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终奏雅余音绕 文卒生发谢幕美
——谈小学语文结课艺术

2023-11-08张飞燕

关键词:结课教师应文本

张飞燕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城中小学)

写文章当“凤头猪肚豹尾”,上好一堂语文课亦是如此。如果开课是精彩绝伦的开幕式,那结课就为余韵悠长的闭幕式。唯美、艺术、诗化的结课会使一堂课熠熠生辉,会让学生头脑中再掀波澜,做到课尽而意未了,课结情更浓,课终思不停,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实践、感悟、创造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生发,促进他们发掘一座座知识、生活的宝库,沉淀语文素养。

一、抓训练点设境,情景交融厚底蕴

对学生来说,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在课终处,应设境激情,在一个个听说读写的磁场中,让学生与文本共鸣,让思维的火花点燃学习的激情,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浸润语文素养,增加文本厚度。

(一)妙笔生花暗香生

课堂的结尾应是诗意的,教师应善于把握契机,营造诗情画意的情景,让学生情思迸发,倾情地投入创作活动,与文本对话,以我笔抒我情。这样既能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又能陶冶情操,使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语言,促成知识正向迁移,让文终意未尽。

笔者在《观潮》结课时结合插图,让学生给钱江潮题诗。学生诗兴大发:“白浪翻滚跃战马,涛声咆哮鸣惊雷。卷起浪花似雪堆,观众纷赞钱潮美。”有的巧借(改)诗句:“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钱涛潮涌千尺浪,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创作过程,其实是学生从图文结合理解文本内容到引起情感的浸润,进而激发情感共振共鸣,从内心唤起其对美的追求,并显现于笔端的过程,让学生灵动的个性跃然纸上。

再如写导游词、题词,仿写典型片段等都是结课时较好的练笔形式,使学生实现由外到内有序提升,使学生乐学、爱学,让结课唯美谢幕。

(二)情景表演声情茂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教师应做好导演,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情趣高昂,通过情景表演,领会主旨、升华感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走进自主学习的天地,做到课虽结,但学生仍意犹未尽。

在教学《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故事时,因为文本中未涉及廉颇、蔺相如见面时语言、神态等描写,所以笔者设计了舞台剧,让学生做“资深编剧”,做“明星演员”,演一演两人见面时的情景。“廉颇”猛地跪在“蔺相如”面前,满脸愧疚而自责:“上卿啊,我只想着自己攻城拔寨,功劳很大,为一己利益而不顾国家安危,我差一点儿成了赵国的罪人哪!今天我来向您请罪!”学生用自己精彩的表演为文本收束绾了一个华丽的结。

这样的结课设计激起学生表演的“兴奋点”,使学生改“怕说”为“想说”“要说”,既理解文本内容,拓展体会人物内心,升华了课文的内涵主旨,又激起了学生的创新火花,还提升了其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可谓一石数鸟。

(三)情境渲染情升华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教师结课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生动有趣或引人深思的情境,让学生获得丰满的感性知识,激起与文本情境相一致的情感活动,在情境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的熏陶、感情的升华。

例如《父爱之舟》的结课: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视频,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父爱》视频,在充满深情的《父亲》旋律中,呈现父亲艰辛工作、关爱子女等画面,一幅幅风雨接送图、一帧帧驮子游玩图、一张张深夜伴读图……用镜头冲击学生的视觉、触动心底的情弦。)

师:父爱如山,默默无言。老师知道学了《父爱之舟》,你们肯定有许多话想对父亲说。请以“父亲,我想对您说”为题,写写自己对父亲的心里话。

生1:看着您鬓间那早生的丝丝白发,我知道,这是您为我日夜操劳的见证……

生2:爸爸,我不能再做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在这里,我想对您说声“对不起”,是儿子少不懂事,经常惹您不高兴。今后,我一定努力学习,报答您如山高的恩情。

…………

这不仅是对文本知识的总结,更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由课内走向生活,由父亲对孩子的爱跨越到孩子感恩父亲、报答父亲的层面,让孝道的种子在学生心间扎根、开花。

二、抓生发点设疑,曲终收拨深理解

评书的紧要关头,说书人会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吊足听众的胃口。同理,教师在结课时要巧妙设疑、设问,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油然而生一探究竟的欲望,促进学生与语文教师同探索、同成长,让课堂响起孩子拔节生长的悦耳旋律,让语文课堂有深度。

(一)顺势生发再起波澜

语文教学不仅要在导入、实施中设问,也要在结课时设问,做到文尽而意不尽,把学生的思维再一次推上思想生发、发散的高地,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我就连续设问:

“据卫星拍摄,地球出现了一个面积相当于7 个法国大小的“第七大陆”,你知道这是什么?(出示400 万吨海洋垃圾组成的一片岛屿的图片)

“这片‘大陆’能消失吗?

“看着这样的‘大陆’你怎么想?

“我们对唯一的地球应该怎样做?”

连珠炮式的发问,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他们全面梳理分析头脑中的既有语文知识和文本知识,再集中指向问题,关注点由课本指向现实生活,经历分散—集中的过程,不断使思维向独特性和创造性方面发展,激发保护环境意识,拓展教学宽度和厚度。

(二)设问悬疑余韵不绝

学贵有疑,结课亦是如此。教师在结课时应当巧设悬念,使学生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欲望,让其欲罢不能,欲之不休,打破砂锅问到底,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如在教学《少年闰土》 时:

师:“我”和闰土分别时痛彻肝肠。在三十年后,两人又相逢了,见面时两人又是怎样一番场面?

生1:他们见面后紧紧相拥,泪流满面。

生2:他们又重温儿时的趣事,互相诉说思念之情。

…………

师:大家的想象很丰富。可是这时的闰土见了“我”就喊“老爷”,完全没了少时的亲热感,这是怎么回事?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请到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找原因吧。

这样的悬念使学生没有因文本结束而关闭思考的闸门,而是拨动学生的情思之弦。学生急于知道其所以然,便会与名著有一个“美丽的约会”,达到了课虽完而行不止之效。

(三)引导生发意犹未尽

学生是不知疲倦的探索者,越是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越有兴趣去解决。因此,教师应巧妙地让学生在课终再生新疑,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升学习愉悦感。

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结课:

我问学生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学生说得头头是道。我顺水推舟,说:“像这样启迪智慧的故事在我国还有很多很多,请搜搜《世说新语》,在课后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或同父母交流,提升阅读兴趣,感受中华经典文化的魅力。”

三、抓拓展点延伸,源头活水泛清波

结课不能仅局限于课内,教师可采用链式结课法,使语文结课链接生活、链接课外阅读,链接已有知识体系、链接新知,不断向学生输送新鲜语文素养“血液”,浸润语文素养,做到巧延伸,引活水,使语文课堂更有宽度。

(一)链接学生生活,身边的天地更精彩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语文教师应做有心人,结课时注意沟通课堂内外,通过制作、采访、辩论的方式,开辟生活大课堂,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其语文素养。

如《蝙蝠和雷达》一课结束时,学生对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十分感兴趣,并列举了鲁班从茅草锯齿得到启示发明锯子、科学家从蜻蜓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飞机等事例。打铁要趁热,笔者让学生把语文知识和生活经验链接,适时提出“__________从________身上得到启示,发明___________”和“你从___________身上得到___________启示,认为可以发明___________ ”这两个练习,一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拓展知识,二是让学生想金点子,开展科技小制作。

这样,学生就在“玩”中“思”“学”,懂得语文并非“纸上谈兵”,还可以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学习之中。

(二)链接知识结构,触类旁通成系统

在先前学习和后继学习之间,相同相似相关因素越多,就越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印象拓展。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都是同一主题不同文本的组合,教师应把这一组同主题文本作为催化剂,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结构,既总结知识,又引出新知。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笔者总结:同学们给西沙群岛写的导游词文笔优美,热爱之意溢于言表。南海群岛就如串串珍珠,璀璨耀眼。祖国北方也有一座宝库,被人称为“金鸡冠上的绿宝石”,那它是哪里呢?又是怎样的呢?笔者顺势引向下文,架设知识的桥梁,使学生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这不仅是上文的华丽闭幕,更是创设一个让学生探究的氛围,为《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笔者把相同文体的文本进行整合教学,由“一篇”到 “一类”,由碎片化走向系统化,实现“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升级。

(三)链接课外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

小学阶段要扩大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提高阅读品位。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课内精读走向课外泛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获得成功学习的金钥匙,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如《女娲补天》一文的结课:

师:神话故事想象丰富、奇特,引人入胜,如《精卫填海》《共工怒触不周山》等(投影显示),光看故事名就让人欲罢不能。昨天,我细读了《女娲造人》,我发现自己这么呆萌的原因了(生瞪大眼睛)——原来我是泥塑的(生笑),那同学们又从中发现了什么?请大家欣赏《中国神话故事全集》,并开展神话故事会活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就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拓展阅读的窗子,使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在故事会上,学生的语调抑扬顿挫、快慢有致,课外一定下了不少功夫。这样的教学不仅增大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还使其提升了听说读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一堂课的结尾就如一曲乐章的尾声,也应有余音绕梁三日的感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设计好教学结课环节,使之成为学生发展的“活性因子”。结课环节像圆满的句号,使学生浸润在语文学习之中;像大大的感叹号,使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像不尽的省略号,使学生扬起探索的风帆。这样才真正使结课环节变成唯美的闭幕式,做到曲终奏雅余音绕。

猜你喜欢

结课教师应文本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阅读教学三部曲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化学课堂导语与结课技巧探析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结课策略探究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