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11-10卜凯美
卜凯美
项目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立足点。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往往始于项目中标,终于项目竣工,贯穿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个过程。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周期较长,环节较复杂,会计科目较多,地区分布广泛,因此成本管理难度较大,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较为粗放,无法实现精细化和全过程的管控,影响了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工作。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为建筑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优化带来了契机,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建筑企业应当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出发,完善信息系统财务共享规划,强化施工过程成本控制,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一、财务共享促进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作用分析
(一)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其规模较大,资金占用额高,属于人力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企业,获得全面、准确的财务数据难度很大。首先,财务共享可以提升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共享财务数据,不同部门和团队可以及时获得最新的财务信息,包括预算、费用、收入等。这能够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评估和监控项目的成本情况。其次,在共享条件下,财务数据能够帮助建筑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通过分析不同项目的成本、盈利能力和风险,企业可以更好地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并及时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再次,财务数据共享可以为企业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透明的财务信息。这样,企业的合作伙伴、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都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建立起更加稳固和可靠的商业关系。
(二)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客观分析,建筑企业从业人员众多,强化财务共享意识可以帮助建筑企业增强成本控制意识。一方面,通过共享财务数据,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项目成本的具体分配情况,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另一方面,财务共享可以帮助建筑企业识别和分析各个环节的成本情况,找出成本增加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此外,财务共享还能够促进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通过共享财务数据,不同部门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工作和资金花费情况,从而加强协调和合作,共同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三)提升决策支持能力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决策科学性直接决定企业的未来发展。财务共享可以提升建筑企业领导层的决策能力。一是财务共享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财务信息,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和合理的决策。二是财务共享可以帮助建筑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通过分析财务数据,企业能够判断项目的盈利能力、企业资金状况和偿债能力,合理评估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率、现金流量指标等,从而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三是财务共享能够为建筑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提供支持。通过分析财务数据,企业可以了解到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发展战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当前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部分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组织架构不够合理,基础专业成本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成本岗位职能不清晰,责、权、利不明确,财务成本管理不到位,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成本控制相关数据和信息不能实现共享,部门之间的工作未能很好地衔接配合,难以对资金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督,造成成本信息传递不及时,成本控制效率较低,久而久之,浪费大量的资金,增加公司的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等费用支出。比如建筑材料费是建筑企业工程的主要成本费用,而某些建筑企业在原材料采购、领用以及废料回收等环节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往往出现建筑材料积压、损失或者损耗的不良现象。
(二)成本预算与实际脱轨
当前部分建筑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不到位,工程施工前期、中期和后期预算管理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比如缺乏专门的成本预算编制人员,对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不能全面掌握,导致编制的预算难以准确地反映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构成,并且由于财务会计人员未能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成本预留调整空间较小。同时,部分建筑企业项目负责人未能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项目施工,也未能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导致前期预算数据和实际结果相差较大,成本预算与实际脱轨,难以实现工程项目预期目标。
(三)信息系统效率较低
一般来说,建筑项目的建造周期较长,各项资源要素投入较大,资源种类较多,成本影响因素复杂,因此成本管理工作量大,经常需要核算、调配和分析海量的业务财务相关信息数据,仅靠人工操作难以实现。而当前很多建筑企业的信息系统信息化水平较低,效率不高,成本数据获取、处理和输出不够及时,成本管理不够规范和系统,削弱了成本数据应有的价值。
(四)施工过程缺少成本控制
部分建筑企业的施工过程缺少成本控制,工程分包管控较为混乱,对分包商了解不全面,仅仅片面地对成本控制进行简单的调查和粗略的统计,违背了相应的成本管理初衷。同时,部分建筑企业对建筑材料的管控不严格,施工机械设备管控不当,未能有效地控制原材料和机械设备,出现库存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铺张浪费、非正常损耗、丢失毁损、不合理利用等现象,大大增加了公司的建筑施工成本,也容易影响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效果和进度。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对策
(一)完善成本控制共享组织结构
财务共享服務模式下,建筑企业应当健全成本管理体系,完善成本控制共享组织结构,收集汇总下属子公司和分公司的成本信息,并且对其进行分类和编码,实行相同的考核评价标准,横向比较各下属机构的成本管理成效。
一方面,建筑企业应当组建成本管理中心,专门负责指导各个参建单位严格根据相应的核算规则、数据口径、成本管理程序的相关要求来进行成本管理工作。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心的财务岗位通常分为共享财务岗、战略财务岗、业务财务岗等。共享财务人员通常负责审核和核算从成本管理中心收集的各项成本原始凭证;战略财务人员通常负责成本管理各项规章制度、预算目标、成本指标的执行监控,考核评估成本支出;业务财务人员通常负责监督各个参建单位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支出状况,科学分析成本支出的全价值链。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心还需要基于会计核算,加强对成本的动态管理和分析,完善成本标准的拟定和财务预算方案的制定,设置费用中心、成本中心和核算中心三个科目中心。
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应构建以成本共享管理为基础的三级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三级项目成本包括部门责任成本、班组责任成本和施工队责任成本,成本控制考核评价的内容一般涵盖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生产计划、质量安全、财务预算、税收规划、项目成本、后勤保卫等。建筑企业需要明确成本预算主体的权责,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问责机制、奖惩机制等,实现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包括前期的招投标、施工前期准备、成本预算编制、预期目标制定,中期的项目成本实时监控,以及后期的工程款项结算、竣工维修保养、项目成本绩效考核评估等环节。
(二)健全施工成本预算管控机制
建筑企业应当健全施工成本预算管控机制,建立预算执行约束制度和预算实施责任机制,全面发挥施工成本预算在工程建设中的控制作用。
在施工前期预算管理过程中,建筑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项目预算小组,委派专业的项目预算人员。项目预算编制人员需要事先调研分析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所处的市场环境、建筑施工地理位置等,深入了解项目的施工过程和验收指标,根据公司自身的管理状况和工程项目特点来准确编制成本预算,确保预算完整和精准地反映工程项目成本的构成。项目负责人也应当参与到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当中,编制工程项目人员需求计划表,制定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尽可能地把成本预算具体化。同时,受到天气、政策、地理环境、施工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建筑企业应当预留部分预算外支出,适当加大预算编制成本预留调整空间。
在施工中期预算管理过程中,建筑企业项目负责人除了要关注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期、施工进度等因素之外,还需要进行成本控制,對比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加强对项目预算的监督管理,确保实际成本支出与预算数据相符,防止产生超预算外的成本。
在施工后期预算管理过程中,建筑企业应当借助财务共享中心,加强预算比对分析,找到项目预算与实际的结果发生偏差的主客观原因,剖析原因,总结经验,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及时调整优化成本支出计划,持续提升公司的预算管理水平。
(三)完善财务共享信息系统
毋庸置疑,成本管理信息化是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方向。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企业应当通过信息系统委托外包开发、购置、自主研发等方式,完善财务共享信息系统,加强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财务共享模式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包括项目成本预算、建筑材料采购、建筑材料领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项目人员管理、项目验收结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方面的功能模块,确保各项成本信息数据的实时共享。同时,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基于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相关业务,全面挖掘分析各项数据资源,梳理成本管理流程,全面提升成本控制的质量和效率。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全面统计人力资源、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实时监控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偏差进行预警,并且自主判断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还能够自动审核和批准各项业务程序,全面提升流程效率,并且进一步规范成本管理信息流转流程,提升各个职能部门的协同运作效率,缩短单据凭证办理周期,自动审批票据,自动生成会计报表。建筑企业应当搭建标准的测算模型,模型应涵盖市场行情下的多项经济指标等,实现成本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及时获取,实时共享成本数据信息,防止成本科目遗漏或者缺失,规避合同协议索赔的风险隐患。
(四)强化施工过程成本控制
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工程建设要求,基于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强化施工过程成本控制,做好各环节的成本管理工作,全面发挥成本精细化的管理效能。
第一,建筑企业可借助作业成本法,建立直接费用精确计算机制和间接成本分配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成本核算的可行性和目的性。即建筑企业可对比和剖析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发现两者之间的偏差,找到产生偏差的原因,优化成本控制方案,促进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第二,建筑企业应当强化成本构成调查,强化施工过程成本控制。在工程项目招投标环节,建筑企业应当全面调查市场行情,科学评估效益,合理预测成本,签署优质合同。在建筑材料领用环节,建筑企业应当根据建筑材料定额来领取,及时对剩余材料进行入库处理,并且按照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类别和相关仓储要求进行入库处理;在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环节,建筑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建筑安全生产的规定,定期对建筑设备进行维护管理,降低设备成本;在物资运输环节,建筑企业应当与物流公司建立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确保物资运输线路最佳,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在施工环节,建筑企业应当制定详细的成本计划,联合运用技术、经济等多种手段来保障成本计划的贯彻实施;在项目工程款项结算环节,建筑企业应当及时整理相关竣工验收资料,及时办理工程结算手续,及时兑付合同款项。
第三,建筑企业应当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加强成本的精细化核算,全面考虑成本管理的组织架构、会计科目、成本要素等因素,合理划分基层核算单元,明确成本核算中心绩效和资源的关联性,合理设置成本控制会计科目,从建筑施工业务组织的角度出发,进一步细化会计科目,使其符合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财务管理工作现存的层级多、调度难和跨度大等方面的难题,建筑企业应当基于财务共享模式,加强施工项目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一系列工作,精简和优化成本控制共享组织结构,并且健全施工成本预算管控机制,实现成本核算的智能化、成本分析的精准化,全面提升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将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之内,规避或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