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
2023-11-10李鑫鲍旭炜
文/李鑫 鲍旭炜
增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法律风险的认识,培育大学生应有的经济法素养,提高其在实践中的用法能力,对于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推动创新创业活动具有一定意义。
经济法视角下大学生创业的法律风险
创业组织筹建的法律风险。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创业伊始,选择以何种形式的组织出现在市场中非常重要。一般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规模较小,在设立时法律程序简单,但是需要以个人全部财产为限,对外承担责任。和几个同学一起创业也是大部分大学生的创业选择,合伙企业能够与合伙人共享利益、共担损失,可以分散经营风险,但是同样需要各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公司制企业是独立的法人企业,出资者仅按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但是其组建成本高。如果对不同组织形式需要承担的法律风险没有明确认识,很可能在后续创业过程中由于认知不够出现法律问题,甚至可能会在创业失败后需要以个人财产承担债务。近年来,各地也在不断调整扶持政策和力度。2020 年,成都市工商局出台支持性政策:从事部分服务型商户的大学毕业生可申请办理成都市灵活就业营业辅导证,开展试营业实践活动,在一年内免于个体工商户登记。大学生创业者应当基于对自身创业情况的充分考虑下,对当地政策充分了解后,选择企业或者非企业的组织形式开始创业活动,依法完成相应的注册或者登记,再进行后续生产经营活动,否则将会埋下法律隐患。
创业组织运营的法律风险。创业组织成功设立后,在运营过程中将会面对更多的法律风险。在创业初期,用工招聘是必须的,这就需要创业者能够明确区分劳动关系和雇佣的关系、全职与兼职的关系,在招聘过程中严格遵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从正规渠道合法招聘员工,规避后续产生劳资关系法律纠纷的风险。依法纳税是个人和企业都应当严格履行的法定义务,大学生创业者可以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帮扶政策享受减税、免税等税收优惠,也可以从选择组织形式时就做好纳税筹划,但绝对不可以为了不当利益偷税漏税,将自己置于税收法律风险之中。在实际创业案例中,还有一项非常容易产生的法律风险,就是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依托“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许多大学生在创业时会选取含有创新设计的项目,这就难免会产生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创业者要有知识产权意识,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成果,不剽窃、违法使用他人智力成果,也应有强烈的自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对自己团队的创造性成果通过依法申报专利、商标等方式进行保护。
创业失败有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大学生对创业失败后的法律风险进行研究也很有必要。创业的法律风险并不会随着创业项目的失败而立即完全消失,市场主体退出时还存在注销相对复杂、成本高、时间长等问题。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为创业而设立的组织需要依法按照程序进行解散,并处理相关事宜。以合伙企业为例,确定解散时需要选定清算人进行清算,并向登记机关备案,支付税费和职工工资等,若有剩余财产则按合伙协议的约定进行分配,如果对外存在债务,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还需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在现实中,有一些缺乏法律知识的创业者,创业失败后就什么都不管了,往往会留下法律风险隐患。
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成因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欠缺。许多大学生认为创业成功只要有想法,敢拼敢干,能创新、懂管理就行,没有注重增强法律风险意识。而法律规范着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各个方面。大学生在读书期间,高校和社会组织举办的众多创新创业训练营和赛事能够激起他们的创业热情,但是很多训练营和赛事对于创业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重视不够,法律知识的应用也不够。对法律知识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观认识不够,导致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主动去学习相关法律,在实际创业过程中也就极容易忽略许多法律风险,不了解从创业筹备到步入正轨都需要运用到哪些法律知识,不了解在用工、交易合同、纳税等方面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风险,更不能精准应对这些法律风险。
相关法律课程不够完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指导下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不过许多高校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技巧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培训,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培养,也基本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法律风险相关课程,只是在创业基础课程中进行附带介绍。在高校教学培养体系中,除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作为公共必修课外,一些院校虽然已经开通法律相关通识课程,如《法学概论》《法学通识》,但是这些法律知识与一个合格创业者所需要具备的法律知识相差甚远。并且,创新创业教育属于近年来新开始的,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许多高校教师没有实际创业经验,难以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涉及的法律知识和防范措施进行全面讲授。
相关政策及配套法律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各项政策零散地分布在各级政府文件中,不同部门的扶持政策未形成统一体系,宣传力度有待加强……这就导致一些大学生对本地的创业扶持政策不够了解。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实际操作性有待提升,且覆盖面不够广。政策落实不够公开透明,部分地区没有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这就导致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即使能够落实也不能得到良好的监督。目前的创新工作中心仍停留在创业前端的氛围营造和创业项目孵化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的重视不够。高校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创业孵化园、设立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提供免费办公场地等方式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如大多数园区内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对于这些在园区内的处于孵化状态的项目也没有明确的定性,有些还没有进行工商注册,存在一定的法律隐患。
经济法视角下大学生创业的法律风险防范路径
在经济法视角下探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律风险防范路径,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校的教学培养,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完善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学体系。人才培育的核心要素就是优化创新创业课程,高校应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的重视。开设专门的创业法律风险教育是创业法律教育的核心,尤其是要关注创业环境变化导致的融资风险及信用风险。大部分大学生未曾踏出过象牙塔,学校教育是其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来源,高校是其脱离“学生”身份进入社会的预演,专门设立课程可以“自上而下”地加强学生对创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视。从专业入手,依托高校法学院专业师资力量建设“专创融合”课程,将法学专业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使之日益完善。从日常学习入手,可以邀请企业家、创业校友、专家学者等作为辅导教师,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法律专题讲座、实训、竞赛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在校大学生法律素养,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信息化时代,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线上模拟与线下讲授相结合,多措并举,激发大学生创业兴趣、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创业法律风险识别能力。
构建大学生创业法律服务平台。培育大学生创业法律援助组织,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因为资金链不完整和社会经验较少等原因,在遇到法律纠纷时容易处于弱势地位。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法律行业协会进行倾斜保护,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援助。政府部门主要起引导作用,整合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务部、高校法学院等资源,为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活动过程中提供完整的、全方位、多领域的支持。同时,注意将乡村纳入法律援助组织的覆盖范围,让众多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也得到扶助。还可以发挥地方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作用,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在校生或应届毕业生,从其在读期间就给予专业的法律咨询的支持,并做好高校和社会法律援助组织对于创业大学生的法律咨询和援助的衔接工作。此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媒体宣传和高校宣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创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高校还可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开设法律小课堂栏目,以文图、短视频的形式推出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创业法律法规既能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快速了解法律知识,规避相关法律风险,又能促进其在法律法规的指引下进行合法经营。
图据网络。
加强大学生创业法治保障机制。法律对于大学生创业起着规范和引导作用,规范着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崇法、知法、守法、用法是每一个市场主体被期待拥有的基本品质。法律既对主体予以一定限度的自由限制,又在限制内充分保护每一个主体。目前,尚未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的文件,可以加快制定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法保障创业大学生权益提供依据。可以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导性文件,并使之形成统一的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法治保障机制,从源头上给予保障的政策基础。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多方调研,听取民意,充分研究政策的可操作性,并确定好每一项政策的监督机制,各部门协调配合,落实好监督责任。对于大学生创业群体也要进行严格监管,对其设立、经营、诚信等情况进行建档记录,统一考核和管理。
大学生创业本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相应的法律支持才能实现创业项目的平稳运行。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组织形式的法律风险、合同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等在本质上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也需要大学生创业者根据自身法律素养及创业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尽可能将风险降低到可预期接受范围内。知法守法是大学生创业的前提,防范法律风险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保障。这就不仅需要大学生不断增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高校和社会也要重视法律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还可以从专业性、实践性、实用性上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课程培养体系,相关部门可以加快制定大学生创业相关法律,为政策实施提供保障。可以加强协作,构建大学生创业法律服务平台,加大创业法律宣传力度,切实加强大学生创业法治保障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