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3-11-10孙浩哲何国强王泽文

四川劳动保障 2023年10期
关键词:育人考核指标

文/孙浩哲 何国强 王泽文

根据调研发现,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大都存在评价导向目的性太强、评价标准形式化内容较多、评价方法实用性不强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社会实践评价体系,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的效果。

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制定科学合理且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落实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扩展高校实践育人体系。二是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作用的发挥和功能的体现提供导向、标准与方法的支撑,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三是以评价指标作为导向,鼓励大学生提高实践投入意识,充分调动学生、高校和社会三方的积极性,进一步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实践目标。

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效果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其作为社会实践运行管理中的最后环节,一方面是整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完整运行机制的“终点”,另一方面又是下次社会实践开展的“起点”与“依据”,对于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育人评价体系的运用,既要重视学生个人知识水平的提升,也要注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增强,既要重视校内社会实践组织部门、指导老师与学生个人的评价,也要积极鼓励校外实践单位、校外导师参与评价。

理论知识评价与综合能力评价相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将脱离校内教学环境,接触社会企事业单位、不同工作岗位和人员,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增长见识。所以,在社会实践评价的过程中,要做到对学生理论知识在某个时间节点、空间范围和情景环境下的效果进行静态评价,从而在这个静态评价的前提下,对该静态效果在某一段时间范围内对学生综合能力变动过程进行动态评价。理论知识的静态评价是综合能力动态评价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把理论知识这个基点做好,才能对综合能力评价过程的变化进行观测。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的核心就是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调节和评估社会实践的基础,既规定着社会实践的方向和内容,也限制着社会实践的途径与方法。社会实践的评价要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基于在实践过程中对活动组织的有序性、合理性和是否按照计划书执行等方面评价而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从而在实践结果分析中加以运用,使得考核评价更具有权威性和合理性。要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就要做到评价的导向与标准具有全面性。社会实践的目的是希望广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大学生社会实践由前期策划、宣传动员、组织实施和总结评价四个步骤组成,并相互关联、紧密联系。通过调查发现,不少高校社会实践的“评优评先”办法中均存在部分指标可操作性不强、针对性不够等问题,特别是常以发表论文数量、撰写调研报告数量、新建社会实践基地数量、校内外媒体报道数量等标准作为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导致了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成分。所以,社会实践体系建立的原则必须结合社会实践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增加对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经历考核,避免“指标化”与“任务化”。

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包括职能部门评价、所在学院(系)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校外评价包括社会媒体评价、政府与企事业单位评价、行业专家评价。学校社会实践组织部门和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毅力、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个人参与评价,将有效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使其由被评价者转换为评价者,既能增强社会实践评价的综合性、合理性和广泛性,又使学生能够在参与社会实践评价的过程中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高校可以通过对社会媒体、实践基地、用人企业与相关行业专家的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在通过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实践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更多角度地了解与掌握学生社会实践的情况,从而做出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

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成效的评价指标设计

在评价指标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统筹考虑,且由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是一项过程性与成果性并重的教育活动。

评价指标设计对象、内容与方式的内在要求。在确立评价体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评价指标中的对象、内容、方式三个方面,进而达到衡量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状况与效果的最佳标准。首先,评价对象是开展社会实践评价的首要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做到校内校外相结合,尽可能地做到多元化,应包括校内社会实践校级组织部门、学院(系)团委和指导教师评价,校外实践基地、用人单位、行业专家评价,实践学生个人评价。其次,评价内容就是对社会实践的整体过程进行考核,既要关注结果评价也要关注过程评价,具体分为前期准备、实践过程和实践总结三个阶段,主要包括实践前期的方案制定、经费支持、团队成员搭配;实践过程中的项目化运行、团队成员合作、实践日志记录、“团聚力”系统记载;实践结束后的综合答辩、实践总结、媒体报道、实践基地建立、实践心得撰写、实践展示等。最后,评价方式是考核的有效载体与媒介,将直接决定整体考核评价的最终效果。

社会实践育人评价指标设计的机制。综合分析可将社会实践育人评价设计指标分为理论知识获取、综合能力提升和社会效益达成三个维度。

社会实践育人成效评价体系运用的步骤。在实践育人成效评价指标设计完成后,其运用具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成立由校团委、学工部、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校级评价机构,主要负责对优秀组织单位、校级示范/ 重点团队和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考核;校团委与学院(系)团委对一般社会实践团队和个人进行考核。二是做好考核评价工作,校团委通过“团聚力”系统查看与统计各实践团队的每日社会实践记载情况,校院两级社会实践部门统筹负责,以团支部为单位向所在学院团委提交个人心得、调研报告、实践基地评语等材料。三是加强对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使其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育人考核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