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优质稻米生产管理及绿色防控推广应用探究

2023-11-08赵亮张琼

吉林蔬菜 2023年4期
关键词:病虫秧苗田间

赵亮 张琼

优质稻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之需,其产量与质量改善关系到国民温饱与身体健康。病虫危害因素对产量与质量影响最大,绿色防控技术不仅防治病虫危害维持作物产量,还可确保其绿色安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和科学技术水平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做好病害科学预测预报,制定相应防治措施。

1 优质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1.1 种子选择:作物丰产与种子质量关系重大,种子对气候环境适应性同样重要。筛选适宜当地生长且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选种过程要调查当地温、光条件,掌握各时期生长对光、温需求,选用抗旱能力较强种类。选择确保种子纯度95%以上。

1.2 种子处理:选好品种后做好筛选,选颗粒饱满,确保秧苗长势一致。选用物理方法对种子加工,对种子晾晒加工去除杂质,确保纯度。提高出芽率采用催芽处理,40℃温水浸种40~60分钟,置于阳光下晒干,1~2天即播种,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病虫能力。

1.3 秧田整地:秧田应选在背风向阳处,确保秧田通风效果好。播前或育秧前修建灌排水设施。深翻土壤除去田间杂草及农作物残留物。结合秧苗生长需要进行土壤消毒,防止苗期间病虫害。

1.4 播种育苗:播种时间确定外界气温达5℃~10℃,气温较稳定即可播种。温度不符合规定要求则选用地膜覆盖或温室条件育秧。若选水田直播要控制播种量和秧苗密度。移栽方式保证秧苗生长和产量。苗期管理:①水分管理:选用旱育秧技术采用喷雾方式浇灌,控制浇灌量并浇透。选用水育秧方式,苗床水位不宜过高,注意温湿状况,气温过高烧苗,气温过低影响秧苗生长。②施肥管理:若选用旱育秧技术苗地整理时,增施基肥。

1.5 插秧播种技术:育苗后应选择合适时间把秧苗直接移植到大田。要做好田间管理,强化幼苗根部防护,降低运输途中根茎损伤。插秧时应选用适宜温度条件和晴好天气,提高成活率。插秧深度控制1.5~2.5厘米。控制插秧密度,给秧苗创造健康生长环。

1.6 插秧机操作技术要领:选用插秧机插秧作业,应确保稻田泥碎田平和泥脚深度与常用机械设备适用范围一致。插秧前试运行操作,以免插秧时发生故障,提高插秧效率。

1.7 田间管理:科学管理确保产量与品质。做好追肥与灌溉除草,控制氮、磷、钾肥配比,根据实际情况对三者配比进行适当调节。移栽后7~10天内,应追醒棵肥,以尿素为主,并控制用量。

穗期用磷酸二氢钾和腐殖酸等叶面肥加水稀释喷雾。秧苗返青期控制秧田含水量,含水层控制5~7厘米即可,应合理灌水,并控制灌水量。利用人工防除杂草与化学药剂防除杂草结合起来。

2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要点

2.1 农业防控技术:科学选用品种。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根据种植地环境,因地制宜,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如在稻瘟病、纹枯病及三化螟虫频发地区或结合实际种植情况,定期轮换种植不同品种,增强抵抗能力,将病虫害发生率降到最低。

种子消毒处理。种子无害化处理,播前精挑细选,将颗粒不饱满、虫蛀及染病种子剔除,选用健康无病种子,晾晒1~2天,再用杀螟丹可湿性粉剂搭配使用20%氰烯菌酯800倍溶液泡种48小时,提升种子成活性,消灭表面病菌,降低种子感染病虫概率。

降低虫源基数。一般收割后利用秸秆还田技术,于田间喷施稻秆腐殖液,也可在秋季翻耕,春季灌溉,处理好田间稻草和稻桩,以免土壤滋生细菌,降低稻田中虫源基数。应在三化螟虫化蛹高峰期对田地翻耕整治,有效控制越冬虫源基数,不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深翻和灌深水过程中要及时翻耕并灌深水灭蛹。

加强田间管理。运用农业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控。①结合实际采取合理轮作方式,比如推行水旱轮作,种植水稻同时轮换种植玉米,或以种养结合方式,降低病虫害发生率。②科学密植,因地制宜,选择水稻品种并控制好种植密度。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可以采取宽窄行、宽行窄株栽培技术,有效防控稻瘟病、纹枯病害发生。③培育壮苗,保证相邻稻田统一播种和移栽,注意生长阶段不同而发生病虫害迁移问题。④加强水肥管理,定期在田间增施有机肥,或适当加施磷钾肥,控制肥料用量,应用“三控”施肥技术。⑤合理灌溉,避免贪青,返青期田间水层宜浅,也可采取多次轻晒方式,促进稻苗生长。

2.2 生物防控技术:采取生物药剂控制病虫害,减轻环境污染,保证稻米品质,实现水稻无公害化生产。国内用于水稻病虫害防控的生物药剂有井冈霉素、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及枯草芽孢杆菌。

2.3 稻田生态调控技术:绿色防控中也可采取稻鸭共育技术,在增加农业收入的同时,达到控虫效果。稻鸭共育属于生态型综合技术,常用于有机稻生产中。植株拔节期后在田间饲养一定数量雏鸭,通过鸭群取食降低稻田内害虫数量,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排泄物作为水稻生长所需有机肥料,满足生长需求,提升产量。

3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策略

3.1 开展防控技术宣传与推广:传统的水稻病虫害防治以化学农药使用為主,可以发挥明显的防治作用,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生态农业建设要求。过量使用农药,造成农药残留,也会破坏水稻生长机制,影响农作物品质。

3.2 加大新技术开发支持力度:积极推广绿色防控及植物保护方案快速落实,根据不同地区水稻种植特征和病虫害防治具体情况,不断探索绿色防控方案,提升技术应用效果。相关机构可建设专门推广基地,重视绿色植物保护工作,采取科学技术手段,凸显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价值。

3.3 重视病虫害防控监控通报: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时,需要把握好时机,并在规范条件下处理,使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最佳标准。结合病虫害发展规律,优化监控与通报体系,确保病虫发生第一时间有效控制,降低种植损失。分析病虫类型及发生原因,对相关资料信息整合处理,加强各部门与种植户合作,提出绿色防控有效策略,最大限度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及时落实相关措施,保护作物正常生长。

猜你喜欢

病虫秧苗田间
春日田间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田间地头“惠”果农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农民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果树病虫藏在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