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疾病病人社会参与的研究进展
2023-11-08曾司琴黄丽芳龚放华
陈 舟,李 慧,曾司琴,黄丽芳,林 雪,龚放华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7%,老龄化进程已显著加速[1]。研究表明,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高达40%[2]。相比于健康老年人,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既要承受衰老带来的生理心理压力,还要长期额外承受疾病带来的躯体、心理及疾病负担[3-4],因此社会层面的状态更值得关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显示,社会参与、社会支持、工具活动、脆弱和孤独已成为过去5年的研究前沿,其中美国在社会参与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5]。因此本文综述了老年慢性疾病病人社会参与概述、影响因素,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社会参与概述
社会参与起源于社会学,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利用社会资源与他人进行互动,承担相应社会角色,疾病(或功能不全)状态下实现个体价值、发挥社会功能的一种社会行为[6]。研究表明,社会参与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直至80岁[7]。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社会参与受制于个体健康状况和个体的健康呈双向因果关系[8-9]。由于身体功能障碍导致病人社会参与程度受到了限制,现在社会参与逐渐被应用于慢性疾病领域,如脑卒中[10]、肠造口[11-12]、糖尿病[13]和关节炎等[14]。
不同国家间社会参与水平不同。巴西一项纳入712人的社会参与流行率研究表明,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较低,社会参与率仅为25%[15]。同样位于南美洲的智利有70%的老年人不参加任何社会协会[16]。中国63.4%的参与者从未参与过社会活动[17]。这与国家经济水平、城乡分布、人口规模、政策制度等因素息息相关。
2 社会参与对老年慢性病病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社会参与是中国慢性病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的重要健康行为[18],是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也是可改变的因素,对老年慢性病病人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
2.1 社会参与和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涵盖了多个认知方面内容,其中包括记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计算能力、判断能力、执行能力、时间和空间定向能力等。Nemoto等[19]调查发现,在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的老年人比普通成员的痴呆发病率低20%可使痴呆发病率比普通成员降低近20%。Goh等[20]采用病例对照设计比较有3个月以上卒中史老年人和无卒中史老年人发现,社会参与和认知功能在卒中史病人的生活质量中起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参与对认知功能有积极影响,参与社会活动的人比不参与社会活动的人具有更高的认知功能,而反向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21]。社会参与能够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从而增强其自理能力[22]。孙丹丹等[23]也证明社会参与在认知功能中起积极作用。Clare等[24]发现在疫情封锁和持续的社会限制期间,轻中度痴呆病人和照顾者都强烈认为病人认知功能下降。
2.2 社会参与和躯体健康
与社交活动次数较多的人相比,社交活动较少的人因步行习惯而患残疾的风险降低幅度更大[25]。几项纵向研究都表明,参与社会活动的程度越高,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越低[26-27]。一项基于人群的横断面调查发现,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有助于增加身体活动,对慢性病有潜在益处[28]。社会参与和健康状况自我评估结果呈正相关性[14]。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可以改善视力障碍老年人对自我健康的评估[29]。有研究发现,有偿工作和社区活动可能有效维持或增加老年人的步行时间[30],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鼓励慢性病病人多参与社会活动。调查研究表明,在社会参与类型中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可有效降低老年早期衰弱的风险[31]。Santini等[32]连续4年随访发现,正式社会参与和慢性病数量呈负相关,是防止慢性病发作或发展的保护因素。Sandoval等[16]随访5年统计结果显示,老年人参与社会协会或组织可降低死亡风险,参加协会比没有参加任何协会的死亡率低22%。提高社会参与程度能有效降低死亡风险,尤其有利于老年慢性病群体健康[33-34]。
2.3 社会参与和心理健康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影响,为响应疫情防控,老年人社会参与度降低,导致其抑郁症状的风险增加[35],塞尔维亚研究者也关注到此现象[36]。一项为期4年基于社区的纵向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缺乏社会参与的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较高[16]。尿失禁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会参与呈负相关,这表明社会参与充分介导了尿失禁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因此促进社会参与可以预防和应对老年女性尿失禁病人抑郁症状[37]。Choi[38]调查16 032名社区老年人发现,慢性疾病有限的社会参与与心理困扰之间存在负性关系,增加其社会参与的适当调整和干预措施,可改善慢性病对心理困扰的不利影响。参与艺术活动可以提高脑卒中病人自我效能感,并产生积极心理情绪[39]。Chau等[40]发现卒中病人活动性与社会参与之间的联系是由自我效能感介导的,因此在促进卒中幸存者重返社会时必须考虑旨在提高参与自我效能的干预措施。
3 小结
在当下后疫情时代,要适当恢复社区活动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社会参与度,充分考虑预防感染,或增加适合老年人的线上娱乐活动促进其社会网络参与,维持病人身心健康。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社会参与情况和个体身心健康相互影响,虽然身体疾病程度、感知的耻辱感、自我效能感等心理认知因素以及环境因素能影响病人社会参与程度,但通过行为认知干预、团体干预以及运动干预等非药物干预形式能有效改善病人疾病症状和心理状况,从而提高病人社会参与度,促进老年病人更积极地融入社会,利于我国积极老龄化的发展。