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2023-11-10李芳芳
李芳芳
(德州市夏津县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 夏津 253200)
自2018 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因我们的生猪散养比例大,生猪的跨地区调动频繁,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差, 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损伤,不管是对生猪存栏保有量,还是对猪肉的价格都造成了极大的波动,经过不懈努力,非洲猪瘟现已得到有效地控制, 生猪稳产保供工作成绩斐然。 动物疫病防控中预防始终是第一位,加之非洲猪瘟没有疫苗可免疫, 所以非洲猪瘟的防控较其他疫病要困难得多,现从饲养管理、生物安全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希望能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我国也将该病划为一类动物疫病,重点防控的病种。 该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程各异分急性和慢性,其中,最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慢性带毒存活几个月,也会成为传染源,临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扎堆厌食,精神沉郁,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发绀。 有的呕吐或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 呼吸困难,有的会咳嗽,关节疼痛、肿胀,行为困难,不愿活动。 解剖会见淋巴结、肾、胃肠黏膜明显出血,脾脏肿大,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猪瘟症状相似, 只能依靠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检测来确诊。
1 历史与分布
最早于1921 年在肯尼亚首次确认非洲猪瘟疫情。之后,传入欧洲、美洲,2007 年传播至格鲁吉亚,又迅速传入俄罗斯,2012 年后迅速地传入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等国,2016 年又传入摩尔多瓦,2017 年传入捷克,罗马尼亚。 2018 年8 月传入我国辽宁。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动物
非洲猪瘟的易感动物是:家猪和野猪。 而且猪只不分性别和年龄段的都易感染该病毒。
2.2 传播途径
主要的传播途径分为: 健康猪与患病猪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造成传播。 因饲喂含有感染非洲猪瘟的猪肉或猪产品等导致传播感染;蚊虫等因先前吸食过感染宿主血液的生物媒介再传染给健康猪只而感染。 已污染病毒的非生物媒介引起接触传播,比如设施设备、车辆、饲料、物品等。
2.3 病毒来源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病、死动物的血液、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经过感染存活并康复的动物,会长期带毒;感染了该病毒的钝缘蜱属的软蜱(是一种节肢动物宿主);环境:非洲猪瘟病毒可在猪粪中存活6~10 天,在猪肉制品中可存活很长时间,尤其是在冻肉中可存活若干年。
3 防控措施
3.1 加强养猪场(户)防疫监管能力,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总体防控原则是猪场应该以形成一个闭环生物安全环控体系,猪场内外生物安全要相互结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风险评估,划出风险等级,这样有利于重点防控,不浪费过多的人力物力,不会造成加大饲养的成本投入。
3.2 严格防范,定期消毒
所有人都必须通过卫生消毒室才能进入猪舍,在条件允许的规模化大型猪场,可以每个猪舍都应该有一个卫生消毒室,更换衣物、鞋以及洗手。 设置合理的消毒脚踏盆,注意消毒剂的用量,车辆是运输猪群的载体,要注重车辆的洗消,车辆清洗干净是成功运输的基本条件,对拉粪车和死猪存放的地方要及时洗消。 另外,还要注意猪群的饮水饲料的安全,预防带入病毒,防止饲料发霉。
4 监测与检测
现在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株具有潜伏期较长,毒力相对较弱,致死率也低,临床症状不太典型,尤其是早期甚至不表现症状,难以发现异常现象。 所以饲养人员要天天进行猪只的健康巡栏排查,发现异常猪,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对全群定期开展非瘟的检测,可以采用病原学和血清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筛查确认,发现后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并配合采取处置措施。
5 提高猪只免疫力,固本强基
坚持预防疫病为主, 提高猪群自身免疫力,采取多途径多方面入手。 可以用中药保健等方法,以提高健康度、提升生物体的正气,有利于保护生物屏障。 另外,还要控制好环境温度、湿度、密度、光照度等,保持空气清新度和水料清洁度。应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应激能力,减少发病。
6 饲养人员要进行封闭管理,加强宣传培训
全场进行广泛宣传非洲猪瘟防范知识和防控,不得用场外兽医来给猪开展诊疗,对外来运送兽药、 饲料的人员车辆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杜绝外来人员的入场。
7 做好传播媒介的生物隔离措施
非洲猪瘟病毒是虫媒DNA 病毒, 软蜱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猪场要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 开展好场内外环境除四害杀毒灭菌,更要严禁给生猪喂食泔水, 或其他饲料之外的产物,自我调配饲料的要注意卫生,防止昆虫等媒介的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