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3-11-08刘丹丹
摘 要: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全市经济增速回调等因素影响,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面临着一定的困难,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当前,哈尔滨市正在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之都,而打造先进制造之都的关键在于做强做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因此,哈尔滨市要采取更多政策措施,帮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保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稳运行,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回升。
关键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哈尔滨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5-0088-0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当前,哈尔滨市正在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之都,而打造先进制造之都的关键在于做强做精规上工业企业。因此,哈尔滨市要采取更多政策措施,帮助规上工业企业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生产结构、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保证规上工业企业平稳运行,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回升。
一、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促进了规上工业经济回暖
2022年,哈尔滨市顶住了“三重压力”的冲击,从振兴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采取了一系列以减税、退税、降费为主要内容的稳增长促发展政策,激发规上工业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规上工业发展逐步回暖。截至2022年7月,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增加值增速分列全省13个地市第9位、副省级城市第10位、东北四市第1位。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扶持力度加大
哈尔滨市采取了多项措施,扶优育规、助企纾困,帮助规上工业企业克服瓶颈问题,努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企业培育方面,哈尔滨市直相关部门与各区、县间搭建完善了联动工作机制,与统计、税务及市监等部门组建了临规临退企业库,并进行动态调整。助企纾困方面,哈尔滨市顶格落实国家和省助企纾困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哈尔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强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稳经济促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哈尔滨市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推进规上工业企业达产增产奖励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为市场主体留抵退税、减税降费159亿元,发放省市稳企稳岗贷款61.6亿元,投入促消费资金3.2亿元,安排先进制造业奖补资金7.6亿元,与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在增强技改力度方面,2022年,哈尔滨市继续贯彻实施《黑龙江省千企技改专项行动方案》,推动规上工业企业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模式的落地增强技改力度,实现提质增效扩能,东轻高端铝合金智能制造工厂、东安航空产品升级改造、哈轴高端轴承制造等320个工业技改项目加快建设。在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方面,哈尔滨市有2户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4个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29户省级单项冠军企业。在园区建设方面,以新光光电为依托成立了新光飞天光电产业园,新光光电、工大测控、工大航博、哈船导航、凯纳科技、黑龙江水利建设等企业入驻园区,光电产业集群逐步完备。由哈工大、哈尔滨市政府、哈尔滨高新区、哈电集团联合申报的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成功获批,并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作为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在上市企业培育方面,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方案》,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上市,新光光电、广联航空、哈铁科技、森鹰窗业等多家企业陆续获批上市、挂牌。
(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
近年来,哈尔滨市加快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在2022年黑龙江省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和智能工厂认定名单中,哈尔滨市24户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化车间,智能化车间累计数量达到94户、占全省的44%,2户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化工厂,2户企业入选省重点培育智能工厂库。同时,随着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持续推进,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创新應用新业态以及博实公司创立的“智能装备+产品服务”新模式典型经验均获国家肯定。数字经济产业园先后吸引到华为、中兴等知名企业入驻。哈电锅炉、哈电电机、哈电汽轮机等规上工业企业也纷纷与深圳企业开展数智化合作。
二、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减产面有所扩大
近年来,需求疲软、物流不畅、基建放缓、生猪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导致规上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导致其产业支撑能力无法得到发挥。2022年1—7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列全省13个地市和副省级城市第9位、第10位,处于相对落后地位。其中,工业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2.3%,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食品、装备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0%和3.2%,石化、医药工业仍呈下降态势,石化工业增加值下降5.8%、医药工业增加值下降8.8%,对全市工业经济形成明显负向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持续下降,但降幅呈逐渐收窄态势。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能力不足
哈尔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1.3%。一些市属国有骨干企业没有研发机构;有的规上工业企业为了规避R&D资金投入规模较大、风险较高的问题,舍弃了自主研发,选择了引进或模仿,抑制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有的规上工业企业虽然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但还停留在研发阶段,没有实现产业化。加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尚未被有效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研究机构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对接能力差、缺乏合作,技术的延续与联动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贯穿产业链的成熟技术路线。
(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身发展压力较大
第一,哈尔滨市企业普遍处于保守发展阶段,市场需求疲软,原材料及物流成本快速上升、产成品价格却提不上去,压缩了规上工业企业的利润空间。第二,规上工业企业产销衔接不畅,出现了库存积压或售出后收不到货款等现象。应收账款与库存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资金压力,规上工业企业对未来的发展多持观望态度,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不强,甚至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第三,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回暖和复苏最终要依靠市场和企业自身力量。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由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形势,企业适应新发展环境的能力有待提升。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不但要与自身规模、主营业务及所处行业的发展周期相适应,更要能够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保持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环境有待完善
一是包联工作机制不完善。针对包联工作情况及解决企业问题情况的考核机制不完善。主动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对于企业提出的问题响应不及时,方法措施系统性不强,解决问题的时间节点和流程不清晰,包联企业工作质效不高。二是对国家和省市发布的各项稳增长促发展政策缺乏精耕细作,不同部门间缺乏沟通协作,没有统一的认识和行动准则,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缺乏系统性,政策落实效果不好。同时,政策的普惠度和包容度不强。在一些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身份、资格认证等指标性障碍,导致一些优惠扶持政策难以真正落实,企业对政策环境改善的感受不强。
三、促进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扶优育规力度
按照壮大优势规上企业、培育规模企业、力保临退企业、帮扶退规企业的思路,分类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建设。推动优势规上工业企业规改股、股上市,打造更多的具备成套设计、成套制造、成套供货能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股份化、集团化经营,形成规上工业经济增长点。培育规模企业,加强宣传辅导,帮助规下企业掌握相关政策,鼓励同类规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升规。力保临退企业,梳理临退企业近三年生产经营指标情况,为受生产经营成本增长快、订单萎缩等因素影响较大的企业提供降低企业用能等综合成本、贷款融资担保、工业周转金接续等支持措施。帮扶退规企业,对退规企业进行跟踪监测,对需求回升、生产经营相对稳定的企业,要帮助其努力拓展市场,争取尽快回归规上工业企业行列,对复产无望的企业引导其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盘活生产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业支撑能力
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相关管理部门要全面梳理规上工业企业基本情况,掌握规上工业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市场订单情况,帮助企业分析增减产的主要原因、研究对策,拓展市场,争取订单,引导企业科学排产,稳住存量,助力企业增产增收。同时,鼓励优势规上工业企业发挥特长,采取“整装+零配件”“制造+维护保养”“生产+应用集成”等模式,将在维保、配套、技术、资本等方面有紧密联系的企业,通过产权安排、商务合作等纽带联结起来,实现企业间在产销合作、资源配置、技术提升、通关服务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形成精准配套、优势互补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推动产业链条向高端攀升,价值链条向两端延伸,提升产品竞争力,并通过竞争力的提升反作用于核心规上工业企业,使其尽快成长为具备产业格局控制力和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
(三)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能力
一是增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能力。突出规上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探索规上工业企业出题机制,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征集规上工业企业技术需求和可转化成果,推动科技成果精准对接。同时,紧盯产业链核心环节,从技术研发组织、产学研合作、科技项目实施、R&D投入、新产品研发营销等方面为规上工业企业创新发展量身施策,帮助企业实施创新链关键技术目录、产品清单及核心技术攻关计划,为规上工业企业提供发展动力。二是加快规上工业企业创业创新成果孵化基地建设,要根据规上工业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客观需要,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对企业科技项目进行行业分析,确定优先进入孵化器的科技项目。三是加快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分配权的落实进程,提高在哈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规上工业企业的转化率。四是打造高水平的共享服务平台,将各类实验室、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大型科研设备试验检测设备、数据、信息、专利、人才等创新资源统一纳入共享平台,向企业全面开放,突破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产品制造、检测认证、市场推广、科技服务的“一条龙”研发与成果转化的瓶颈。
(四)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完善規上工业企业投融资管理,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通过“供应链金融+区块链”的模式,全面勾画企业信用全貌,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衔接,加强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创新,发展基于企业生产经营指标的企业征信和线上借贷,增加金融机构对规上工业企业融资能力的评价维度,更好地满足规上工业企业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实现银企信息有效对接,提高信贷产品与实体经济的契合度。相关部门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生态化的风控系统,根据规上工业企业的规模、行业特征,合理控制投融资的杠杆水平。
(五)激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信心与活力
一是抓住国家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对俄经贸合作战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机遇,发挥主流舆论阵地引领作用,唱响哈尔滨经济的“奋进曲”和“光明论”。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兼顾短期结构性目标与长期转型升级目标。短期内,要继续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化解产能过剩、库存波动、高杠杆率及高成本等问题;长期内,针对规上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补短板上下功夫,通过创新驱动以及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规上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涉企政策,制定资源保障、专利保护、环境完善、工作协调等配套政策措施,并向规上工业企业倾斜,提升政策精准度,形成完备的政策体系,加快政策落地,实现企业应享尽享、应享快享。
参考文献:
[1]白云芬,黄发旺,郝增健.关于石家庄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的分析与建议[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9(1).
[2]姚佐平,李兴文.现代企业技术创新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6(5).
[3]梁志锋.切实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J].红旗文稿,2021(6).
(责任编辑:许广东)
收稿日期:2023-07-31
作者简介:刘丹丹,研究员,从事城市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