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3-11-08胡海燕

关键词:结构化深度目标

胡海燕

(江苏省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

据调查显示,在当前真实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自然单元的授课过程容易出现就作品论作品、以会唱一首歌曲为单一目标、难以把握学习重点、学生素养提升不明显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结构化研究不足、对深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思维能力培养弱化等问题。《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提倡以单元的形式组织学习内容。单元的大小应根据不同的任务、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从整体到细节,处理好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关系,并形成有特色的组织结构。”本文着力探寻小学音乐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结构化思维特征,探究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的方式,提出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音乐课堂的教学思考。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结构化教学思维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思维过程具体化为六个教学目标,其中记忆、理解、应用是低阶思维,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则为高阶思维。当前,我们的音乐学习还基本处于简单的识记、领会和应用的较低层次认知水平,高阶思维较少发生。如果音乐学习要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就要从浅层次音乐信息的获取与记忆转向深层次的音乐情感的理解、知识结构的迁移、音乐要素的逻辑应用等有意义的思维学习。虽不要求每一项任务、活动都是高认知的,但多项任务、多项活动综合的整体应维持在较高的认知水平上,这样才能构建智慧的教育情境,让深度学习发生。

深度学习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强调“联想与结构”。“联想”是对学生个体经验的唤醒、调动或改造;而将以往经验融入当下教学并得以提升、结构化的过程,被称为“结构”。结构化思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建立问题与问题、知识与知识、课堂与课堂之间的关系,从而把零散的、无序的、碎片化的想法排列成有序的逻辑组合,从浅表走向整合,从脱离实际走向能真实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音乐教学中,结构化思维是深度学习的关键。在音乐的感知、表现与创造中,学生运用思维的发散性去关联已有经验进行体验,又通过思维的聚焦和迁移去升华、重塑与创造。经过结构化思维的深度加工,他们可以明晰各个音乐要素间的关系,并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能够充分彰显迁移的价值。例如,音乐中的重复手法的运用,就像美术中的连续纹样;民歌中的起承转合与诗歌同源;ABA 三部曲式结构仿佛文学创作中的首尾呼应;古诗新唱的旋律与古人的吟诗音韵相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打通和迁移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的结构化思维,促进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实现深度学习的最终目标。

二、有结构地进行大单元音乐教学的实施

(一)单元目标进阶化:素养立意,彰显价值

进阶式学习目标可以将学习目标组织成非常有用的结构,它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能清楚地说明与具体标准相关的不同层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我们将单元设计目标分成低阶与高阶两部分,即短期的学习成果和长期的素养目标。短期的学习成果在于对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而长期的素养目标在于既能够理解知识的意义,能够运用并且高质量地解决问题,又能由此及彼地学会迁移。

我们建构单元学习目标,整体把握学什么、为什么学以及怎么去学与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在单元目标的统领下,将核心素养目标分解在一个个具体目标中,每一个具体目标彼此环环相扣、相互作用,共同指向核心素养总目标,并持续递进,强化深入。目标设计要注重“大”与“小”的关联。从大处着眼,确立单元整体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形成;从小处着手,以具体的理解要点为单课时的落实点,创设单元学习情境,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既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去关照单元目标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又强调了各课时子目标之间的连续性与进阶性,真正促进大单元的深度学习。

以“和诗以歌韵悠悠”为例,从整体的角度,对单元中选择的作品进行细致分析,明确每一个作品的知识要点与教学价值,同时关注学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单元学习目标与课时学习目标。

(二)单元内容结构化:从大到小,层次分明

1.解读作品,厘清联系,确定主题

大单元设计实际上是课程开发的过程,需要落实在一节节真实发生的课堂中,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经过开发,我们设定大单元教学的学习主题,先提炼单元大概念,再拆分成基本问题、子问题,从而形成结构化的课程网络。

通过把原来的知识结构变成课程结构,有效地排列搭配,寻找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将碎片化的知识连成线、结成网、筑成块、构成体,帮助学生厘清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厘清课程与课时、课型与活动、教授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对整个单元进行了顶层设计,从而解决了传统课堂以课为单位的分散碎片化导致的诸多问题。大单元结构化教学思维对于教师能否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苏少版音乐教材中的“古诗新唱”歌曲为例,它们以经典古诗为词,和诗以歌,朗朗上口,易于传唱,深受学生喜爱。从设计意图来看,编者注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力求通过音乐帮助学生理解和喜爱中国古诗词,并尝试用现代的音乐语汇演绎它、丰富它。但是这些古诗歌曲散落在各年级人文单元中,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基于教学内容的跨度及学生的知识结构,统整教学思路,我们可以将三、四年级教材中的古诗歌曲进行梳理与重构,有机整合成一个新的单元教学主题:和诗以歌韵悠悠。

2.梳理脉络,明晰结构,形成导图

从作品审美感知角度来看,我们学习这些经典的古诗歌曲,是为了将诗与歌结合,传承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时代背景下进行文化理解和深度解读,是感知的关键。从作品的艺术表现角度来看,学生通过关注音乐要素,展示自己独特的思维品质。他们沉浸在作品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本质,理解诗与乐的相融、声与韵的相通。

抓住核心素养关键点后,教学脉络为素养落实提供路线图,这也是结构化的特征要求。本单元中,围绕“和诗以歌韵悠悠”这一主题,提炼单元大概念:和诗以歌是古诗词与音乐的一体化表达,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文化意境。统整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单元核心问题和基本问题,从而衍生出四个课时相应的理解要点:诗词情感与旋律要素相通相融;诗词韵律与旋律线条相契相合;诗词意境与旋律手法相韵相生;了解古诗新唱的多种表现形式,确定单元表现性任务和各课时小任务。这样,学生始终围绕单元核心概念和理解要点,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明白诗词与旋律之间是紧密契合的,也深度理解了“和诗以歌”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并能用“和诗以歌”的形式进行创意实践和艺术表达。经过结构化的处理,教材中的古诗歌曲教学已经变成可实施、有利于教学的结构化思维的总览大单元设计。

(三)单元活动结构化:方法多样,策略迁移

谈到单元活动,实际上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会发现,问题解决的先后顺序一定是含有某种逻辑关系的,而这种逻辑关系需要教师来界定,要根据课型、学习任务等来确定课程的流程。

在音乐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学碎片化和无序化的问题。碎片化不仅在于内容的散点式,更体现在知识缺乏生活逻辑的支持,在作品的表现中缺乏应用。无序化则体现在学习逻辑混乱,学到哪儿算哪儿,无法使学生形成自己牢固的知识网。尤其是价值观,需要教师在合适的时间和情境下进行渗透与感悟,在一定的文化理解上进行充分落实,学生才能有效理解和内化。

结构化的单元活动建立在知识系统和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之上,遵循了音乐知识内在的逻辑机理,通过结构化、模块式的意义重构和递进式的教学推进,让教学实施环节形成清晰的流程。学生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形成思维路线图,化抽象化的感知为形象化的音乐理解,从审美感知走向文化理解。

以“和诗以歌韵悠悠”为例,设置以下单元活动。(1)“感知体验”活动:吟诵感知—操作体验—对话交流—归纳提炼;(2)“探究发现”活动:情境体验—提出问题—对比探究—反思总结;(3)“理解运用”活动:问题识别—经验迁移—灵活运用—评价反思。在单元结构化和序列化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将逐渐积累起来的音乐知识、技能、文化、观念等加以归纳和整理,掌握依字行腔,将音乐的要素、旋律线条、创作手法与诗词的情感、韵律、意境相融通的“和诗以歌”的方法。

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方法后,再学习其他古诗歌曲时,都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来进行感知、理解、表达与创造。他们会将所学方法在真实和复杂情境中进行迁移和实践运用,为他们未来探究未知的世界积累丰富的音乐活动经验。

(四)单元评价一体化:指向目标,形成闭环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增加了“学业质量”的表述,明确了学生学业质量发展的合格标准,并在“课程实施”的“评价建议”中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建议。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说:“过去和现在我都相信有效评价对于教育是最有力的手段。”“有效评价”要求我们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单一地将评价表现为即兴的口头表扬,或者课堂最后的总结,抑或仅落实于学期结束的一个简单的等级,而应优化为构建多维的评价体系,即用多维度的细则来进行评价。

单元整体教学的评价体系应与单元目标形成一个闭环,从目标出发,到活动实施,然后通过多维评价与课时目标统筹,最后回归对单元目标达成程度的检验。这里的教学评价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课堂环节,更应是检验单元整体教学是否有效并促进深度学习的手段。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是什么。其次,思考如何达成学习目标,包含: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做什么;组织了哪些学习活动——怎么做;运用了哪些评价反馈——怎么做好。最后,评价是否高质量达成了目标,注意反思达成标准是什么、达成证据是什么、实现高质量的路径是什么等问题。

持续有效的一体化单元评价体系,需要教师遵循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原则,将音乐核心素养具体化,做到可呈现、可评价、可反馈,实现“教—学—评”一致,并更加注重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以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及突破原有框架的创新能力。

以结构化思维引导教师进行有结构的大单元教学,不是设计简单的流程图或思维导图,也不是堆砌相关的关键词,而是教师凝练深度学习的核心,理解高阶思维的建构,深入挖掘作品内涵,追求学科育人价值的意识和能力。

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是基于课程标准和现有教材基础上的合理重构,是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于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更宽广的视野思考育人的方向,懂得以更清晰的思维启发方式,落实更有效的教学实践,才能将学生对音乐低阶的浅层感知推向高阶的深层学习,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中习得音乐素养,获得价值体验,形成核心素养,进而使音乐课程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凸显其重要的育人价值。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结构化教学,从解读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到关注音乐要素之间的联系,思考单元板块之间的呼应,用结构化的思维回答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价值拷问。唯有如此,音乐教学才能在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找到新的突破口。

猜你喜欢

结构化深度目标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我们的目标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
基于软信息的结构化转换
基于软信息的结构化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