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刍议

2023-11-08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王潇

办公室业务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文/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王潇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思想灵魂,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思想引领作用。文化是伴随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步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思想演变的层面来看,它是影响思想变化的一个主要隐性载体。新的历史时期,在应对国际国内文化变化发展的潮流中,树立文化自信,强化中华民族整体性意识,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和力量源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1]。伴随国家和地区间日益频繁的交往,以及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外来文化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传入中国。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都加剧了文化在中国的多元程度,由此也可能导致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化。

今天,中华民族处于伟大复兴实现的关键时期。同时,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和最有生气的群体,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2]。因此,高度重视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并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探索中,积极把文化自信融入高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以应对新时代出现的各种新变化,引导当代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强化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思想意识。

一、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国家命运的危急时刻,是近代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反复实践中出现的新生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指明了道路。习近平指出: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3]。青年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富有朝气,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因此,要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培养先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世界交往的进一步密切,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向前推移,多元文化现象愈加明显。当今是文化自觉的时代。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速度越快、范围越广、影响越大,它对文化基础、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的要求就愈加迫切,文化的内在机理性作用就愈发凸显,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就愈加突出[4]。因此,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对大学生群体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的培养十分重要。

首先,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需要。大学校园是汇聚多民族大学生的一个特殊场所,来自不同民族的青年大学生带着本民族独有的生活习惯、语言、风俗、文化等民族特色与其他民族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在长期相处中,民族特色成为民族差异性存在的基础,共同归属于中华民族一体化格局之中。爱国主义能够使学生们充分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和深意,并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更加深入了解到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并深刻意识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命运与共的密切关系,从而在强化大学生群体文化认同的前提下,进一步维护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其次,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强化思想意识的需要。世界正处于快速变化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通过贸易往来、信息交往、技术交流等地区之间的活动进行传播。高校作为新思想汇聚的重要集合地,是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冲突、融合的重要场所。文化是影响思想意识的重要隐性形式,对人们的思想变化带有强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文化自信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在强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群体思想引导的前提下,增强中华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学生心中,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最后,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民族振兴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整体的复兴梦,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人民的共同夙愿,也是几代人传承下的历史目标。中国青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展现出了群体的责任感和新的活力,贡献了青年的智慧和青春的力量。我们需要一群拥有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的年轻群体,以蓬勃的朝气和创新精神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就必然要求以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认知,以纯粹的爱国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建设国家,指引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进一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文化自信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

要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中,需要厘清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保能够从文化自信中挖掘出更为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有利因素,以达到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其一,中国长期发展着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我国的核心精神元素。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生产实践的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璀璨的中华文化。我国五千多年丰富的历史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不仅留传下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语言文字、古建筑物、书籍等,更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理念,以及在其影响下产生的如爱好和平、勇敢果决、自强不息等优秀思想道德和精神指引,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思想引领。到今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进一步结合,形成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华文化自信,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和科学理念。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中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指引。

其二,文化自信能够充分激发被教育群体的思想认同感,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进程中,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等突显了五十六个民族独特的民族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明显的民族差异性。与此同时,不同民族之间又相互依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缺一不可,共同形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体现。在我国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和亲、通婚、贸易往来,都曾是文化相互交流和认可的重要方式。伴随时代进步和发展,民族之间的交往方式更加迅速也日益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得到极大提升,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得到加强,并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民族、对国家、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由此也不难看出,文化自信是能够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三,文化自信是我国社会长期发展的最终结果,其有力地彰显出中华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体现出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绵长且丰富多彩,展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动力,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显示出更加深沉和有力的民族特点。中华文化自信正是在人民群众长期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伴随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具有纯粹的国家精神和民族气节,展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核心价值取向。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代表了中华民族在应对各种新情况和新变化中,以中国发展的历史实际和现实情况为基本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核心思想指导,联系发展着的、全面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涵盖的内容,更好地在世界面前彰显中国人民的自信心,以及我国的大国形象。

其四,中华文化自信充分体现出中国思想、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因素。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是我国人文素养的体现,也是中国曾经处于整个世界领先地位的不争事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梦实现的必要条件,文化自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内核。文化自信既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历代传承着的思想力量,也是爱国主义新的时代特征体现,能够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的元素。

三、以文化自信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一)发挥文化自信的引导作用,深化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文化自信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社会生产实践的背景下形成的。在高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应当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发挥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群体对文化自信的认识,以深化群体的思想认知。一方面,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育人作用。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非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理念,以文化自信践行课程思政的教学,不断加强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文化感悟力;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利用社团活动、“微党课”比赛、校园广播和公众号等方式与平台,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并能够使群体深入感悟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从而提升个体自身的集体主义认识;此外,还要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基本要求,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思政课专职教师牵头带动,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帮助引导,重点突出各学院、系部、专业的特色,联系学生们所学文化知识的实用性,发挥学校各部门对学生群体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合力作用。文化自信在大学生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得到体现,是将伟大精神潜移默化被学生接受的重要方式,更加利于深化大学生的国家意识。

(二)挖掘典型文化自信案例,把握正确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许多典型人物和事件,对被教育群体来说,他们是最鲜活和最直观的“教育者”。典型案例对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正向的、积极的人物和事例能够激发大学生群体对真善美和崇高理想的追求。因此,在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要积极挖掘与文化自信相关的主要人物和典型事件,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将典型案例进行展示;一方面,不仅要重视有关文化自信因素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的宣传,如充分利用屈原、文天祥等历史人物生平中含有的文化教化作用,以及北京冬奥会上,我国的吉祥物“冰墩墩”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华文化自信,以此让学生们感受到我国文化的有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要重视通过同学、朋友、老师等与身边人物相关的文化自信真实案例,如向外国友人宣传中华历史文化、剪纸展示等,以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能够确保爱国主义教育在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展开,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三)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升华情感意识。高校大学生与其他被教育群体相比,其专业性特点更为明显。高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具有专业特色、群体特色、个体特色的情感表达,以实现在不同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的体验中,升华学生群体的情感认同。事实上,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学生思想意识的转化才是教育作用的真正体现。在将文化自信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时,要积极鼓励学生们谈自己对中华文化的感受,讲自己身边与民族气节有关的正能量故事,参与力所能及的优秀文化宣传的公益服务事业,以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谈谈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加清楚我国文化的丰富性,并通过这些途径了解到学生的最新思想变化,及时分析后给予群体更加精准的意见,适时修改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化自信的核心思想,进而升华群体的爱国情感意识。

四、结语

深爱祖国是在国家认同的情感共鸣基础上不断深化的,也是各族人民爱国主义的高度彰显。强烈的文化自信既是中华民族自信心的体现,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对于提升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中华文化自信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展现,充分体现出了时代赋予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新使命。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伴随着我们遇到的新情况,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文化自信丰富了我国爱国主义的内涵,增加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路。充分发挥文化自信的作用,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