿千瓦,大马力、高效率、多功能和复式作业机具保有量快速增加。农机作业水平迅速提升,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2022 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7 万亿斤,较2021 年增长了0.5%,单产达到了386.8 公斤/亩,粮食产量连续8 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二)农业科技政策不断优化,改革进入深化期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推动中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科技作为推动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第一动力和根本支撑,作为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性、决定性力量,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16 年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现代农业技术要实现低碳、绿色、高效安全,从而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强调发展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技术,着重强调国家种业安全,将现代农业技术的重点放在动植物组学育种技术与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等方面,旨在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提高粮食产量,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明确指出要深化农业农村科技体制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主线,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攻方向,着力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供给质量。

智慧农业数据中心

(三)农业科技投入规模持续增加,投入强度有所增强

农业科技投入是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有效支撑农业农村“压舱石”“战略后院”的定位的先决条件。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2012 年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经费投入规模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8 年时间里,农业科技投入达到463.33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7.64%。此外,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也不断提高,由2012 年的0.52%提高到了2020 年的0.56%。同时中央财政投入13.4 亿元加强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条件能力建设。农技推广方面,中央累计投入58.5 亿元基本建设资金,改善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 中央财政每年投入26 亿元,支持全国2500 多个农业县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农技推广效能。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为科技进步水平稳步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经费保障。

(四)涉农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逐步成长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

涉农企业是推动农业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衔接,是推进农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稳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投入端看,2012 年以来我国涉农企业R&D 经费支出从479.18 亿元增长到了2021 年的917.73 亿元,涨幅明显。从产出端看,我国涉农企业创新能力也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根据《中国涉农企业创新报告》显示,2021 年涉农企业创新指数平均得分为47.28,相比2019 年(46.85)和2020 年(47.25),创新指数稳步提升。

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未来发展展望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农业基础研究滞后,政府资金稳定支持不足,市场化资金支持体系尚未形成,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突出,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低等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 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科技体系不动摇,建立省部关联机制

建国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三级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等学校、涉农企业及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总体架构。在支撑国家战略需求、国家发展全局、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升至60%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必须明确农业科技体系不同主体各自定位和核心使命,真正保持农业公益性,形成一支支撑国家农业生产力、科技创新创造力和产业发展国际竞争力的力量。建立国家级的农业科技创新的统筹安排机构,强化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强化资源统筹,强化国家意志的落实。建立省部关联机制,对地区院校提出“一省一特色”、组建柔性创新团队,坚持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支撑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二)坚持农业科技优先发展,建立农业科技优先投入机制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论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要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要保证农业科技优先发展、农业科技优先投入。然而,农业科技投入法人规模与强度却呈现出下降趋势(由2018 年的0.67%下降到2020 年的0.56%),同时与全行业R&D 经费投入强度(从2018 年的2.19%提高到2020 年的2.4%)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农业科技投入逐渐呈现出“弱质化”的问题。农业科技不仅具有公益性、社会性,还具有自然约束属性、生命属性,因此,优先发展的农业科技投入政策体系必须尽快建立,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强度的跃升,确保投入稳定性。力争2025 年农业科研投入强度达到1.5%,强化农业科技的地位,有效支撑农业农村“压舱石”“战略后院”的定位。

(三)坚持需求导向,构建市场化农业科技创新新局面

以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逐步形成中央-省-市三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涉农企业三类主体共同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的格局。实现各方创新资源、知识技术的互补互助与协同创新,实现农业科技创新链条闭环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有序运转的发展新局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农业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为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市场动能、增加市场动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

(四)提高“绿箱”支出比例,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内部结构

“绿箱” 支出不直接作用于市场价格,免于WTO 的削减承诺,是中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中重点方向。目前,我国的“绿箱”支出比例较低,与主要发达国家之间有较大差距,应将“绿箱”支出比例提高到85%左右,缩小与欧、美、韩的结构差距。此外,目前主流的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内部支出顺序依次为研究、推广、培训,研究占主要位置,我国应将农业研究的比例提高到50%,将农业培训的比例提高到6%,更加注重推广投入的质量和效率。

(五)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布局农业前沿技术

农业科技创新既要深耕目前的成熟技术,也要对标世界农业科技发展新趋势,聚焦农业发展前沿,着力在一批具备发展基础、拥有研发能力的关键核心领域加快布局,着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引导科研活动更加聚焦“四个面向”,针对重大育种价值基因克隆、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开展专项研究,抢占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聚焦农业发展新趋势,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度,结合我国国情,聚焦低碳农业、生物农业、智慧农业等领域,探索出中国实践,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未来竞争力。

猜你喜欢

科技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