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生态视角下高校智库建设要素组态与路径研究

2023-11-09张笑楠张书峰

图书情报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组态智库变量

张笑楠 张书峰

(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大连 116029)

引言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为改革发展聚智聚力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015 年1 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正式定格为国家制度安排[1],为新形势下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智库充分发挥高校研究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人才大量聚集、对外交流广泛、学术知识领先等天然优势,快速兴起并繁荣发展,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软实力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通过文献梳理和对部分高校智库现状的深入调查发现:我国高校智库建设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供需匹配渠道不通畅、研究成果少推广等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咨询需求同智库成果思想力不足、转化力低下之间的矛盾。因此,有效整合高校智库的人才、资源、环境等建设要素,优化现有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机制,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智库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揭示影响高校智库建设的相关因素、探寻智库建设规律亦成为学界亟需研究的理论问题。

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视角对高校智库建设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研发人才、信息资源以及智库文化等均对高校智库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现有高校智库建设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虽丰富,但主要考虑相关因素对高校智库建设的净效应,尚未考虑多个因素的联动影响,不能系统解释高校智库建设多影响因素联合机制。基于此,本研究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人-资源-环境”研究框架,以中国20 个高校智库为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识别影响高校智库建设前因条件组成的不同组态,寻找取得最优效果的高校智库建设的有效路径,以期补充相关理论研究,为中国高校智库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1 相关文献回顾

1.1 从整体视角出发,遵循“现状-问题-对策”逻辑的高校智库建设相关研究

2014 年,教育部出台《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随后,一些学者对高校智库开展了研究。左崇良分析了高校智库目前所面临的质化现象严重、话语权缺失、影响力不足、运行机制呆板、不重视人才培养、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等发展困境,从内外部环境、组织运作模式、体制机制、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我国高校智库的战略转型的相关策略[2];何晓芳和邵英硕分析了新型高校智库现存的学科优势与困境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型高校智库的建设路径[3];胡家浩通过剖析高校建设智库动因和梳理高校建设智库方式,探查出高校建设智库进程缓慢,智库与院系存在组织冲突,两者相互争夺资源,高校智库之间缺乏协同机制等问题,针对性提出了高校智库应平衡权力、减少组织冲突、跨界共聘优秀人才、多途径筹措科研经费、加强内外协同等相关策略[4];胡五生和龚文霞通过对四所知名高校智库从研究目标、主攻领域、人才队伍与管理结构、经费组成与经费来源以及成果类型与传播形式五个维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智库建设存在重视度不足、人才培养机制不够、科学管理运行机制不流畅、评价与推广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对策建议[5];赵宁等分析了高校智库具有的科学技术研究、融合多学科交叉性、人才资源充足等优势,指出了存在影响力、传播力和运行效率不足的缺点,提出协同建设面向智库产品价值共创的情报体系,构建分析资源、组织要素、产业模式协同和保障机制[6];徐维英分析了高校智库在服务政府决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存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运行体制机制发展滞后、研究成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制度环境支撑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高校智库发展策略[7];孙红霞通过网络调研法对高校智库的研究领域、成立时间、组织结构和人员组成、信息资源建设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从服务定位、组织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信息资源建设等视角提出了促进新建本科高校智库建设的建议[8]。还有学者分析了国防高校智库[9]和具体省域高校智库建设情况[10-11]。

1.2 从局部视角出发,高校智库建设要素如人才、制度、文化等相关研究

袁清和郑杰欣基于对八所国内知名高校国家高端智库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访谈和问卷调查,提出推进高校智库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灵活设计高校智库人才流动机制、加强高校智库人才培养培训顶层设计、完善高校智库人才评价体系、优化高校智库人才激励机制等建议[12]。朱会等以2018 年中国智库网(CTTI)发布的高校智库榜中前100 名中有独立的网站的44 个高校智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校智库网站建设现存的更新不及时、功能不完善、内容缺乏特色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13]。刘福才分析了大学智库文化及其特质,明晰大学智库文化培育的关系范畴[14]。于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智库文化的哲学维度,探讨高校图书馆智库的文化实践、文化价值、文化选择、文化关怀、文化创新[15]。张宇等分析了我国大部分高校智库在传统科研管理模式下存在的整体协调机制缺失、组织体系尚不健全、转化服务力量微弱、推介合作弱、考评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从加强扶持力度、科研管理部门强化服务职能等方面提出相应发展策略[16]。袁曦临和刘利从高校智库“场”知识流动的规律出发,采用平行基金运行模式,构建多主体高校智库无形学院组织结构模型,重塑并创新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形象[17]。黄清子和马亮基于高校智库与政府的独立性、高校智库与隶属高校的独立性两个维度,以某省高水平高校智库为例,对高校智库进行类别划分并探讨其运行模式[18]。李晶和钟嘉仪认为中国高校智库参与政府决策,如今正面临研究成果不够适切、组织环境不够健全、思想市场不够成熟、参与制度不够完善的困境,并提出加强问题导向的政策研究、健全高校智库内部运行机制、完善政策思想市场运行机制、创新高校智库参与决策机制等对策建议[19]。

从上述分析可知,在高校智库建设研究领域已经涌现出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学者们从宏观上对高校智库整体的发展现状、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但高校智库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受到系统内的人、资源、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从系统视角对高校智库的建设机制进行深度剖析的研究较少。高校智库与信息生态系统存在高度契合,从信息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为高校智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及其方法,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高校智库的信息生态过程,并利用这一信息生态过程把高校智库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

同时,学者在微观上对高校智库建设要素,如人才策划、文化特质、建设制度、品牌形象以及类别划分等进行了详细研究,但目前大多学者对高校智库建设要素的研究均具有单一性,即认为要素之间是独立的,忽略了各个要素之间组态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采用信息生态视角构建高校智库建设要素的组态分析模型,揭示多要素之间联动匹配机理,探寻高校智库建设的有效路径。

2 信息生态视角下高校智库建设要素研究模型

2.1 理论框架

信息生态学是一门将生态学理论引入信息领域的交叉性学科,“信息生态”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 F.W.Horton 提出[20],该理论从自然生物生态学衍生而来,认为信息社会中信息、信息人和信息环境的关系如同自然生物生态学中的生物种群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样,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在信息生态要素方面,国外学者比较认可的是人、信息、环境和技术在信息生态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国内学者普遍认同从系统角度理解信息生态,认为信息生态系统由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构成,这里的信息更多指代信息资源,包括信息、信息技术等。

随着高校智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信息生态理论应用到高校智库的相关研究中。宁银鹤[21]基于信息生态链概念,对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进行研究,从资源层、服务层和需求层构建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生态链结构模型。张旭等[22]分析了信息人、信息、信息环境因素贯穿于高校图书馆智库信息服务的整个过程,构建高校图书馆智库信息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孙瑞英和贾旭楠[23]对高校智库建设的生态因子及其影响机制进行系统分析,构建高校智库信息生态链和信息生态圈,为高校智库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结合之前的研究,高校智库建设发展诸多要素可以归纳进人、资源和环境三方面,因此,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信息人、信息资源和信息环境三要素构建理论框架,选取高校智库建设的关键条件变量。

2.2 研究模型

基于信息人、信息资源、信息环境理论框架和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高校智库建设发展的具体情境,梳理和识别出高校智库建设的主要因素,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智库建设要素研究模型。

2.2.1 信息人

信息人是指需要信息并参与信息活动的个人或由多个个人组成的社会组织。在高校智库的生态系统中信息人主要是由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组成。高校智库的每个研究人员都需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参与智库产品生产,而由研究人员组成的智库团队是承担智库项目进行决策咨询的主要力量,通过智库团队的通力合作,提交咨询建议、咨询报告等智库成果。高校智库人员的数量反应高校智库建设规模,规模越大的智库组织承担的决策咨询项目相应越多,建设效果更好。而高校智库研究人员和研究团队的质量即科研能力和决策咨询水平也直接影响智库成果产出和成果转化效力。因此,高校智库人员构成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高校智库建设的核心要素,可通过提取人员质量和人员数量作为前因条件,探索其对高校智库建设成效的影响。

2.2.2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生态系统得以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信息人相互作用的纽带。高校智库是进行战略研究、决策咨询、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的专业研究机构。高校智库对内拥有包括图书、学术论文、专著、内参报告等纸质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专题数据库、智库产品库和数据处理平台等技术资源。同时高校智库对外拥有其所建设的官方网站、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种品牌峰会、研讨会、学术论坛等信息交流和推广平台等电子资源。因为电子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当前时代智库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提取高校智库内部技术资源库和对外信息平台活跃度作为前因条件,探索其对高校智库建设成效的影响。

2.2.3 信息环境

信息环境为信息人的信息活动提供环境基础和条件保障。高校智库信息环境主要是指高校智库中个人或群体接触的信息及其进行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它可分为内部信息环境和外部信息环境。高校智库的内部信息环境主要包括高校智库的管理机制、智库品牌、组织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外部信息环境则包括国家方针政策、智库市场环境、资金支持以及其与官方智库、社会智库和母体高校之间的竞争、合作、协同关系[23]。其中,大学智库文化兼容大学文化和智库文化,彰显着大学智库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使命[14]。而健全的管理机制是高校智库项目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高校智库需要与从事相关研究的学术机构保持协同关系[4],协同合作是高校智库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任务。因此,从高校智库的内部环境中提取高校智库的管理机制与组织文化,外部环境中提取协同合作机构作为前因条件,分析其对高校建设成效的影响机理。

综上所述,本文从信息人、信息资源和信息环境三个方面提取六个前因条件研究高校智库建设要素与建设成效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研究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研究模型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定性比较分析(QCA)是基于布尔代数和集合理论分析组态问题复杂因果关系的新方法[24]。QCA 作为结合定量与定性比较分析的新方法,为现象驱动和理论驱动结合的组态问题研究提供有力支持[25]。QCA 根据变量类型分为csQCA(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mvQ CA(多值定性比较分析)和f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本文所涉及的变量如组织人数、人员质量、内部技术资源库、信息平台活跃度、管理机制与组织文化、协同合作机构等均呈现出水平程度上的差异,并非用简单的清晰集“1”或“0”就可以解释,因而相较于csQCA 和mvQCA,选用fsQCA 作为研究方法更为合适。

3.2 案例选取

本文按照如下标准进行筛选: ①案例对象来源兼顾不同地区,且具有一定代表性;②案例对象具有明显的线上活跃性,如开通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③在满足上述条件基础上,从2018年CTTI 公布的高校智库百强综合实力排名按照从排名前50 选取符合条件的高校智库建设良好的案例和未上榜单的即建设相对较差的高校智库案例,结果如表1 所示。

河北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是是湖南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是是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是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是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是否江西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是是安徽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经济发展研究院是否云南云南大学边疆民族问题智库是否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是否浙江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否重庆重庆大学经略研究院是否

3.3 变量命名及数据来源

为了研究高校智库建设要素的组态关系、判断其中的核心条件、探寻高校智库建设的有效路径,选择信息人、信息资源、信息环境的三个方面中的六个条件变量。其中为了方便表达,组织人数用“NO”表示,其反向条件变量表示为“~ON”;人员质量用“SQ”表示,其反向条件变量表示为“~SQ”;内部技术资源库用“IR”表示,其反向条件变量表示为“~IR”;信息平台交流活跃度用“EA”表示,其反向条件变量表示为“~EA”; 管理机制与组织文化用“MC”表示,其反向条件变量表示为“~MC”; 协同合作机构用“CO”表示,其反向条件变量表示为“~CO”。此外,结果变量选取的是样本高校智库的在2018年CTTI 公布的高校智库百强名单中的排名情况,因此命名为高校智库建设成效,用“CE”表示,其反向条件变量表示为“~CE”。具体的结果变量与每项条件变量的数据观测值与来源如表2 所示。

表2 结果变量与条件变量观测值与数据来源

3.4 变量基础数据

在信息人方面中,选取高校智库组织人数和人员质量两个变量作为衡量标准。将CTTI 显示的高校智库人员总数进行统计,作为组织人数数据来源,依次统计组织人数中教授数量,并按照人员质量=教授数量/组织人数的公式,统计人员质量的数据。

在信息资源方面,从内部资源角度出发,从CTTI 选取高校智库内部相关专题数据库和综合数据库的总数作为技术资源的衡量标准;从外部资源角度出发,选取高校智库在线上线下的活跃程度作为衡量标准,统计了与样本相关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官网的月平均信息发布量与样本线下论坛、峰会、研讨会等活动组织次数,从线上、线下两个角度来反映高校智库信息平台活跃度。相关的计算公式为:

高校智库信息平台活跃度=微博月平均信息量*10%+微信公众号月平均信息量*30%+官网月平均信息量*10%+论坛次数*20%+峰会*10%+研讨会*20%

在信息环境方面,选取管理机制与组织文化和协同合作机构数目作为衡量标准。管理机制与组织文化的评价从样本官网的组织结构与网站构成中获得。如果样本高校智库管理机制趋于扁平化,且组织文化较好,赋值为1;样本高校智库管理机制趋于扁平化但组织文化较差或管理机制趋于垂直化但组织文化较好,赋值为0.5;样本高校智库管理机制趋于垂直化且组织文化较差,赋值为0。协同机构数目从CTTI 官网获得。

对于结果变量高校智库建设成效,可以采取清晰集的赋值方法,如果样本高校智库在2018年CTTI 公布的高校智库百强名单中的排名前50,则赋值为1;反之,赋值为0。

3.5 变量校准

采用QCA 方法需要对原数据进行再校准,将其转化为集合隶属。模糊集方法要求根据理论概念设定目标集合,并根据恰当的标准和外部知识设定3 个临界值:完全隶属、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转化后的集合隶属度介于0 ~1 之间[26]。

本研究分析的是影响高校智库建设成效的多重因素组合,由于高校智库建设成效要素评价方式相关研究中甚少,不能有效提供相应锚点隶属度的参考。基于此,在结合所选的高校智库案例本身、高校智库相关文本分析以及在各条件变量上所选样本网站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选择采取直接校准法,确定高校智库建设结果变量与条件变量的三项锚点为“完全隶属=0.95”“交叉点=0.5”以及“完全不隶属=0.05”。使用 Excel 对条件变量基础数据锚点计算的情况如表3 所示。

表3 条件变量与结果变量的校准锚点

由于高校智库建设成效采取的是1、0 的清晰集赋值方法,因此不做模糊集隶属度的校准。同时,在校准过程中得到与基础数据值相同的锚点,如果直接使用这一数据,会导致后面校准对应数据的缺失,则采取加减相关数值的做法[27]。具体来说,主要根据锚点数据的上下数值分布情况决定加或者减,在变量数据中人员质量、内部技术资源库、协同合作机构、管理机制与组织文化等几个变量中隶属度为0.95、0.5 和0.05 的计算值,分别都出现了与描点数据相同的情况,此时最高值,不存在往上分布的数值,从而采取减去0.05 的方法;而最低值,不存在往下分布的数值,则加上 0.05 后新的锚点值,从而得到后续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有效数据。基于此,对条件变量与结果变量进行锚点后,通过fsQCA3.0 软件的 calibrate(x,n1,n2,n3)程序继续校准,形成 fsQCA 后续分析可用的校准数据。其中,为了使后续出现的真值表中的案例数与本研究选取的20 个案例数相对应,所有校准后的数字不为 1 的数据都加上 0.001[27]。

4 研究结果分析及条件建议

4.1 单因素必要性分析

根据 QCA 方法,检验各条件变量能否构成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是进一步组合分析的前提。如果条件变量的一致性高于0.9,则其可能为结果变量必要条件。使用fsQCA3.0 软件,分析得出高校智库建设成效好的必要条件检验结果,如表4 所示。各因素单项前因条件的一致性系数均未达到0.9,不构成高校智库建设成效好的必要条件,需要对前因条件进行组态匹配探寻高校智库建设有效组合路径。

表4 条件变量必要性分析

FIR0.386 0000.613 510~FIR0.614 0000.591 807 FEA0.896 8330.876 384~FEA0.103 1670.160 363 FMC0.721 0000.863 473~FMC0.279 0000.335 471 FCO0.541 0000.692 850~FCO0.459 0000.518 156

4.2 组态分析

本研究按照 Morgan[28]的建议和QCA 的普遍规则,将组态充分一致性的阈值设置为0.8,PRI一致性阈值设置为0.7,案例数阈值设置为1,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复杂解、简约解和中间解,选择中间解来解释最终组态,得到高校智库建设成效良好的4 种组态,如表5 所示。

表 5 高校智库建设成效好的条件组态(阈值为0.8)

从表5 中可以看出,4 条组态路径的一致性分别为0.858 704,0.859 807,0.820 729,0.863 613,说明4 种组态都能构成高校智库建设成效好的充分条件。其中组态H1c 且与组态H1b 相比,~FIR 与~FCO 存在非常明显的替代性,说明这两个条件无需同时存在,便可以与组态H1b 和H1c 中的其他三个条件一起导致结果产生,且二者皆为缺失条件,说明二者是否存在不影响结果产生。同时,模型解的覆盖率为0.500 167,已超过半数,表明4 条路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较强的解释性,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4.3 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分析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将一致性门槛值从0.8 调高至0.85,并对调整后的数据进行再次分析,结果如表6 所示。对比原有组态能够看出,除了原组态H1c 被筛除,其他组态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总体解的一致性指数和覆盖率分别微调到0.912 453 和0.500 142,但变化不足以支撑富有意义并且截然不同的实质性解释。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表 6 高校智库建设成效好的条件组态(阈值为0.85)

4.4 组态路径分析及建议

由表6 可以看出, H1a 和H1b 两条组态拥有相同的核心条件,将其概括成一条条件组态,故产生高校智库建设成效良好的路径一共有2种。

第一种为“人-资源”主导均衡型路径,对应表6 中的H1a、H1b 三种组态。FSQ*FEA 为核心条件,说明人员质量和信息平台活跃度对高校智库建设成效的重要性,将二者与其他要素进行联动,构成不同路径。

(1)“人-资源”主导,外部环境因素辅助型路径。H1a(~FNO*FSQ*FIR*FEA*~FMC*FCO)表示以人员质量和信息平台活跃度作为核心条件,内部资源库和协同合作机构为边缘条件构建驱动路径。该路径覆盖了 23%的案例,其中2%的案例仅能被该路径解释。此组态代表性案例有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等,这些高校智库凭借团队中占比较高的高端人才、丰富的专业数据库和综合数据库、稳定且快速更新的信息平台以及丰富的文化体系拥有较高的综合影响力。

根据H1a 路径可知,高校智库依托于高校进行建设,本身具有人才聚集的优势,院士、专家学者、学生队伍成为高校智库的人才储备,对于高校智库而言,拥有高质量的研究人员,是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产生的基础。而加强线上线下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提高平台活跃度,则有助于扩大智库影响力、加快构建智库话语权体系,进而为智库引入多元化人才、带来更多决策咨询项目。丰富的内部资源库则为成果产出提供保障,高校智库成员通过内部各种资源库获得研究所需数据和知识,通过数据整合、分析从而生产出智库成果。高校智库与其他专业智库、中介组织等的协同合作,可以整合多方资源进一步提高智库成果的产出率和转化率。综合来看,高校智库可以以高质量人才为基础,内部资源库与外部的协同合作为保障,同时加强各种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提高高校智库的决策咨询能力和影响力,形成与国家治理相匹配的决策影响力。

(2)“人-资源”主导,内部环境因素辅助型路径。H1b(~FNO*FSQ*~FIR*FEA*FMC)表示人员质量和信息平台作为核心条件,管理机制与组织文化为边缘条件构建驱动路径。H1b 覆盖了 24%的案例,其中4% 的案例仅能被该路径解释。此组态路径代表性案例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等,这些高校智库凭借高效的人员队伍、稳步运行的对外信息平台,辅以灵活的管理机制和优秀的智库文化带动了自身实力的不断提升。

根据H1b 路径可知,高校智库在拥有高质量人才和交互良好的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要注重管理机制与组织文化的建设。高校智库要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为主,并依据智库知识生产特点,对组织内进行部门划分,明确职权,同时加强党建工作,实行党组织负责人与管理层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高校智库要完善智库研究人员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双向动态的人员流动机制、建立并做实首席专家制度、建立信息和成果共享机制和内部研究课题竞争机制等;高校智库要建立智库经费管理机制,在资金来源方面以国家资金支持为基础,从企业或个人方向拓宽筹资渠道,对经费支出进行合理化分配;高校智库要遵循社会主义的共同价值观,展现出具有价值型、创新性、前瞻性、交互性、协同性的丰富文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智库文化,从而树立正确导向,更好地为政府各项政策做贡献。综合来看,高校智库建设以人才优势为基础,资源建设为保障,同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组织文化,可以有效提升智库影响力和决策咨询的质量。

第二种为“资源-环境”主导均衡型路径,对应表6 中组态的H2(FNO*~FSQ*~FIR*FEA*FMC*FCO),以信息平台活跃度和协同合作作为核心条件,人员数量、管理机制和组织文化作为边缘条件构建“信息平台活跃度+协同合作+人员数量+管理机制与组织文化”的驱动路径。该路径覆盖了21%的案例,其中8% 的案例仅能被该路径解释。该组态路径代表性高校智库有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等,这些高校智库凭借健全的信息平台建设和对外机构的协同合作,辅以多渠道的人才储备和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提升自身的公共影响力。

根据H2 路径可知,网站和自媒体平台是智库发挥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渠道,西方智库非常善于利用社交网络、媒体、出版物、电子网络等形式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我国高校智库也应充分利用线上下线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加大对线上平台建设、维护和使用力度,及时解决部分平台现存的更新不及时、部分板块为空、信息不全面等问题,积极在线上交流平台积极进行交互、及时推送智库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举办各类专题研讨会、峰会、论坛等,通过交流思想和分享观点,克服智库自身局限性,从而提高智库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加强与各类研究机构、中介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促进智库之间的信息和成果的流通,盘活已有的信息资源,促成跨库合作,增进智库协同共享资源。综合来看,高校智库建设以人员数量为基础,以增强信息交流平台活跃度与加强机构协同合作为中心,以优秀的管理机制和丰富的组织文化为背景,整合多方进行统筹协调发展,优化高校智库建设。

5 结论

本文收集并整理了20 个高校智库建设案例,在信息生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校智库建设和发展的具体情境,从人、资源和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我国高校智库建设要素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高校智库建设成效的条件组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中国高校智库建设的两条组态路径。研究发现,人、资源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变量均无法单独成为影响高校智库建设的必要条件,三个维度的条件变量的协同联动作用构成了高校智库建设成效提升的路径,分别为“人-资源”主动均衡型和“资源-环境”主导均衡型。

本文围绕高校智库建设要素的研究可加深对高校智库建设水平提升背后复杂机理和发展逻辑的理解,为我国高校智库建设路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仅从三个维度分别提取两个变量进行研究并未覆盖全部影响因素,后续将考虑把如智库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内参报告数目等要素纳入变量,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其次,本文基于fsQCA 方法对高校智库建设的多重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未来可以考虑利用其它实证方法进行不同角度的论证。

猜你喜欢

组态智库变量
抓住不变量解题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也谈分离变量
基于PLC和组态的智能电动拧紧系统
微智库
微智库
PLC组态控制在水箱控制系统的应用
铸造行业三维组态软件的应用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