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2023-11-08南京传媒学院陆宇穆晶晶

办公室业务 2023年19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高校学生

文/南京传媒学院 陆宇 穆晶晶

新媒体的发展使信息传播的速率与范围进一步扩大,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样带来了一定挑战。目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类社会思潮剧烈交锋,高校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容易受到不良言论或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应从现实因素与历史发展的综合层面运用新媒体,通过合理的手段、方法,将其优势发挥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在创新发展中发挥好媒介作用,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高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基地,吸纳优秀大学生加入党组织中,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通常情况下,高校会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大学生党员培养:第一,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育。入党积极分子是大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的主要对象,高校普遍注重早期对优秀大学生的培育,将入党积极性高、基础素质好的优秀大学生吸纳为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对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理论、基本政治主张等一系列的宣传,以此为入党积极分子奠定认知和思想基础,使入党积极分子认识到党在思想、制度、规划上的先进性,进而激发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热情,使其入党动机得到进一步端正;第二,坚持履行党员标准。高校通常会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党员发展和培养标准,根据标准对吸纳对象进行综合考察,注重考查学生政治素养、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考查学生对党的认知、入党动机、理想信念等一系列内在品质。以此确保吸纳对象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政治立场,能够以党的纲领规范自身行为,培养符合党的标准的优秀青年党员;第三,完善党员培养工作制度。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高校会根据本校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完善党员培养工作制度,如鼓励党员介绍入党人,并建立完善的介绍人标准;加强对党员吸纳对象的培训,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培训机制;以投票决定机制确认发展党员,并公示发展党员名单等。如此既能够保障党员的发展质量,又能够确保党员培养和发展的透明性。

(二)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党性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党性教育的成效是衡量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能够用党的思想和理论武装学生党员的头脑,提高学生辨别不良思想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坚力量。在新媒体的大背景下,党性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根基。因此,目前高校普遍都加大了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力度。其中包括党的宗旨教育、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党员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是大学生党员党性形成的根基,主要包含人民公仆意识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两方面,学生党员在接受教育后能够正确看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认识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重要性。理想信念教育是传授给学生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教育,能够深化学生党员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及情感认同。组织纪律性教育是保障大学生党员能够拥护党的领导、紧密团结在党周围的保障,学生党员在经过教育后,能够树立纪律观念,自尊遵守党的纪律条例,保持与党中央思想、行动上的一致,做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

(三)学生党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学生党组织是管理学生党员的组织机构,同样是学生党员开展一系列活动的载体。高校通常会以学生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基本单位,根据各个专业、班级的正式党员人数设置学生党支部。学生党组织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并积极推动其落实执行,发挥思想引领和行动引领作用,带动班级大学生整体进步;为学生党员参与学校事务提供支持,加强各个年级或班级的管理,使学校环境维持在稳定状态,为团支部、社团、班委会等其他组织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发掘优秀大学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优秀青年党员的培养奠定基础;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发挥自身的纽带作用,帮助各级教师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协助高校各类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四)引领普通大学生。教育是有目标、有计划地培养、塑造人的活动,培育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的种种职能也都围绕着培育人才实施,学生党建工作也同样适用于此。而检验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果,首先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高校党建工作也往往围绕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学生党员往往是各个班级中综合表现最为优秀的学生,在个人能力、个人公信力、思想政治觉悟、学习成绩等一系列表现上都能够得到认同,高校党建工作以学生党员为基础,实现对各个班级的思想引领和行为引领,在正确的价值引导下,建立良好的班级风气,促进高校校风的建设[1]。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式滞后。目前,多数学生党员都认为党组织管理工作方式较为单调,即便部分学校学生党组织建立了线上沟通群,但群中发布的通常只有党组织的通知,学生在党建工作中缺乏参与感,部分学生党员长此以往形成了一定的倦怠心理,认为党组织生活无趣,自身的困惑和见解缺乏表达空间,感觉党组织和自身存在一定距离。从上述情况来看,目前虽然多数高校都建立了线上沟通渠道,但却并未将新媒体的优势融入其中,党建工作并未产生实质性变化,管理方式相对滞后,并未做到新媒体与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

(二)学生党员教育内容单一。新媒体促进了信息的传输,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得以进一步丰富,为学生党建工作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创造了便利条件。但从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学生党员的教育内容仍有待丰富,党员教育缺乏社会热点的融入,更缺乏与学生党员生活实际的结合。除党员教育内容单一外,目前高校党建工作新媒体使用的能力也是关键问题,部分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人员在新媒体使用上的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如新媒体使用不熟练、缺乏新媒体融入、党员教育亲和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三)学生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如前文所述,学生党员往往是大学生群体中较为优秀的学生,吸纳优秀大学生进入党组织,一方面在于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党员,另一方面还在于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对党的理念认知不足,并未以党的纪律规范自身行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言论等难以体现党的组织纪律,且多数学生党员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社会热点的关注较少,通常只是进行“走马观花”式的了解,并未深入解读,也很少学习和转发党的政策方针,多数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较为淡薄。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创新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的工作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工作理念,才能合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目前新媒体环境中充斥着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高校党建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实效性,就需要改变“退守内部”的被动状态,实现“走出去”的转向,尤其是利用新媒体培养学生党员的全球视野,使学生党员能够以全局性的眼光对当前国际形势与社会形势的变化进行辩证分析,做好国内外时政热点的解读工作,将大国精神熔铸于学生精神中[2]。要培养学生党员的全球视野,使学生的思想“走出去”是必要基础,在新时期,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建立外向型思维,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党治国理政的最新成果与时代背景相结合,鼓励学生党员利用新媒体宣扬正确的政治和价值观,纠正学生间存在的不良思想和言论,发挥思想上的先进性,如此既能够帮助学生党员领会当今的国际政治形势,又能够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加契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此外,要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还需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入,使其成为学生党员全球视野发展的根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面貌和智慧的体现,揭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学生党员只有深刻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核,方能感受时代新内涵,认知我国倡导的全球治理的现实意义。

(二)构建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的学生党建工作体系。要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就需要高校构建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的学生党建工作体系,高校可从三方面入手:1.建立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人是推动和实施一切工作的核心要素,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新媒体技术基础,按照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的原则,选拔和培养更多的党员干部、辅导员进入到学生党建工作中。一方面,高校应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是保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鲜活生命力的手段,能够使学生党建工作更具有活力,同样能够促进高校党组织队伍水平的提升。高校在引进人才中需全方位考量人才的综合素质,对党和马克思理论有牢固的基础是基本要求,实践能力是重点考察对象,引进人才对于新媒体的理解及运用,党建工作的实践能力,是否能够融入学生集体,是否能够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工作,都是重点考查内容。另一方面,高校应注对重现有人才的培养。目前,党的理论始终保持不断创新和发展,高校要确保现有人才理论知识掌握的先进性,保持对党务工作者知识体系的持续更新,并建立灵活的学习计划,不断充实、完善现有理论[3]。此外,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了“走出去”的转型方向,确立了培养学生党员全球视野的方针,这就需要党务工作者需要对时代有着深度认知,能够以党的理论进行有深度的时代解读,产生具有高度的认知;2.完善新媒体管理制度。新媒体是一个复杂纷乱的环境,其中传播的各类信息都包含着情感、利益、本能等一系列印象,新媒体环境中的公众舆论也缺乏理性,尤其是在社会事件或政治敏感事件发生时,新媒体便会抓住热点迅速扩散信息,而非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进一步蔓延,为避免复杂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完善新媒体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既要保证主流价值观的有效输出,又要具备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3.制定科学考核机制。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考核机制必须要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为根本出发点,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1)高校可建立量化的考评指标体系,并对考评指标体系进行分层细化,如一级指标可分为思政教育工作、党支部建设工作、党建特色工作、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二级指标则是对一级指标的进一步细化。(2)高校应建立公平的综合排序方法。在对学生党建工作进行考核时,应对不同指标赋予适宜的权重,将各项指标体系的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后再进行排名。(3)各部门可将考核结果作为党务工作人员发展、绩效等评定的参考依据,确保考核机制的有效性。

(三)建立“新媒体+党建”的新运作模式。党组织是领导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新媒体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建立“新媒体+党建”的运作模式,是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高校应专业化组织管理,建立精细化的党员考核制度,进行个性化的党性教育。具体而言,高校可为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建立电子档案,档案中应记录入党积极分子的群众基础、日常表现、学习成绩、政治素质等方面的表现,上述表现的依据可源自班级评测、教务系统、网络记录、平台测试等,使大学生党员发展与培养“有章可循、有规可循”。高校党务部门还需要利用新媒体扩充党性教育资源,学生党员可基于新媒体平台自行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为确保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应对学生新媒体平台的学时作出规定,学生在完成学时后可自行选择考核方式[4]。另一方面,高校应科学化深层互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关注学生的诉求,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尤其是在新媒体阶段要以融入的姿态与学生党员进行交流。例如在学生党建工作开展中,党务工作者可合理、适当地使用网络用语与学生党员进行交流,以此增强学生党员的认同感,拉近学生与党组织的距离,但网络用语的使用需要在不违反原则且使用频率恰当的基础上。此外,高校党建工作可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党员关注社会生活与时事热点,通过新媒体激励学生,提升学生在党建工作中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四、结语

新媒体是技术革命性发展的产物,虽然目前新媒体全面融入了高校工作,但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融会贯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高校应保持自身理念的不断创新,将新媒体的优势融入于学生党建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高校学生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