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阳理论指导治疗痤疮验案举隅

2023-11-10董冬香钱晓莺管志敏赵春华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9期
关键词:吴茱萸通脉龙骨

董冬香 钱晓莺 管志敏 赵春华 周 宇

痤疮是一种以累及颜面部为主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易反复发作,临床特征以皮肤出现粉刺、丘疹、结节等损害为主。痤疮发病与“热、毒、湿、瘀”关系密切,以实证、热证为主,故亦常用清热、解毒、除湿、凉血等理论指导遣方用药治疗[1]。部分痤疮患者阳虚症状明显,常规思路指导遣方用药效果不佳,而在温阳理论指导下,中药内服、针灸外治、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常收到满意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案

患者,女,35 岁,2021 年11 月7 日就诊。主诉:颜面部痤疮1 年。现病史:入院前1 年患者产后出现颜面部痤疮,以额头及两颊为主,初为红色硬结,触之疼痛,伴有瘙痒,于外院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稍减,后硬结逐渐软化,但颜面部皮肤出现损害。现面色苍白,身感乏力,“痘坑”明显,大小不一,经期痤疮加重,头晕不适,脱发严重,月经量少,有血块,经期第1 天痛经;平素睡眠不佳,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大便不成形,小便频;舌淡,舌底静脉曲张,苔薄,脉沉无力。末次月经:10 月16 日。中医诊断:面疮;辨证:冲任不调。治以调理冲任,拟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组方: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各15 g,甘草10 g,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 g,附子(先煎)、当归、熟地黄各15 g,党参20 g。7 剂,水煎服,日两次。

11 月14 日复诊,患者服药4 天后月经来潮,痛经较前减轻,面色稍见光泽,经期痤疮未见加重,脱发较前减少;睡眠较前改善,仍乏力、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大便成形,小便仍频;舌淡,舌底静脉曲张,苔薄,脉沉细。拟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组方: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各15 g,甘草10 g,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 g,附子(先煎)、当归各15 g,细辛6 g,鸡血藤30 g。7 剂,水煎服,日两次。

11 月23 日三诊,患者痤疮、脱发明显减少,精神、睡眠可,畏寒、怕冷较前减轻,四肢温暖,二便调;舌淡,舌底静脉曲张,苔薄,脉弦细。予继服原方10 剂,患者痤疮消失,面色红润,脱发已不明显,四肢温暖,已不畏寒,后微信告知,月经来潮时,已无痛经。

按语:《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提及“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患者属高龄产妇,产后出现痤疮,可理解为“失精家”;其月经症状,可理解为“少腹弦急,阴头寒”;再结合其他症状和舌脉,可知是典型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首诊后症状明显减轻,可见已切中病机。复诊患者仍乏力、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考虑其营血虚弱、寒凝经脉日久,故合用当归四逆汤以养血通脉。合方后,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故获得满意疗效。

2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配合艾灸案

患者,女,38 岁,2021 年12 月10 日就诊。主诉:面部痤疮两年。入院前两年患者出现面部痤疮,初起疮面红肿有脓疱,伴口臭,服用西药治疗后症状减轻。患者后因调整到冷库工作,痤疮复发并加重,再服前药则效果不佳。现面部痤疮色暗,面色青,颜面部多处布有黑斑,身感疲乏,嗜睡,四肢冰冷,手足麻木;经期出现头痛,月经不调,血块多,痛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末次月经:11 月18 日。中医诊断:面疮;辨证:阳虚寒凝血瘀。治以温里散寒、养血通脉,拟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组方:附子50 g(开水先煎两小时),干姜15 g,炙甘草、吴茱萸各10 g,当归、桂枝、炒白芍、大枣各15 g,细辛6 g,鸡血藤30 g,生姜25 g,小茴香10 g,冬瓜子20 g。7 剂,水煎服,日两次。

12 月18 日复诊:患者面部痤疮减少、黑斑变浅,四肢仍冰冷麻木。12 月17 日月经来潮,出现巅顶头痛,心烦;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原方加党参20 g,5剂,并于神阙处艾灸,每次20 min,每日1 次。12 月24 日三诊:患者头痛消失,手足转暖。效不更方,嘱患者继续艾灸,继予前方10 剂。服药结束后患者痤疮消失,面色红润,手足不凉不麻。随访半年,患者面部皮肤可,未再出现经期头痛。

按语:面部痤疮病因主要与寒凉伤阳相关。《伤寒论》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本案患者初诊时予该方,复诊时正值经期头痛,伴心烦,结合前证为吴茱萸汤证,故与两方合方加减。为增加温里的力度,选择在神阙处艾灸。在药、灸的综合治疗下,阳复寒散,血畅瘀消,取得满意疗效,提示生活中当祛寒就温。

3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案

患者,男,45 岁,2022 年7 月16 日就诊。主诉:面部痤疮3 年。入院前3 年患者出现痤疮,颜色鲜红,有脓疱,伴口臭,口干,但不思饮水,烦躁;大便秘结,常3 ~7 d 1 解,长期服用泻下药及电视广告中的美容养颜药。现面部痤疮满布,并有瘢痕、色素沉着,烦躁不安,稍进食辛辣之物,即出现鼻衄;舌暗红,舌中有裂纹,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面疮;辨证:阴盛格阳。治以回阳救阴、益阴和阳,拟方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加减。组方:附子15 g(先煎),干姜12 g,炙甘草6 g,制大黄10 g,猪胆汁2 mL。5 帖,水煎服,日两次。

7 月21 日复诊:患者精神安,大便通,鼻衄止,痤疮明显减轻。前方去制大黄、猪胆汁,变为通脉四逆汤。守方15 剂后,患者痤疮消失,瘢痕基本平整,色素沉着基本消失。

按语:本案患者痤疮颜色鲜红、脓疱、口臭、便秘,极易认为是脾胃有热,实为真寒假热之症。患者口干不思饮,是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津液不能上承于口所致;大便秘结是因阳虚运化无力所致,易误认为是阴虚阳旺。通脉四逆汤证除“四逆证”外,更有“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等,是真寒假热、阴盛格阳之象。因此,患者在四逆汤的基础上重用干姜、附子,加苦寒的猪胆汁,既防寒邪拒药,又引虚阳复归于阴中,体现了反佐的作用。

4 结语

临床从清热解毒、凉血散结论治痤疮是常法。但现在如过吹寒气、过食水果、过食冷饮等因寒凉伤阳的情况时有发生。故临证中,面对常从“热、毒、湿、瘀”论治的痤疮,也应考虑患者是否存在有阳虚的本质[2],根据其阳损的程度,采用温阳的治疗方法,观其脉证,随证治疗,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猜你喜欢

吴茱萸通脉龙骨
架龙骨
一种建筑钢结构龙骨连接结构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通脉化浊汤改善高脂血症痰瘀阻滞证候情况的研究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
识别真假龙骨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
吴茱萸脐敷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