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普法员黄国蓉,与志愿服务『相爱』的25000小时
2023-11-09合肥女性
黄国蓉走进社区进行宣讲
“不是在做志愿服务,就是在去做志愿服务的路上。”这是黄国蓉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她日常生活的写照。
身材瘦小、戴副眼镜、身穿志愿服务红马甲,声音铿锵有力……虽年过古稀,仍不舍志愿服务,她把志愿服务当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自己火热的心温暖着他人。她就是合肥市包河区包公街道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妇联普法宣传员、军区社区和美小区志愿服务社社长黄国蓉。
自2014 年起,黄国蓉在安徽博物院、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合肥南站、合肥火车站、红十字会、社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约25000 小时。黄国蓉对志愿服务始终如一,把公益当使命,这25000 小时,也见证了她与志愿服务的“相识”“相知”“相爱”“相守”。
从“相识”到“相知”
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中长大的黄国蓉,上学时就被评为“小虎子式的好队员”,在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下,她一直把助人为乐、奉献社会作为人生追求。退休后的黄国蓉来到合肥生活,居住在包公街道军区社区,一直想找机会参与志愿服务。
2013 年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国蓉从报纸上看到安徽省博物院招聘志愿者的启事,在老伴和儿女的鼓励下,她决定去试试,从此开启了她的志愿服务之路。
她冲破“讲解是俏姑娘帅小伙专利”的束缚,克服自己“年龄偏大、记忆力差”的劣势,分秒必争利用“缝隙”时间背诵讲稿,连走路、炒菜时都在背。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国蓉不到半个月便攻下徽州古建筑展厅的讲解考核,2014 年正式成为一名专业讲解员。
3 个月,20 多万字学习笔记,6 个展厅讲解词,作为全院通讲志愿者,她用细致得当的讲解、储备丰富的知识让观众赞不绝口。之后,黄国蓉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复刻了她的“传奇”,成为首位全馆通讲志愿者,荣任讲解组长,培养优秀讲解人才30 多位,多次被评为安徽省博物院、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优秀志愿者”“最佳讲解志愿者”。
从“相知”到“相爱”
“讲解志愿者的服务时间一般都在周末,平时我还可以参加其他类型志愿服务,我很享受这个过程。”2016 年,黄国蓉加入了合肥高铁南站志愿者服务联合会。每天服务十几个小时,尽管有点累,但她乐在其中。看到行李繁多的旅客,她会主动帮助提拿;遇到失联旅客,她会主动帮助联系;遇到没零钱乘坐公交的旅客,她自垫资金去银行换来硬币。热心周到的她总能为心急如焚的旅客解去燃眉之急,受到旅客一致称赞。
从2018 年至今,黄国蓉把车站这所川流不息的“中转站”当成了自己的岗位。她将合肥常用公交线路抄录下来并随身携带,以备转乘旅客不时之需;她将合肥市长途汽车站客运路线记在胸牌上,为出行旅客提供最佳方案;为给旅客指路,她曾徒步考察一条条公交路线,也曾“千里走单骑”将沿途标志建筑牢记于心。每当旅客谈起她,都说这位面带微笑的热心大姐总是轻声慢语,对旅客也是有求必应。
黄国蓉还签署了自愿捐献遗体协议,获得红十字会捐献证书。她说:“捐献器官是我能为志愿服务做的最后一件事,了我一个心愿罢了。”
从“相爱”到“相守”
2019 年,军区社区党群服务站成立之后,在社区党委的动员下,黄国蓉渐渐将志愿服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社区。她在军区社区党委支持下,成立了军区社区和美小区志愿服务社。结合黄国蓉善于演讲、号召力强的特点,志愿服务社还孵化出了由退休老党员、党员群众志愿者组成的环境卫生巡逻队和政策宣讲团队。
不仅如此,黄国蓉还策划实施“红色领航,情暖夕阳”微公益创投项目,创办了新芽共享书屋。疫情防控期间,她勇当“小区守门人”,连续45 天不下“疫”线,门岗值守、入户登记、核酸检测都留下她忙碌的身影。
“初心不与年俱老,奋斗永似少年时。”黄国蓉用初心和热心演绎着属于她的“最美夕阳红”。多年来,黄国蓉带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她表示,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可以有更多人加入这个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