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天并老与国咸休

2023-11-09孔庆伟

东方收藏 2023年9期
关键词:孔子

摘要:文章以孔子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清代衍圣公府奉天诰命盒为例,分析它的制作工艺、象征意义及其所反映的清代统治者与衍圣公府之间的特殊关系。奉天诰命盒是清代皇帝颁发给孔子后裔的诰命文书之专用容器,“奉天”二字代表衍圣公对天子的效忠,也昭示其在维系祭孔、陪同皇帝祭祀、朝觐等方面的责任,保存诰命的严格规定也体现着二者关系的专属性。这件器物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统治阶层与儒家代表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乃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物证。

关键词:衍圣公;奉天诰命盒;孔子;清代文物

明代王世贞《弇山堂别集》云:“昔唐虞三代之盛,其子孙为宾恪者,久而或替,独孔子起韦布,践素王,以笔札绍明圣人之统,寝明寝昌,称万世师爵。”自汉代以来,孔子之嫡裔便因与政治的特殊关系,从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其爵位在历朝均有追封,如南朝晋宋的“奉圣”、北魏的“崇圣”、北齐的“恭圣”等。唐开元年间追封孔子为“文宣王”,其后人为“文宣公”。据《宋史》载,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君臣认为“文宣公”是“以祖之美谥而加后嗣,不经甚矣”,随后“诏有司详求古制,别定美号,于是下近臣议改为衍圣公”,此后“衍圣公”之名除宋哲宗元祐更化时期略有更易,至宋徽宗时改回后,一直沿用,历金元明清四朝。

清朝统治者入关后,为了巩固政权,推行汉化政策,同样视孔子为“万世道统之宗”,历代清帝对衍圣公府恩宠优渥、赏赍日隆。据《孔府档案》载,不仅平日里孔府、孔庙获得大量的恩赏和修葺赀用,康熙、乾隆皇帝还分别于南巡、东巡时至孔林致祭,乾隆皇帝曾八次亲抵衍圣公府,以宣“崇儒尚道”之义[1],每当朝廷有重要礼仪大事,也会颁旨召衍圣公进京朝觐。孔子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代衍圣公领受诰命之专用奉天诰命盒,精美华贵,专为保存清代皇帝的诰命圣旨之用,是孔府与朝廷保持密切联系的佐证(图1)。

一、清代衍圣公府奉天诰命盒

这件奉天诰命盒是清代衍圣公接受皇帝圣旨时使用的器物,全盒长44.7、宽20.8、高41.5厘米。整件盒子采用木雕鎏金工艺,以木质为底,表面涂满金漆。周身镂雕盘旋金色云龙9条,正面有5条,其中2条侧向、面朝中央,顶面1条正面向外,龙身及之间的空隙皆以祥云纹覆饰,下刻海水浪涛纹。众所周知,在古代,金龙是天子的象征,九五之数也是天子的专属礼制,合乎“登九五之统临,为亿兆之司牧”之义。

该件奉天诰命盒正面的中间位置为一蓝底长方形竖牌,竖牌周边以更为密集的祥云纹拱饰,位于整个诰命盒外侧的中心视觉点。牌面采用满汉双语书写“奉天诰命”字样,汉语为篆书,字迹至今仍清晰可辨。盒子底座为清代常见的佛台须弥座样式,刻有连续组合的莲瓣纹,与盒身云龙纹呼应,底座下角轻微磨损[2]。北京颐和园、北海等陈置的石雕、木雕,也基本采用须弥座样式。根据清代《营造算例》规定,须弥座“各层高低,按台基明高五十一分规除”,此盒底座亦完全合乎形制。在孔子后人衍圣公府所用的奉天诰命盒上使用佛教的须弥座样式,笔者推测有以下原因:一是须弥座均为“工”字形构造,不仅可使奉天诰命盒的盒身重心稳定、受力均匀、易于陈置,且盒身离地较高,有助于保护盒内圣旨,起到防水、防潮之效;二是清代统治者虽以儒家诗书经义治国和笼络士人,但到了清代中期,社会等级愈加森严,清人受藏传佛教影响,自入关之前就在关外陵寝中广泛使用须弥座样式,以其在思想层面所传达出的佛教的高贵感,能够迎合统治者的心理需求,此处设计细节也体现了衍圣公府与清代皇家之间的尊卑关系。

盒盖与盒身采用子母口结构,盒盖可以打开,子母口衔接处工艺精巧,未打开时口沿严丝合缝,不见边线。奉天诰命盒内部髹以庄重的朱红色漆,朱红色是清代宫廷常用的仪仗用色,常与龙纹一同出现,作为泥金龙纹外观器物的里色或对色,如《清会典》中载雍正皇帝大驾“鼓四十八面……俱泥金描画五彩云龙,朱红暂竹架”,以及“黄曲柄龙伞四把……顶面俱彩九云龙纹……朱红钻竹柄”等[3],类似器物数不胜数。奉天诰命盒作为上承天意的高贵器物,在制作时也循此制。据考证,盒内原应有一支架,用来放置诰书,惜今已不知所踪。根据《孔府档案》对衍圣公领受诰命的相关记载,每当宫中传来诰命,袭爵的衍圣公就要带领府内所有亲眷领诰,将奉天诰命盒打开,小心翼翼地将诰命呈于盒内,再毕恭毕敬地盖上盒盖,加以行礼供奉。

二、“奉天诰命”的意义

(一)衍圣公府的“奉天”之责

该盒正面篆书有“奉天诰命”四字,“奉天”语出《尚书》中的“惟天惠民,惟辟奉天”。天、君、臣三者的关系是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反复强调的命题,孔颖达在《尚书正义》“传言君至常法”条下正义曰:“王者代天理官,故稱‘天戒’。臣人奉主法令,故言‘常宪’。君当奉天,臣当奉君,言君能戒慎天戒也,臣能奉有常法,奉行君法也。”王应电的《周礼传》曰:“王者,奉天以致治。”《旧唐书》载,唐德宗流亡时,杜希全前来救难,唐德宗在赐给杜希全的《君臣箴》中说:“夫惟德惠人,惟辟奉天……君之任臣,必求一德;臣之事君,咸思正直。”到清代,“奉天承运”不仅是圣旨诰命的首句,统治者还以之为后金旧都盛京(今沈阳)命名,设奉天府等,“奉天”已然成为统治者以天子自居,为臣下僚属树立尊卑观念的重要统治概念。

在这种意义上,臣属的“奉天”,也就是“奉君”。从《孔府档案》和《清会典》的相关记载来看,刻在盒上的“奉天”二字,既反映了衍圣公府的特殊地位,又昭示着衍圣公府相较于其他民世爵必须履行四种专属的特殊责任:一是“四仲承祭”,即奉祀孔庙先贤,致使“文脉不绝”;二是陪同皇帝、皇子和地方官祭祀。《顺治朝实录》载,顺治皇帝到太学祭奠孔子时,衍圣公陪祀,与五经博士等人“诣彝伦堂台上分班侍立”,而后“在台下丹墀序立”,最后与陪祀文武官员“俱入堂叩头坐”;三是听宣入觐,清初定制,凡遇朝贺,衍圣公必须入京朝觐与朝贺,至乾隆时改为衍圣公欲入京须奏请候旨,始无朝觐常例;四是维护祠庙,统辖“圣裔”,即在衍圣公府的统辖范围内,做好府内的庄田经营、庙堂修缮等,如雍正二年(1724)文庙大火,雍正皇帝引以自咎,颁旨慰问,还拨给修缮赀帑,并亲自跟进修缮进度[4]。另一方面,衍圣公之爵位在清代超出其他民世爵公爵,清代封民世爵一般有四种途径,即“酬庸、奖忠、推恩、加荣”(另有备恪一条,为优待明室后裔,不论)。《清史稿》云:“推恩外戚,加荣圣裔。”除外戚外,大多数汉人、旗人或蒙人都只能依靠功臣身份,以“酬庸、奖忠”的方式得爵,“加荣”之恩在清代民世爵中得享者寥寥。衍圣公的品秩不仅与其他公爵有别,而且袭爵方式是没有次数限制的“同天并老,与国咸休”,足见衍圣公的特殊地位。

(二)保管诰命文书的重要义务

对于衍圣公府而言,上承皇帝的诰命,是“奉天”的重要礼节表现,也是这件奉天诰命盒的直接作用。诰命文书的形式在我国由来已久,是古代皇帝为了笼络官员王公的亲眷、祖先所给出的封赏用文书。早在西周时便有诰书,如《大诰》等,是周武王用来训诫群臣的命书;唐代起逐渐成为官职除授、大规模赏罚的文书;至宋代,几乎所有官员的官职除授、衔谥追赠以及亲眷祖先的封赏均用诰命文书;明清承袭宋制,凡一至五品官员封赏皆用诰命文书。

见于史载的清代诰命文书记录很多,但作为文物流传下来的较少。据《清会典》载:“五品以上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有诰命。”衍圣公作为一品世袭爵,即符合这一条件。据清制,凡制诰命,均由吏部先行提准,再交由翰林学士书拟诰文,庆典使用诰文前,还要过中书科、内阁的诰敕房等审定,最后加盖御宝。诰命文书一般以丝织锦绢卷轴书成,轴头与卷身均视受封者品级而定,分别有玉头狮面锦或鹤锦(一品)、犀角赤尾虎锦(二品)、贴金瑞荷锦(三四品)等,长度至乾隆年间始定为丈六(约5.12米),宽度约30 厘米。如今,孔子博物馆收藏有数十道诰命书。以同治四年(1865)颁发给孔子七十三代孙衍圣公孔宪培夫妇的诰命为例(图2),该诰命即为一品玉头狮鹤锦,符合衍圣公一品公爵身份,同时以篆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诰文主要是对衍圣公及其夫人的赞语。该诰命的行文也严格按照清代规定,即一品诰命以6句开始、6句作结,中间14句陈述诰命内容;书写语言为满汉双语,满文自左端起书,汉文自右端起书,联至中央处以时间落款,在时间上盖御印宝玺,玺文“制诰之宝”。

值得注意的是,这件奉天诰命盒之所以品相完好,还因为清代律例对诰命文书保管有着严格的要求。据清制,诰命文书必须由领诰受封者珍藏保护,因水淹、火灾等不可抗力或被人盗窃而遗失的,尚可上报申请复给,但如果勘定是由受封人保管不当导致诰命文书被虫蛀、受潮或出现其他损伤的,以罚俸半年处,私自典当转鬻诰命书的,追夺诰命并革职查办[5]。衍圣公府爵位在有清一代世袭罔替,所存诰命文书如此之多,更是慎之又慎。而盛放诰命之盒如此华贵精致,工艺如此细腻用心,良有以也。

三、结语

这件清代奉天诰命盒以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成为研究清代封建等级秩序与儒家地位的重要实物见证,反映了中国历史进程中君王与儒家代表之间微妙关系的变迁,也展现了孔子后人为传承儒学所作的努力,因而可以作为今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參考,以更深入地发掘历史,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吴佩林.清代衍圣公爵位承袭考[J].孔子研究,2023(01):110-124+160.

[2]张洪艳.孔子博物馆藏清代奉天诰命盒赏析[J].收藏家,2022(10):89-92.

[3]束霞平.历代皇家仪仗的集大成者——清代皇家仪仗车舆形制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8(03):90-99.

[4]郭松义.明清以来曲阜衍圣公府的地位、作用与影响——《孔子博物馆藏孔府档案汇编》内容简介[J].国际儒学(中英文)2022,2(04):17-26+173.

[5]王敬野.清代诰命文书及其价值探析[J].兰台世界,2021(05):152-155.

作者简介:

孔庆伟(1974—),男,汉族,山东曲阜人。大学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文物保护及利用。

猜你喜欢

孔子
孔子请你加入群聊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爱书
遇水逆,孔子是怎么破的
“孔子曰”之孔子的悲惨童年
孔子在哪儿
孔子避雨处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