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辽宁方言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
2023-11-09欧阳国亮
欧阳国亮
本刊核心层次论文
基于文献计量的辽宁方言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
欧阳国亮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刑事科学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余年来,期刊上发表的辽宁方言研究论文较多。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梳理辽宁方言研究脉络、关注热点和演进趋势,进而揭示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辽宁方言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在对CNKI上的辽宁方言主题文献进行全面挖掘的基础上,运用citespace、CNKI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其研究状况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具体包括八大方面:发文总体趋势、主题选择、关键词设置、学科领域、文献来源、作者及单位分布、资助基金、作者合作模式。分析结果认为目前关于辽宁方言的研究存在研究层次不够高、研究内容不平衡、缺乏有影响力成果等问题,同时指出了今后辽宁方言研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辽宁方言;研究现状;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研究展望
汉代扬雄所著的《方言》将今辽宁一带称之为“燕之北鄙”“燕之北郊”“辽东”“朝鲜冽水之间”,该书记录了当时辽宁境内的若干汉语方言词语[1]。这也是关于辽宁方言最早的文献记载,此后历代文献虽有相似记载,但都是零星的。直到民国时期,《奉天通志》才对沈阳及周边地区的方言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同一时期周孝若发表了《东北入声的演变》,谈到了沈阳方言问题,但这些著作只是罗列现象或引介他人观点,谈不上研究。真正意义上关于辽宁方言的调查研究,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为了推广普通话、扫除文盲的需要,辽宁省组织专人对本省的方言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系统整理了各地方言的音系,勾勒出了它们的概貌,并进行了方音辨正工作[2]。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来,期刊上发表的关于辽宁方言的成果颇多,最近二三十年尤为丰富。尽管学界已经有若干篇关于辽宁方言研究现状综述的论文,总结分析也甚为全面,但是这些文章主要采用传统文献综述的方法进行横向梳理和比较,缺乏可视化知识图谱和数据统计。本文以中国知网收录的学术期刊库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运用citespace、CNKI可视化分析等工具,从发文信息、聚类分析及演进趋势等维度对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知识图谱绘制,全方位考察辽宁方言研究状况。
一、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一)可视化分析及其工具
论文可视化分析就是利用文献数据库海量数据关联分析,基于文献的元数据及参考引证关系,辅助人工操作将数据进行关联和统计,用图表的形式直观展示文献的数量与关系特征,从而揭示文献状况的一种文献分析方法。它可以全面具体了解检索主题的研究热度、预测发展趋势,从而帮助人们快速地发现有价值的文献,以及把握文献状况。
文献计量分析工具采用CNKI自带的可视化文献方法以及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软件。该软件的原理是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对某个领域的文献资料进行计量分析,探寻该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其知识拐点,绘制可视化图谱来分析该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具体的变化过程、学科演化的潜在动力机制,并探测学科发展前沿,作为科学计量学普遍使用的新工具来有效帮助读者充分了解所从事的研究领域。
(二)辽宁方言可视化分析步骤
首先,我们利用中国知网中的高级检索功能,检索篇名、主题词、关键词中包含有“辽宁方言”“沈阳方言”“大连方言”“丹东方言”“锦州方言”“朝阳方言”等词的论文,发文时间起点为1960年(中国知网收录文章的时间上限),截至时间为2022年12月。
然后,对检索结果中的重合篇目、非方言研究类篇目进行筛选剔除,并且对有效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主要包括同义词和缩写词的规范统一,机构名称的合并(同一个机构前后名称不一致,改成最新的名称),缺少关键词的文献进行关键词提取等等,从而保证软件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最后,从中国知网将统计的基础数据导出,再导入citespace软件中进行格式转换。利用citespace的计量统计功能,通过对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和刊发载体进行统计并绘制图表,再通过citespace对文献数据表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类型依次为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生成年度发文量统计图、作者共现网络、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突现趋势图等。并用CNKI自带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同步进行统计分析,互相参照。
二、辽宁方言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在中国知网上一共统计出147篇专门以辽宁境内方言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其中期刊论文77篇,学位论文44篇,会议论文3篇,其他论文23篇。总的情况看,专门以辽宁境内方言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相较于以东北方言为研究对象的论文而言,数量要少很多。这是因为业内普遍关注东北方言的总体特点和典型现象,在研究东北方言的同时多少会将辽宁方言囊括进去。此外,很多人在研究辽宁方言时没法摆脱“东北方言”这个大的语言环境,导致研究的具体对象虽是辽宁境内的方言,但是标题和关键词中却是“东北方言”这个词。当然,这147篇论文大体上能反映辽宁方言的研究现状、关注热点、学者分布以及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因此同样具有良好的文献计量分析价值。
(一)发文总体趋势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1980—2007年这二十余年每年发文篇目屈指可数。2007年以后,研究辽宁方言的论文快速攀升,特别是2016年以后上涨趋势尤为明显。这得益于2016年以来启动的辽宁省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很多研究者从中获得了启发,从而撰写了较多的辽宁方言单点研究论文。
表1 “辽宁方言”论文发文总体趋势图
(二)发文主题分析
CNKI界定的“主题”也即论文关注的核心内容和具体对象,主要从篇名和关键词中提炼而来。辽宁方言研究主题突出四个核心:单点方言研究、音系研究、词汇研究、语法研究。其中,单点方言排前三位的是沈阳方言、大连方言、锦州方言,也就是说研究这三地方言的论文最多。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辽宁方言研究多以单点方言语音特点的描写为主,注重共时平面的比较,而历时平面的比较则很少。从发文主题篇数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大连方言”主题论文34篇,“方言语音”主题论文23篇,“辽宁方言”主题论文17篇,“沈阳方言”主题论文11篇,“锦州方言”主题论文9篇。
(三)论文涉及的学科领域分布
统计显示,关于辽宁方言研究的论文中,80%属于中国语言文学领域的研究,也即基于汉语研究理论去审视辽宁方言中的具体问题,例如语音问题、词汇问题、语法问题、历史演变问题等。约有9%的论文属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内的研究,这些论文主要是从对外汉语、语言接触的角度探讨辽宁方言对外国学习者的影响以及如何纠正母语负迁移等问题,属于应用语言学层面的讨论。其余的约10%的论文涉及各个学科领域,例如出版、文化、新闻、公安等。由此可见,基于汉语理论框架对辽宁方言进行研究是主流。见表2。
表2 论文涉及的具体学科领域
(四)文献来源分布
文献来源是指学术论文具体来源于哪种刊物或者学位论文具体来自哪家单位。计量统计发现,研究辽宁方言的学位论文主要来自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渤海大学、山东大学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其中辽宁师范大学占比达到了26%,也就是说该校研究生对辽宁方言最为关注,产出的学位论文成果也最多。而关于辽宁方言研究的学术论文主要发表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辽东学院学报》《现代语文》《渤海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所发刊物多是普通学术期刊,鲜有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极少有关于辽宁方言的论文在语言学界有影响力的《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科学》《汉语学报》《语文研究》《语言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这也客观上说明辽宁方言研究成果层次相对较低,缺乏高精尖的重大成果,在国内的影响力也相对较弱,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五)发文单位分布情况
从发文的作者及其单位分布情况看,辽宁师范大学、渤海大学两所高校是研究辽宁方言的中坚力量。不过也能看到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也有一些研究者关注辽宁方言问题。除了辽宁师范大学外,其他高校发文数量很少,明显存在不平衡性。这实际表明真正关注辽宁方言的高校和学者并不多,研究也不集中,很多研究基本上是以个人旨趣为导向,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团队。
(六)论文依托的基金统计
关于辽宁方言的学术论文,有9篇依托的是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7篇依托的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篇依托黑龙江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此外还有6篇依托于其他基金。总体上看,依托的基金很少。根据我国科研有关规定,学术论文可以依托基金,但研究内容上必须与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高度相关。这实际上揭示了辽宁方言研究依托的高层次基金项目不多这一客观事实。对此,我们特意去国家社会基金数据库中进行了检索,也没有检索到专门以辽宁方言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立项,再一次印证了前面陈述的事实。
(七)作者合作模式情况
作者合作模式是指某一单位作者与不同单位的作者合作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模式,它主要是反映学者们的科研合作情况。如果某位作者和多个其他单位的作者合作发表过某一领域的成果,那么可以反映该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培育和学术交流情况,从而展现出作者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活力。我们对辽宁方言论文撰写者的合作模式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有75%的作者都是独立发表或者与本单位的研究者合作发表,只有25%的作者与其他单位的作者合作发表过本领域论文。说明不同研究机构间在辽宁方言研究这个领域合作很少,缺乏深层次的成果交流。
(八)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是指同一个关键词在本领域不同篇目论文中的共同出现情况。一般来说,关键词是揭示论文研究主题和对象的词,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论文之间研究内容的交叉情况。根据CNKI关键词共现统计结果显示,辽宁方言论文中,共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前五位情况是:有38篇论文将“方言语音”作为关键词,有29篇论文将“方言音系”作为关键词,有20篇论文将“方言词汇”作为关键词,有18篇论文将“方言语法”作为关键词,有14篇论文将“辽宁文化”作为关键词。这种关键词共现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辽宁方言研究的论文在研究的具体对象上有较高的重合度。
三、问题与展望
(一)辽宁方言研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半个多世纪以来辽宁方言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辽宁方言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层次不够深,研究主题重复性高。近年来,以辽宁境内方言为研究对象的论著不少,既有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也有一些专著。综观这些研究成果,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内容研究的层次不够高,多数是对方言表象的研究。以语音为例,很多论著停留在辽宁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共时比较层面,而历时的比较与揭示显然不够。此外,很多论文的研究主题重复性较高,研究具体对象甚至研究内容都趋同。例如关于大连方言语音研究的论文大致有十多篇,其中对音系和音韵特点的描写很多都是一样的,没有明显的创新。
二是词汇语法方面的研究不够。有关辽宁方言词汇、语法的研究文献可谓寥寥无几。词汇方面,东北三省中的黑龙江、吉林等省都编撰有自己方言的词典,如《哈尔滨方言词典》《黑龙江方言词典》《吉林方言词典》《东北方言大辞典》,目前辽宁还没有这方面的词典著作,论文也鲜有发表。而辽宁方言语法方面的研究,更是缺乏,目前仅有一些零散的语法论文见诸刊物。从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看,多数是从与普通话语法对比的角度对一些典型语法现象的描写,阐述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三是缺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1963年宋学在《中国语文》发表的《辽宁方言语音说略》一文,可以说是关于辽宁方言研究发表层次最高的学术论文,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少有这方面的论文继续在权威期刊上发表。我们做过跟踪检索,自1963年以来,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科学》《语言研究》这些知名刊物上发表的关于辽宁方言的学术论文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篇,而且时间间隔很长。这一问题在前面的可视化分析阶段已有提及,不再赘述。但它反映的事实是不可忽视的。
(二)辽宁方言研究展望
结合当前辽宁方言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同时参考其他省市方言研究的热点和现状,认为今后辽宁方言研究有如下四方面值得深入:
首先,深层次地描写辽宁方言。语音方面,要客观地归纳辽宁境内三种方言的音系,从共时与历时两个平面揭示其语音特点与演变规律,还应当开展语音历史层次、音变例外字音以及有音无字现象本字考证方面的研究[3];词汇方面,应当开展系统的地区性词汇整理工作,对一些词语的历史源流展开研究,并编撰《辽宁方言词典》;语法方面,应该从类型学的角度入手,对各种句式特征、情态体态词语用法、实词虚词系统进行全面的总结,梳理辽宁方言语法体系。
其次,重视辽宁方言史的研究。刘丹青先生曾指出,要深入了解方言特点和方言谱系,探究与其他方言的历史联系,做好方言史的研究[4]。辽宁境内的东北官话、北京官话、胶辽官话都有其特殊的形成历史,它们的形成不但与历史上东北地区早期的汉语有关,也与当时的少数民族语言有关,加上辽宁又是满清故都所在地,更赋予了辽宁方言历史内涵。到了近代,移民潮的涌入也为辽宁方言多样化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契机。如今的辽宁方言,无论是从方言的多样性还是方言的影响力来讲,它在整个东北方言体系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从史的角度看,辽宁方言形成的历史实际上代表了东北方言的发展史。
再次,对“语保工程”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利用。目前辽宁省的语言资源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积累大量的方言资料。今后,研究辽宁方言的人应当思考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度的利用。我们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基于“语保”模式继续拓展研究范围。目前辽宁的“语保”工程点一共有20个,实际上还有大量的地区并没有覆盖到,特别是还有一些过渡区的方言并没有进行采集,这些值得关注。二是要加强各个方言点之间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比较研究,寻找其内在的发展演变规律,例如词汇异同的内在规律是什么,其影响机制如何,等等。
最后,提倡方言生态的研究。方言生态,就是方言在人口、社会环境中的生态状况,如方言的活力,方言的消亡等[5]。由于辽宁境内的东北官话与北京官话同普通话非常接近,而境内的胶辽官话使用人口相对较少,如今的辽宁方言已经逐渐开始衰退。表现为城区人口除上了年纪的人外,开始转用普通话;辽宁方言的一些语音、词汇、语法特征开始消失。笔者曾对沈阳不同年龄群体做了一个方言土语词汇掌握情况的调查,对收集的100条当地方言土语词汇,60岁以上者了解全部词义,而20岁以下者只了解其中的37%。这只是辽宁方言使用情况的一个缩影,在不久的将来,辽宁方言将会趋于消亡,这是不可阻挡的一个趋势,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方言生态问题。现阶段,应当加强对辽宁方言生态的研究,揭示其衰退现象与演变规律,并用现代技术手段保留和记录辽宁方言语音档案,以永久留存这笔有声的文化遗产。
[1] 杨春宇, 王媛. 扬雄《方言》所见的幽燕方言[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6): 837-845.
[2] 欧阳国亮. 辽宁方言六十年研究概述[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0(4): 50-52.
[3] 欧阳国亮. 东北官话中的若干方言本字考释[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 66-68.
[4] 刘丹青. 汉语方言学发展势头强劲[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8-5(04).
[5] 肖自辉, 范俊军. 语言生态的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 生态语言学应用研究[J]. 语言科学, 2011(3): 270-280.
10.15916/j.issn1674-327x.2023.05.015
H172.1
A
1674-327X (2023)05-0062-04
2023-03-23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20AYY005)
欧阳国亮(1986-),男,湖南桂阳人,副教授。
(责任编辑:叶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