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撰当属“扬州八怪”考辨

2023-11-09宋天乐

东方收藏 2023年9期
关键词:扬州八怪文人

摘要:陈撰是清中期画家、诗人和收藏家,善画花鸟、人物,山水亦有创造,书法化古出新且颇有汉简隶意。其生于钱塘,后寄寓扬州,客居盐商家中,与金农、汪士慎、边寿民等画家皆有交游。黄宾虹在其画史著作《古画微》中将陈撰列入“扬州八怪”之列,但此说毕竟为黄氏一家之言,尚需考证。文章就陈撰的艺术特征、地缘关系、交游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对陈撰当属“扬州八怪”之说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陈撰;扬州八怪;文人

一、史料分析

从史料记载来看,陈撰当属“扬州八怪”之列。陈撰因其自身性格原因在画史上留名不多,他的作品存世相对较少,可供研究的史料亦相对匮乏,在清康雍乾时期的扬州算是画坛相对边缘的人物,因此对于他的学术研究历来是学者研究的空白区。在众多画史著作中,将其归入“扬州八怪”之列的只有黄宾虹的《古画微》和潘天寿的《中国绘画史》,但都未进行具体的论证说明,因此把陈撰归入“扬州八怪”之列难免有所疑义。

“扬州八怪”在当时并不是自发结合的团体组织,更不像后来的艺术团体那样具有明确的组织人物和纲领。其成员多不是扬州人,主要来自山东、福建、安徽、浙江等地,他们当中有职业画家,也有丢官后到扬州卖画的文人,还有一生布衣的儒生。他们皆因对现实不满或出于谋生而到扬州,都因生活在这个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且远离朝堂,因此能够认清社会现实,不趋炎附势,不与官场同流合污,性情与常人不同,且艺术创作方式也与传统正派大相径庭,因此被称为“怪”。“怪”在当时多含贬义,他人评之曰:“率汰三笔五笔,覆酱嫌粗,胡诌五言七言,打油自喜。非无异趣,适赴歧途,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乎百里。”直到后来学者们才真正认识到“扬州八怪”的艺术价值,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而在“扬州八怪”生活的年代,并未有人把他们归为一谈。他们思想异端、艺术风格怪诞,同时建树于诗、文、书、画、曲、印等多个领域,与传统派相比,在扬州这个远离京城、思想相对自由的地方,他们被视为一群“怪人”。他们在世时未有“八怪”之名,而是为后人所称,清末民初计有十五家论列“八怪”,以下为十五家记载:

汪鋆《扬州画苑录》记李鱓、李葂等。

李玉棻《欧钵罗室书画过日考》记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汪士慎。

凌霞《天隐堂集》记郑燮、金农、高凤翰、李鱓、李方膺、黄慎、边寿民、杨法。

钱湄寿《潜堂诗集》记金农、郑燮、黄慎。

顾麟士《李鱓花卉题跋》记李鱓、金农、郑燮等

杜瑞联《古苍阁书画记》记黄慎等。

李佳《左庵一得录》记汪士慎、郑燮、金农、杨法等。

葛嗣浵《爱日吟庐书画补录》记金农、郑燮、华岩等。

黄宾虹《古画微》记李方膺、汪士慎、高翔、边寿民、郑燮、李鱓、陈撰、罗聘。

陈衡恪《中国绘画史》记金农、罗聘、郑燮、闵贞、李方膺、汪士慎、高翔、黄慎、李鱓。

杨钧《草堂之灵》记金农、郑燮、华嵒、罗聘、高翔、黄慎、李鱓、汪士慎、杨法。

郑昶《中国画学全史》记金农、罗聘、郑燮、闵贞、汪士慎、高风翰、黄慎、李鱓。

俞剑华《中国绘画史》记金农、罗聘、郑燮、李鱓、汪士慎、李方膺、高翔、高风翰、黄慎、闵贞、华岩。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记李鱓、金农、罗聘、陈撰、李方膺、高凤翰、边寿民。

郑秉珊《记金冬心》记金农、李鱓、郑燮、高翔、罗聘(或作华岩或作闵贞)、汪士慎、李方膺。①

去其重复,“扬州八怪”成员计得15人,加上前文论述,本身其成员就没有确切的人员规定,在当时亦没有记载,因此后世各家皆有说辞。陈撰在其中出现过两次。黄宾虹在扬州生活很长时间,且自身画风亦受“八怪”风格影响,其著作中有关“八怪”的论述虽出己意,但结论应不会草率。其在“‘扬州八怪’之变体”部分中说:

……陈撰,字楞山,号玉几,仪真人,善写生。罗聘号两峰,善人物,画《鬼趣图》。时有“扬州八怪”之目。要多纵横驰骋,不拘绳墨,得于天趣为多。②

可见,黄宾虹将陈撰与罗聘皆列入“八怪”群体之中,其艺术风格多不拘一格、天真烂漫。

二、地缘关系

从地缘关系上进行分析,陈撰当属“扬州八怪”之列。把一个人归入一个组合或团体应考虑他们的共同点,其所作风格是否相近、所善门类是否相同、所处时代是否相接、所居地域是否相邻。历史上以地域命名之群体流派,绝对没有与该地域毫无关系之人,如“明四家”皆聚居吴门、“金陵八家”生活在金陵、“新安四大家”皆与黄山之景密不可分。扬州自古便是人杰地灵之地,清康雍乾时期因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环境等原因,在此聚集了一批思想“异端”的画家:金农与陈撰同乡,后寓扬州;汪士慎,安徽休宁人,后来到扬州,投奔老乡马曰琯、马曰璐兄弟;罗聘、李鱓、郑燮等皆为扬州人。可以说,“扬州八怪”成员皆与扬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考证,陈撰生于1677年,卒于1758年,其生活年代历经康雍乾三朝,正是扬州画家云集、活动频繁时期。陈撰祖籍为浙江鄞县,其父辈移居钱塘。陈撰青年时在钱塘求学,30岁左右便寄居扬州,前后四十余载,分别于人生不同阶段在扬州三家盐商富户中清客为生。陈撰最初在项絪的玉渊堂寄食,其具体初到时间并无明确记载,但可根据他与好友厉鹗的诗词唱和推算。厉鹗曾在陈撰移居真州后写过一首词来表达对好友的思念,为《南浦·玉几久客真州,不得消息,歌以怀之》,词首第一句便交代了陈撰离开杭州的线索——“分手隔年期”。这首词收录于《秋林琴雅》,在陈撰为此书所作的序中结尾标明时间为康熙壬寅立秋日,可知此书约成书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因此陳撰最晚在康熙六十年(1721)就已客居真州了。项絪死后,陈撰辗转至程梦星篠园,晚年入江春康山草堂,直到去世前一年才返归故里。此外,管庭芬在陈编撰的一篇画论《书画涉笔》中亦有题跋:

余友六舟上人曾藏《銮江小志》一册,乃先生客仪征时手稿,其漶漫亦与此卷相埒,闻已转贻歙友,不能假录其副矣,并附记之。③

由此可见,陈撰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均在扬州生活,在项絪、程梦星、江春处寄寓为生。在扬州期间,可能因对自己生活已久的地方感情颇深,曾为扬州编订《銮江小志》,惜已散佚不传。

三、艺术特征

从艺术特征来看,陈撰当属“扬州八怪”之列。“扬州八怪”是一个文人群体,非兼善多种艺术者不能列入“八怪”。如厉鹗的成就主要在词曲,杭世骏的成就主要在经学,两人虽有一定名气,但并不能列入“八怪”;除了闵贞无诗,其他“八怪”画家皆善诗书画,均有诗文传世。陈撰诗书画皆善且精鉴赏,长于经学校对点注,且通内典,跟随大儒毛奇龄研习诗文书画、儒家经典,是一位传统的儒学文人。其人品、画品和其他“八怪”画家相当,但不同的是,陈撰极少卖画,靠在盐商家中寄寓为生,其绘画风格高洁淡雅,绝无一点俗气。“八怪”中的其他画家大多以作品鞭挞时代风气,可谓爱憎分明,如黄慎画的乞丐、罗聘画的鬼,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因素,反映了艺术的社会功能。而陈撰靠盐商供养,不需为生计发愁,不必卖画为生,也没有对官场的憎恶,因此其作品更具有纯粹的艺术性,算“八怪”中的一股清流。“八怪”画家多有诗文集传世且画面多题诗,如金农的《冬心先生集、续集、拾遗、三体诗》、汪士慎的《巢林集》、华嵒的《新罗山人离垢集、补钞》等,陈撰亦有《玉几山房吟卷》传世。

陈撰绘画作品以花鸟存世居多,山水与人物不常见。陈撰的写意花鸟删繁就简、标新立异、个性鲜明,粗笔大墨但不忽视细节,画面简洁,萧散疏远,寥寥数笔逸态横生。陈撰写意花鸟画以“怪”行于扬州画坛,其构图多把主体置于画面一角半边,颇有几分禅意藏于其间,这应是陈撰深受内典的影响。其题款亦不追求平衡,与主体同侧,营造一种偏重之感。最简略者,其绘画主体占据不到画面的十分之一,藏于画面边角之际,变化多端,无重复之感,这是陈撰独有的构图方式,亦是其曲高和寡性格的体现,可见其章法之“怪”。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陈撰《花卉册》(十二开),其画面主体仅占一边一角,构图疏简,画面大片留白,简笔绘花卉,曼妙多姿,品格甚高;在用笔上,中锋与侧锋并用,中锋流畅有力而无文人之纤弱,侧锋恰到好处且无粗犷之痕迹,用笔双勾与没骨并行,亦常用勾花点叶法,可见陈撰技法之丰富,刚中带柔,刚柔并济,此谓陈撰用笔之怪。今藏南京博物院的《折枝花卉图册》(十二开),画于乾隆十二年(1747),为陈撰晚年所作。其绘制梅花、水仙、牡丹等十二帧,技法没骨与双勾并行,间以飞白用笔,勾花点叶,寥寥数笔,神态已出。陈撰绘画创作中的款印多法宋元,寓巧于拙,款字法书小楷,或有行、草,可见其书法功底深厚。据《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记录,陈撰有印43方,从印文上看可分为姓名、字号及斋号类,如“撰”“陈撰”“楞”“玉几山房”“玉几生撰”“穆陀轩”等;另一类为闲章,有“琴香初地”“癸卯”“诗境”“冷艳飞上诗句”等。其中有一印为“臣撰”值得注意,见于陈撰于乾隆三年(1738)所作的《花卉册》。陈撰一生不仕,且面对博学鸿词科举荐不就,但“臣撰”之印可见其内心隐藏的出世之心。此印或为陈撰早年所刻,彼时他仍有报国之心,但其在推辞博学鸿词科举荐之后创作的《花卉册》上仍使用此印,可见陈撰矛盾的心态,此为陈撰画中款印之怪。

四、交游情况

从交游情况分析,陈撰当属“扬州八怪”之列。历史上齐名合称之人,都是同时代且有联系的,绝对没有既不同时又无联系的人加入其中。如“明四家”为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他们均有师友关系;“清初四王”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们或有亲属关系,或有师友关系。列名“扬州八怪”者,不但都在扬州卖画,而且皆有交游。陈撰与“八怪”其他成员或有诗文唱和,或于盐商园林中雅集,与多人皆为挚友;陈撰与李鱓皆善梅花,合称“复堂玉几”;又为汪士慎《巢林集》作序,关系可见一斑;陈撰与金农为同窗好友,后又同在扬州谋生,其人生态度皆有相似之处,可见相互影响。苏州博物馆藏有一幅设色《花果图》折扇,为雍正七年(1729)陈撰与边寿民、黄慎、李鱓等六人合作作品,最后有名为“诞生”的文人题跋:“不尽幽香拂袖生,离离疏影带霜明。与君携去兴何远,秋到邗江酒正清。时己酉闰月七月并题于艾陵湖干。巽老先生教正。”④巽老先生应是陈撰,称陈撰为“老先生”,可见陈撰在几人心目中的地位甚高,其年龄也是最大的。另外,在扇面左下角有一朱文印“撰”。边寿民还有题识:“影随桐帽棕鞋瘦,气染书签叶裹香。”根据题识可知此扇面为雍正七年(1729)初秋时节陈撰与边寿民等人游于扬州艾陵湖时共同绘制的,是陈撰与边寿民等人书画交游的见证,亦是“扬州八怪”画家共同游戏翰墨的佳作,对研究“八怪”画家的绘画风格以及交游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了上述之外,陈撰与“扬州八怪”的郑燮、高翔、李鱓等诸多扬州画家皆有交往,其寓居扬州大半生,陈撰与郑燮等画家是盐商雅集常客,因此他应与大部分扬州画家是相识的,鉴于材料等原因,在此不再赘述。

五、文人特质

从个性来看,陈撰当属“扬州八怪”之列。陈撰可以说是“扬州八怪”中最为与众不同的画家:首先是生活方式不同,其一生不以卖画为生;其次是对待官场态度不同,其人博学多识,但一生未参加科举,举博学鸿词不就;其三是修养全面,擅写诗文。诗文有说其归于浙派,精于古玩鉴赏,有藏书阁“玉几山房”。因此,陈撰应是“扬州八怪”之中最为纯粹的文人和画家,是为耿介之士。其艺术创作未受商品经济影响,其绘画多是与友人相赠,抑或是自娱,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到其艺术的曲高和寡,与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一脉相承。其诗文中饱含的民生情怀、其绘画中所蕴含的写意传神意境、其书法中的古意,是陈撰文人精神的具体体现。其人以为盐商校对古籍经典为生,他的书画从不轻易示人,作画甚少,这应是陈撰作品流传甚少的原因之一。据杭世骏《玉几山人小传》记载,陈撰“书无师承,画绝模仿,每一纸落人间,珍若拱璧”。翻阅史料,皆是描述陈撰“操行高洁”“性孤洁”“画格尤高,为时人所宝”。这些其他扬州画家所不具备的纯粹文人精神,在当时的扬州画坛可谓寥若晨星,这是由陈撰独特的人生经历所决定的。其丰富的学识修养、全面的艺术才华,加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造就了陈撰不同流俗的文人特质。

六、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从史料记载、地缘关系、艺术特征、交游情况、个人特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陈撰当属“扬州八怪”之列。

注释:

①李万才,周积寅.关于扬州八怪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李万才,周积寅编.扬州八怪绘画精品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1.

②黄宾虹.古画微[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88.

③陈撰.书画涉笔[J].新美术,1999(01):33-39.

④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藏明清书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162.

参考文献:

[1][清]陈撰.玉几山房吟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2][清]陈撰.书画涉笔[M].管庭芬抄本,清咸丰二年(1852).

[3] 陈信芳等纂修.鄞县横泾陈氏宗谱[M].昼锦堂木活字本,民国三十七年(1948).

[4]卞孝萱.扬州八怪年谱(下册)[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

[5]贺万里.只留清气满乾坤  高翔·陈撰书画艺术研究学术专辑[M].扬州:广陵书社,2019.

[6]韦明铧.风尘未归客:边寿民 陈撰 杨法 李葂 闵贞合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7] 黃宾虹.古画微[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

作者简介:

宋天乐(1998—),男,汉族,安徽宿州人。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

猜你喜欢

扬州八怪文人
不止于怪
——扬州八怪书画精品展
奇异新风
——天津博物馆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扬州八怪题画诗考释》——直抒胸臆,寄情于画
文人与酒
“扬州八怪”与清代艺术市场
文人吃蛙
宋代文人爱睡觉
文人与石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