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研究》2023年总目录
2023-11-09
题目 作者 期号
本刊特稿
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社群”的发展 谭建光 (1)
中国共产党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探索历程及经验启示 保 虎 李晓超 (1)
当代青年的社会认同研究 谭日辉 王 涛 (2)
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梁馨熠 (3)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好青年重要论述的四重特质 高 莹 (4)
青少年发展新探
·理论研究·
Z世代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沈 杰 (2)
青年热点与观察
·青年发展·
社会区隔与利益固化藩篱:“小镇做题家”现象的社会主因 邓希泉 林 静 (1)
习近平关于青年理想信念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和价值向度 高 莹 (2)
超大城市青年的婚育行为特征与变化研究 王 磊 (2)
共同富裕导向下的青年人才责任担当 郭 强 颜 瑞 (3)
生命历程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困境分析 刘珍玉 毛哲山 (3)
“内卷”与“躺平”:社会变迁下的青年心态困境 叶文璐 (3)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探析 纪秋发 (4)
新时代青年健康状况的进展与对策建议 田思钰 (4)
·青年文化·
当代青年“饭圈文化”透视及其归正 邹笑寒 伍廉松 (1)
新时代增强青年文化自信的责任担当研究 黄奕倩 齐 敏 (1)
《新青年》中“青年身份”的话语建构 王紫玉 赵秀凤 (2)
数字算法技术下性别议题的呈现 孙金菊 赵 乐 (3)
儿童电影中的真善美:基于电影《小鞋子》的分析 李春光 (3)
价值浮沉:“延安青年”与“躺平青年”价值取向比较研究 文若丞 (4)
·新媒体与青少年·
社交媒体在维系青年群体异地恋亲密关系中的作用 赵梦琪 李千驹 (1)
赋权与遮蔽:社会化媒体语境下青年新的“可见性” 李 静 (2)
公平期待与精神认同:县域青年网络公共表达的特点及内在因素 张瑞凯 王若琳 (3)
未成年人的互联网风险认知与行为呈现 陈玉真 (3)
社会化媒体平台虚拟数字人用户感知探究 刘德寰 姜文恒 (4)
·青年就业创业·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与积极引导 孙 竞 (1)
青年就业转衔过程中的目标导向 袁 芮 高 林 姚雯翊 (2)
新时代青年就业创业状况及对策研究 周宇香 姜春云 (4)
青年事务与政策
·青年参与·
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的指导思想、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袁光亮 (1)
新时代中国青年志愿精神培育研究与反思:基于中西方研究综述比较视角 杨新莹 徐靖楠 (2)
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百年历程、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韦 安 何玲玲 (2)
中国共产党百年引领青年志愿服务的历程与启示 张 瑞 张双鹏 (3)
社区治理:教师志愿服务的新场域 蔡英辉 于泓斌 (3)
·共青团与青年工作·
北京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历史考察(1949-1957) 卢静静 苏宝铭 (1)
新时代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育人工作路径探析 李云玮 蔡 爽 (1)
建团百余年我国青年发展的历史演变、内在逻辑及时代启示 刘传雷 王延隆 (2)
高校基层团组织组织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蒙晓旺 (3)
新时代共青团活动组织模式构建研究 景海俊 (4)
共青团早期领导考述 谭绍兵 (4)
·政策研究·
优化基础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机制 杨峥威 孙 莹 (1)
高校中层领导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及青年干部培养对策 淦 江 (2)
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方 荃 (2)
美国未成年人罪错案件先议权配置的经验与启示 刘旭坤 (3)
生育政策优化背景下北京市青年托幼教师支持体系建设思考 厉育纲 叶向红 (4)
青少年思想道德与素质发展
·青少年素质发展·
数字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任 博 段晓亮 (1)
美国公民教育的国家保障体系及启示 耿晓华 高 峰 (1)
青年历史主动精神培育的三重维度 柳 丽 翟爱晓 (2)
青年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探索 谢素军 (2)
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 岳 楠 (3)
传统家训中的学习观及其对新时代青年的启示 王 颖 (4)
基于学生特点的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对策研究 穆 青 王玉霞 (4)
青年学生生命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徐晓沄 (4)
长征路上红小鬼的特殊角色与革命原因 张小峰 肖 怡 (4)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涉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課涵养大学生强农兴农使命的价值及策略 张 玲 傅 琼 (3)
“五育并举”背景下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格局构建 孙海亮 (4)
职业教育与青年成才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区域实施的比较研究 郭 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