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培养思考

2023-11-08肖玉霞

成功密码 2023年3期
关键词:认同感家国情怀

肖玉霞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优秀能力的关键。只有借鑒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理解中国历史在沧桑变迁中得以不断自我革新、不断凝聚力量的根本原因,能更好地理解家国情怀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深切感悟、反复实践,才能构建出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这也是使学生奋进的精神力量源泉,人格品行标尺。家国情怀对于中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面临高考、面临专业选择的路上,中学生要清楚自己作为与国家血脉相连的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应当具备的能力,才能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正确的决定,走上成才的道路,迎接更有意义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助力我们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在初中课堂上,融人家国情怀的教育不可或缺,而我们必须先深入剖析家国情怀的内涵,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决策。

一、培养初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一)培养家国情怀,就是构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

通过历史课堂中的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今日的统一大业是无数先烈前赴后继,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不是亳无由来的,是从艰难的革命当中诞生的,我们必须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始终以国家的统一、富强为己任,努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二)培养家国情怀,就是提升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融合交流不断发展,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应该认识到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这意味着教育应该致力于通过传授优秀的文化和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从心理上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产生情感联系,并培养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通过了解和传承自己民族的价值观、传统习俗和文化成就,学生可以更好地认同和尊重自己的“根源”,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这不仅有助于个人身份认同的形成,也对社会团结和国家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学校和家庭在教育过程中都应加强对家国情怀的培养,并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去了解和体验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积极为国家的繁荣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培养家国情怀,就是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珍视并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这样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爱国之情,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文化艺术活动、走进博物馆和参观历史遗迹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文化的魅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通过与优秀文化作品和人物的接触,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还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和认同感。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让他们能够尊重和包容其他文化,形成广阔而开放的视野。这样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成为有家国情怀的国民。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二、培养初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培养初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重要原则之一。根据这一原则,教师应该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国情怀”观念和价值观。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和独特之处。其次,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最后,教师还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和实践,让学生体验国家的发展成就和文化繁荣,激发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总之,科学性原则能够保证初中学生真正的家国情怀,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性原则

引导性原则是培养初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重要原则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通过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观念和家国情怀。首先,要注重知识的传授。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活动以及宣传材料等途径,向学生传授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社会等相关知识,使他们对祖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其次,要注重情感的唤起和引导。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家乡、祖国的情感。比如,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参观纪念馆活动、听取老一辈人的讲述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家乡、祖国产生热爱之情。此外,还要注重实践和锻炼。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等,让他们感受到为祖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最后,要注重思想的引导和教育。通过开展讨论、辩论、写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社会问题等与国家、民族息息相关的课题'激发他们勇于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总之,引导性原则是培养初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注重知识传授、情感唤起、实践培养和思想引导,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观念和家国情怀。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坚持为中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三)多元性原则

教师应该摒弃单一的教学方式,而采取更加多元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立足于教学目标和内容,立足于课堂环境和学生学情,做有效的选择和合理的调整。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用书信、演讲等方式,唤起学生心中的一腔热血,感受先烈们誓死抗争的决心,认识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学生在与过去和今日的对比中,提升自己的爱国情怀,认识到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

三、培养初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视角

(一)从历史疆域,看中国国情,培养家国认同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主要原因在于农耕文明以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中国历朝历代统一的步伐比较一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历史来让学生认识到国土完整对于我国社会安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国必须要保障内部的统一,才能避免被侵略。在近代,为了中国领土的完整,无数革命先辈投身战场。因此,我们必须要构建对国家统一的认同感,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建立家国认同和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和平统一构建一道有力的防线,让那些企图破坏我们民族团结的恶势力找不到分裂我们的契机。

(二)从民族视角,看多民族性,培养民族认同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应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出发。从民族视角看待多民族性,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价值。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民族认同的有效方式。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民俗村、少数民族聚居区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性的认知。

此外,阅读古典作品也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追求。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特色,培养自身的家国情怀。总之,培养初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视角是从民族主义视角看待多民族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通过历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以及阅读经典等方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认同自己所属的民族,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栋梁之材。

(三)从中国文化,看文化精髓,培养文化认同

培养初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视角,应当从中国文化出发,深入挖掘其精髓。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如,通过中国的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作品、艺术表演等,引导学生去体验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中国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力和價值。例如,组织参观历史古迹、博物馆、艺术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最后,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加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在这些课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历史、哲学思想、文化传统等内容,让他们从深层次上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与影响。通过学习和思考,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增强对于自己国家的认同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对于中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是学生做出正确的决定、走上发展的道路、迎接更有意义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必须要明确家国情怀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坚守科学性、引导性、多元性的教学原则,从我国的历史疆域、民族视角、传统文化、世界发展等角度来重新认识中国,构筑浓厚的家国情怀。

猜你喜欢

认同感家国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略谈“家国情怀”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