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北京故宫博物院钟表馆所藏西洋钟
2023-11-09林李微李智瑛
林李微 李智瑛
摘要:钟表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当中重要的时间测量器具,随着历史发展和科技进步,业已成为一种文化艺术符号。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大量珍贵的钟表文物,它们不仅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还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较高的科技含量。对于这些钟表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方的科技和文化,还能够促进钟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章旨在通过对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钟表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进而深入分析其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以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北京故宫博物院;钟表馆;中西方;文化交流
机械钟是通过钟声来报时的一种计时器,其在明代由欧洲传教士作为商品和礼品传入中国。明万历年间,传教士利玛窦由广州北上向万历帝进献两只自鸣钟,使得西洋钟一跃成为皇室的新玩宠。到了清代,朝廷和官宦对西洋钟的热爱有增无减,掀起一股对设计繁复、配件奢华的西洋钟的收藏热潮。因此,传教士利用钟表投石问路,在乾隆年间进献钟表者甚多,此时中西方的钟表贸易也达到鼎盛时期,促使中国钟表制造业的诞生。洋人在广州开设第一家钟表作坊,使得广州成为清代钟表制作的重要中心之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钟表,不仅是时间计量工具,更是艺术品。其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有西方技术和文化的影响。因此,对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钟表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既有助于加深对古代科技文化的理解,也能够为当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一、北京故宫博物院钟表馆概况
北京故宫博物院钟表馆(以下简称故宫钟表馆),是一个用于陈列展出中国古代计时器和各国机械钟表的专馆,共展出18世纪中外制造的各式钟表100多件。
在故宫钟表馆展厅中,展品来自不同的朝代和地区,展现了钟表制造的演变和发展。珍贵的钟表藏品琳琅满目,整个展厅根据钟表的不同制造地域进行分类,主要有广州钟表、英国钟表、法国钟表、瑞士钟表这四大类,并囊括多种类型,如悬挂钟、座钟、怀表等。
二、北京故宫博物院钟表馆馆藏珍品
(一)御制钟表
1.清宫做钟处
做钟处,又称造钟处,为宫廷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下属活计作之一,专司成造、修理钟表。始置时间未详,但到了雍正元年(1723) 便已将自鸣钟处归并养心殿造办处管理。
随着传教士利玛窦大量进献西洋钟,万历皇帝为解决钟表的修理问题,选派四名太监向传教士学习钟表管理、维护和修理,是皇室专为钟表设计之作坊学习制作修理的开始。后来,顺治皇帝指派太监向传教士学习如何制作西洋钟,但是“上劲之法条未得其法”,未能掌握西方科技核心,钟表的核心零件仍需从海外进口。此后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都对西洋钟表情有独钟。康熙时期的西洋钟表制作就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康熙《咏自鸣钟》一诗中曰:“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轮行随刻转,表按指分移。绛帻休催晓,金钟预报时。清晨勤政务,数问奏章迟。”[1]西洋钟不单是一件玩物用来欣赏,还具有作为闹钟报时提醒皇帝上朝等作用。伴随着中国皇室对钟表的需求日益提高,不仅是对西洋钟样式的需求,对其功能性、准确性和创意性的装置要求也更高。
乾隆年间,做钟处达到鼎盛时期,此时的工匠多达100余人,乾隆皇帝亲自为其题写楹联“帘萦香篆斋心久,座殷钟声问夜遥”。但是到嘉庆年间,钟表的生产数量急剧下降,这和嘉庆皇帝不喜欢西洋钟有很大的关联。嘉庆皇帝认为,对于百姓来说,衣食才是生活之本,是否有钟表报时并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因此下旨驱逐做钟处的西洋工匠离宫。此后,清朝历经列强入侵,加之政权腐朽,由西洋钟掀起的狂热也就慢慢褪去,随着清朝的灭亡而没落。
2.御制钟表
乾隆早期的广钟多仿自西洋, 但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未及西洋之精巧”, 故乾隆十四年(1749)二月乾隆帝传谕两广总督:“从前所进钟表、洋漆器皿,亦非洋做。如进钟表、洋漆器皿、金银丝缎、毡毬等,务必要洋做者方可。”对西洋物件司空见惯的乾隆帝已不满足于西洋风格的外形样式,对进贡的钟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钟太监和能工巧匠汇聚做钟处,结合中国传统工艺技术和西方科技文化,制造出了许多带有本土化设计的御制钟表。
御制钟表的外观设计汇聚了能工巧匠的奇思妙想,做钟处协同造办处的漆、木、金、玉等作坊配合制作,所制的御制钟表表盘具有鲜明的特色[2]。例如彩漆描金自开门群仙祝寿楼阁式钟(图1),使用铜镀金作为表盘的基础质地,配合花草纹样,表盘的中圈上半部分用铜片做成弧形状,其上錾刻楷书“乾隆年制”,周围绘制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表示时刻。此钟的造型是一座缩小型双层阁楼式古建筑,楼阁式的结构宏伟和庄严,寓意安居乐业。
钟表外部的细节惟妙惟肖,其内的机械结构也极其复杂。每逢三、六、九、十二时,楼上三扇门开启,三位持碗敲钟人缓步移出敲击钟碗。报时后景箱内的景观伴随音乐的节奏运作,云层中的仙人由下向上升起,海水中升起阁楼一座,寓意“海屋添筹”。右景箱内八仙敬献宝物,寓意“群仙祝寿”。“群仙祝寿”是中国工匠常用的题材之一,寓意长寿和吉祥。彩漆上常常绘制各种仙人、神兽、祥云和花卉等图案,代表着仙境。
西洋进貢的钟表能在整点或者整刻时发出声响以报告时间,经过清代宫廷匠人的重新设计,制造出符合中国传统夜间敲更报时的机械结构。其除了具备常用钟表走时、报时的功能,又汇聚发更、打更系统,甚至能够根据二十四节气夜间的长短进行调整,以准确传递时间。
(二)西洋钟表
西洋钟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但其真正的发展和繁荣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故宫钟表馆展示的西洋钟表涵盖各种类型和风格,从古典的座钟到华丽的壁钟、从精致的怀表到复杂的游艺钟,无不展现出西方制表技术的多样性和精湛度。不仅仅是制造工艺,西洋钟表的外观装饰也令人叹为观止。这些钟表的外观设计往往融合了古典、宗教、自然和人文主题,展示了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审美观念。
故宫钟表馆不仅是一个展示西洋钟表的场所,更是一处展现时间和艺术交融的文化殿堂。其中英国、法国和瑞士的钟表,无论是在制造工艺还是在新颖设计上都略胜一筹。
1.英国钟表
18世纪的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钟表制作发展强盛,而中英两国频繁的贸易往来使得英国制钟工匠更加了解中国统治阶层和普通民众对钟表的喜好。英国钟表造型别具一格,各式各样的建筑、田园山水、自然景观都可作为表现题材,且其上多附有巧妙的装置,如转花、跑人、跑船等。在铜镀金的外壳上镶嵌彩色的石料,使得整个钟表金碧辉煌、珠围翠绕。
如铜镀金象拉战车钟(图2),其造型为象拉战车、战士出征的场面,车上有11名战士,他们身着铠甲,各司其职。象头象征力量和权威,战车象征战争和荣耀,这种钟代表着胜利、成功和权力。这件大型钟表的装置可分为四部分进行欣赏:第一部分是前端的大象,身驮一名战士,大象身体镶嵌有各色各异的珍贵宝石,大象腹部内放置有精巧的装置,连接控制着眼睛、鼻子,使其能够活动。第二部分是大象后面的圆形桶装装置,桶的周围站立着手持号角作吹号状的战士和手持长矛作攻击状的将士。指挥官一人站立在指挥台上,为第三部分。最后一部分是后部的车厢,钟表的表盘被众多战士围绕在中间,相较整个钟表体型,表盘显得小巧精致。
这件铜镀金象拉战车钟造型独特、机械结构繁复,共有6套机械系统,从这件大型装置钟表中也可窥得18世纪英国的工业水平已然领先诸多国家。无论是钟表内芯的机械零件,还是外部的造型设计,工匠的高超技艺都是其他国家西洋钟无法企及的高度。
2.瑞士钟表
瑞士钟表相较英国钟表进入中国市场稍晚,但是其钟表制作技艺精巧、造型丰富。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瑞士钟表,大部分是体量较小但造型别致的座钟和怀表,其中有花朵形、昆虫形、香水瓶形等,被称为“形态钟表”。
如铜镀金转花自鸣过枝雀笼钟,就是清宫仿鸟笼样式的“形态钟表”中的精品之作。整个鸟笼采用铜镀金材质,白珐琅钟盘镶嵌在八角形底座上,底座上装饰镀金的花朵枝叶纹样。笼中置有一只彩绘的铜鸟,立在铜杆上。笼顶有转花,转花分为两层,镶嵌红色宝石,其和铜鸟以及报时系统相连。钟内还装有一个自鸣装置,当机械装置转动时,音片会被触发,从而发出音乐。笼中的铜鸟也会随着音乐展翅摆尾,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瑞士钟表的匠人擅长制作小型钟表,西洋各国都掌握了钟表机械装置的制作技巧,然而小型机械内芯制作难度极高,因此,瑞士钟表的科技程度不容小觑。无论是钟表设计的新意程度还是机械装置的准确程度,瑞士钟表都更胜一筹。
3.法国钟表
18世纪的法国追求极尽奢华的装饰和繁复的花草纹样,在上流社会中非常流行镀金钟表。19世纪中叶,大量的法国钟表开始流入中国。19世纪末期西方工业革命已然成熟,法国钟匠突發奇想地将钟表与工业模型相结合,制造出别具一格的工业模型钟表,并且法国盛产各色的大理石,各式法国钟表放置在大理石上,这一类型外表新奇的钟表流入中国之后,逐渐取代了普通的座钟。其无论是创作题材还是材料选用,都与他国的西洋钟有所区别,更具有法国特色。
如铜轮船模型表,以铜制的轮船模型为设计元素。钟表的底座是一个稳固的大理石支架,上面安装着钟杆、钟面和两个圆筒。铜轮船模型的主要材质是铜,这使得它具有独特的质感和金属的光泽。铜质不仅给钟表带来坚固性和稳定性,还赋予其独特的历史感和复古氛围。轮船模型栩栩如生、细节精细,前面的两个圆筒上镶嵌着风雨寒暑表,后面的两个圆筒镶嵌着两针时钟,圆筒中间的烟囱顶端是一个指南针,侧面嵌着温度计。轮船模型的存在赋予了钟表独特的海洋气息和航海氛围,展现个人品位以及对航海历史和文化的喜爱。这种特殊的设计题材,在当时皇室已然饱和的钟表收藏之中脱颖而出,深受皇帝的喜爱。
(三)其他
故宫钟表馆的藏品,除了极具代表性、收藏数量大的广州、英国、法国、瑞士钟表外,还有少量美国、日本、意大利的钟表。20世纪钟表制作技艺传入美国、日本等国,日本制表商在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他们注重细节和精确度,在设计中融入独特的日本传统文化元素。意大利钟表制造商擅于将精美的艺术品和高级钟表的制造技术相结合,并以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精确的时间闻名。意大利有许多杰出的钟表制造大师,如安东尼奥·维卡巴,其最具代表性的钟表作品便是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机械钟表,该钟表在当时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钟表。
三、结语
故宫钟表馆的收藏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展示了18—20世纪初期世界钟表发展的瑰丽成就。从中可看到中国文化与西洋科技文化的碰撞、融合。通过探索故宫钟表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时间观念、科技水平和工艺技巧,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钟表不仅仅是时间的记录器,更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代表着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和文脉的进步。透过钟表指针的摆动,仿佛可以看到历史的脉络和文明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藏《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编号3418, 转引自前揭《故宫钟表》,第46页.
[2]关雪玲.日升月恒: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钟表[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林李微(1999—),女,汉族,江苏镇江人。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艺术设计学专业,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发展及文化研究。
李智瑛(197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历史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