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创新路径探究
2023-11-09苏华玲
苏华玲
一、 引言
从基本概念角度看,群文阅读是基于相同作者或主题文章的阅读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运用多篇文章,灵活参与精读与泛读活动,分析每一篇文章结构、特点与脉络,弥补传统课堂阅读量不足的问题。在传统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通常以单篇阅读为核心,采用精读和精讲的方式,逐字逐句地带领学生分析课文,阅读课堂相对枯燥和单调,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相对而言,群文阅读不再一味强调阅读片段,更注重阅读的整体性,通过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巧妙整合多篇阅读文本,扩展阅读范围,让学生在体验多个文本世界的同时,发散思维能力,了解相同作者或相同主题文章写作技巧、写作思路和方法,形成立体化的阅读空间,深入把握思想情感表达方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 初中语文课堂中群文阅读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一)丰富阅读教学资源
阅读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大量阅读积累语言材料,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在新课标下,教师需利用好阅读课堂,组织语言阅读活动,为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创造条件。在常规阅读课堂中,教材是阅读文本的主要来源,教师往往只围绕教材课文内容设计阅读教学活动,这就难以开阔学生阅读视野,不能调动其学习和积累语言知识的主动性,也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能够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将课外阅读材料引入课堂中,筛选与课内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充语文阅读资源。同时,借助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能够结合课内文本主题,设定阅读议题,将课内外阅读文本组合起来,既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阅读规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又能扩充语文阅读资源。
(二)改进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教师能够利用多篇文章资源,设计互动问题,创设互动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互动,改变沉闷的阅读教学氛围。同时,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具有多样化,除了单一的文字阅读内容,教师能够采用竞赛阅读、读写结合阅读、合作探究阅读、问题引导阅读等方式,丰富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营造紧张激烈的阅读课堂氛围,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活跃性。同时,通过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能够突出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文本解读和探究时间,使其深入体验文本内容和情感,提高其阅读素养。此外,在组织群文阅读活动时,教师能够结合各个文本之间的联系,设定群文阅读议题,设计开放性探究问题,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学习共同体,优化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三)全面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通过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能够聚合多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联系已有阅读经验,分析和提炼文本主要信息,使其以口头表达或书面描述的方式,与同学展开语言互动和思维碰撞,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从外部角度看,借助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能够让学生从整体角度入手,分析同类事物或主题,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开阔其思想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从内部看,群文阅读属于比较阅读范畴,通过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能够选择两种以上的语言要素,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和对比多篇文章的不同点,打开其想象空间,锻炼其想象力。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事物,采用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的方式,摸清文本要素,学会站在多角度思考问题,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三、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群文阅读认识模糊
在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诸多教师开始研究和推广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但在推广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未能正确认识群文阅读的内涵和价值,不能区分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对群文阅读的认知较为模糊。在阅读教学设计中,部分教师认为扩充阅读材料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直接将大量材料融入阅读教学中,带领学生逐篇解读或开展自由阅读活动,难以体现群文阅读教学价值。同时,部分教师未能树立起正确教学理念,仍围绕解读文本字面内容,安排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查找文章主题句和好词好句,从修辞和写作手法角度分析作者语言的魅力,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尽管教师能让学生了解语篇内容和文字魅力,但很难使其体会文本思想内涵和作者情感,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群文阅读主题选择单一
群文阅读拥有明确的教学主题,教师不仅需严谨地设定阅读主题,还要围绕学生主体地位,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但是,在选择群文阅读主题时,部分教师未能客观、全面地分析主题,随意选取群文阅读主题,难以体现群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无法为学生创造立体化的阅读空间。同时,为实现教学目标,加快教学进度,部分教师直接按照课文主题,选择相同类型的文本,导致选择阅读材料不够丰富,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
(三)群文阅读内容随意
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需按照特定主题,筛选关联程度高的文本,并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选取和组合群文阅读材料。一旦教师随意选择文本内容,就容易误导学生,无法使其了解到文本之间的关系,更难以让学生形成整体性阅读思维。在选择阅读文本前,有些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和兴趣爱好,直接按照以往教学经验和主观思想,选择文本内容,难以选取契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文本,阅读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另外,在选择文本时,部分教师会直接向教材靠拢,将教材视为群文阅读材料的主要来源,难以引入课外优质文本,导致群文阅读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
(四)群文阅读过程程序化
群文阅读由多篇文本材料组成,单篇阅读教学方式不适用于群文阅读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基础和文本特点,重新梳理群文阅读教学流程。但是,在组织群文阅读活动时,部分教师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方式,先呈现单篇文章阅读任务,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完成思考题和练习题,再以拓展阅读的方式,导入群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的阅读经验,参与强化阅读训练活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尽管能够达成学习目标,但往往面临较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长此以往,容易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甚至丧失主动阅读兴趣。
四、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群文阅读文本往往拥有相同的主题,或来自同一个作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学主题明确,但教学过程充满不确定性。所以,教师应坚持适应性原则,根据初中生学习特点与语文教学内容,适度把握引入文章的数量,并确保所选文章主题与教材内容相契合,确保多篇文本是从不同角度诠释某个事物,避免出现为了实现群文阅读而随意拼凑文本的现象。在教学实施环节,教师应坚持适应性原则,合理筛选与整合文章,引出与教材内容相契合的文章,拓宽学生阅读视野,让学生能够自由思考和锻炼阅读思维。
(二)互动性原则
互动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思维碰撞。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若教师直接按照主观想法选择阅读主题和材料,难以向学生提供有效信息,无法使其了解群文阅读的目的。所以,在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方案时,教师应坚持互动性原则,通过主动与学生对话交流,引导其参与到群文阅读材料选择过程中,让大家了解群文阅读的价值和流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创造师生与生生互动条件,让学生在学习和阅读时,随时与同学交流想法,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提升阅读方法和技巧。
(三)拓展性原则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编者按照特定规律和主题排列课文,为教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条件。但是,面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成长需求,教材课文资源相对不足。因此,教师应坚持拓展性原则,根据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将课外名著或美文引入群文阅读活动中,拓展阅读教学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学世界的精彩和浩瀚,开阔其人文视野,夯实其语文基础。
五、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创新的路径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群文阅读情境
初中生社会阅历较少,不能站在全面角度分析事物。因此,在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综合分析学生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搜集群文阅读材料,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经典性和代表性的群文阅读作品,创设大语文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群文阅读兴趣。具体而言,教师应根据不同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背景、文体类型,合理选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动态化与动漫化的情境视频,利用趣味解说与鲜活的画面,营造鲜活的群文阅读氛围,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阅读文本中。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可设定“老舍眼中的美景”群文阅读主题,选取老舍先生的其他散文作品,如《大明湖之春》《五月的青岛》《春风》等。接下来,教师可按照四篇课文对应的美景,播放动态化视频,营造沉浸式的画面情境,吸引学生眼球,使其以游览者的身份,感受济南、大明湖、青岛的美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呈现阅读思维导图,让学生结合基本导图任务,开展对比阅读和鉴赏活动,并根据学生阅读情况和遇到的问题,随时调整任务难度,让学生了解到文章写作特点,培养其群文阅读兴趣。
(二)统一设计阅读议题,开展小组探究活动
议题是群文阅读的基本导向,为明确阅读方向,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应统一设计阅读议题,并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一边独立思考,一边交流和迁移已有知识经验,感悟阅读主题。例如,在讲解《孔乙己》一课时,教师可设定“百变的我”议题,引入《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文章,开展对比性阅读活动,让大家了解不同文本中的“我”。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可设定一个“百变的我”群文阅读对比表格,让学生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我”的作用、主题思想等方面入手,对比三篇文章的内容和人物,分析闰土、孔乙己和于勒人物形象,认识到三者同为社会底层人物,了解到作者对“我”的情感。为让学生充分对比和归纳三篇文章,教师可组建三人小组,开展小组学习与探究活动,让每一名组员扮演一个课文里的“我”,并分享一下自己在不同场景中的心情和感受,描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故乡》中的“我”仍怀念少年闰土,憧憬未来新生活,“我”的出现,推动着整个故事情节发展……在小组探究中,学生认识到“我”在不同文章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深入理解议题。
(三)丰富群文阅读活动,增强学生阅读体验
基于初中生学习兴趣和爱好,教师应坚持创新导向,设计项目汇报、主题朗读、角色扮演活动,并根据群文阅读文本的语言风格和题材,开展个性化和趣味化的阅读活动,增强学生阅读体验与审美认知。首先,组织项目汇报活动。教师可抓住群文阅读教学的某个线索,将群文阅读议题转化为项目学习活动,让学生以参与学习项目的方式,深挖阅读信息。例如,在讲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明确“杜甫诗歌的艺术情感特点”项目主题,让学生利用教材或网络资源,搜集杜甫不同人生阶段的诗歌,并采用绘制人生经历图的方式,排列杜甫的代表作,分析诗人在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增强其艺术鉴赏体验。其次,教师可选择诗歌和散文类型文章,采用主题朗读的方式,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感受文本的节奏和语言特点,熏陶其审美素养。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中心,教师可选择其他外国诗歌作品,如《未选择的路》,并根据诗歌的情感和节奏特征,搭配音乐背景,邀请学生参与主题朗读活动,使其感知艺术之美,尝试表达诗歌之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此外,借助丰富的群文阅读材料,教师可组织角色扮演展示活动,让学生以小组表演的方式,梳理文本的故事发展顺序和情节,使其在表演过程中,了解文本差异。在讲解《孔乙己》时,教师可引入《范进中举》《阿Q正传》等文本,组织大家参与课本剧改编活动,让各个小组分析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并以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小说体裁和写作方法。
(四)拓展群文阅读用途,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阅读与写作分别是语言输入、输出的环节。基于新课改要求,学生需要掌握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写法。教师可拓展群文阅读教学的用途,将阅读活动与写作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充分鉴赏文本语言特色,了解名家名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将阅读收获运用到写作中,锻炼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回忆我的母亲》时,教师可围绕“人物描写方法”议题,引入《背影》《我的母亲》文章,让学生分析朱德、朱自清和胡适笔下的人物形象,归纳作者运用的描写方法和写作手法,为后续创作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利用两篇拓展资料,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联想父母亲在生活中的形象和行动,回顾父母亲身上的品质,并让大家结合自己对父母的情感和所学的写作手法,开展句子仿写和写作活动。基于三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教师可开展读写竞赛活动,让学生找出原文句子,并尝试仿照句子,运用修辞手法造句,限定时间内组句最多、最好的同学获胜。为激发学生读写兴趣,评价学生读写成果,教师可开展小组点评活动,让各个小组成员互相对比仿写句子或作文,发现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六、 结论
综上所述,立足初中语文课堂,创新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应深入研究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结合初中生语文学习特点和基础水平,科学地选取群文阅读主题和材料,并通过创设群文阅读情境、小组探究群文议题、丰富群文阅读活动、拓展群文阅读用途等方式,激发学生群文阅读兴趣,使其站在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对比阅读过程中,了解不同文章的差异和相同点,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